殷淼
8月18日,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在瑞士溘然辭世,享年80歲。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對其表示哀悼,贊揚安南是“世界邁向美好的指引力量”,“為人們提供了開展對話的空間、解決問題的場所和通往更美好世界的道路”。第72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萊恰克稱贊安南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一位國際主義者、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多邊主義倡導者”。
安南被譽為“最富有改革精神”和“最有效率”的聯合國秘書長,他的去世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與他對聯合國的貢獻、強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和平精神密不可分。
安南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10年,正值世紀之交,同時也是聯合國成立以來最動蕩的時期之一。金融危機、“9·11”恐怖襲擊、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等,給世界秩序造成嚴重創傷,也給世界和平帶來嚴峻挑戰。
從1997年到2006年,無論是在非洲戰亂、中東危機,還是在南亞克什米爾爭端、東帝汶暴亂、阿富汗戰爭或者其他極度敏感的政治危機中,到處都有安南及其團隊穿梭斡旋的身影。正是因為在促進人權以及保護平民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安南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局勢,安南不遺余力,力推聯合國改革。1997年就任秘書長后就提出“振興聯合國”倡議,重點改進聯合國機構和政策的連貫性和協調性,擴大傳統的集體安全概念,大力倡導多邊主義,強調聯合國必須在解決國際沖突中發揮核心作用,維護了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
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之際,人們也會想起安南。這位來自加納的政治家對中非合作充滿了希望。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時,他發表聲明說,中國在發展和減貧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相信非洲國家能夠從他們的中國朋友們那里獲得許多有益的經驗。中國和非洲在實現發展和經濟進步等目標方面一直立場一致,峰會為雙方在共同理想的基礎上構筑和推動南南合作提供了歷史性機會。
安南對國際和平的貢獻有目共睹,但他又是帶著遺憾走的。他沒有任何實際政治權力,沒有可管轄的領土,也沒有可調遣的軍隊,很多事有心無力。在2006年12月舉行的任期內最后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安南說:“我為消除世界上的不平等和貧困奮斗了一生,我的部分愿望已經列入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這是最好的事情。最糟的事情是,我沒能避免伊拉克戰爭,我不同意發動伊拉克戰爭,但最后只能接受伊拉克戰后重建工作,而聯合國駐伊拉克代表卻被炸身亡,更令我痛苦萬分。”2011年,安南受訪時又一次表達了這種遺憾:“我身體里的每個纖維都認為這是錯的。我跟國家元首們談,我們跟各種人談,我們試了各種方法,但我們無力阻止。之后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結果。”
如今,安南走了,但令人遺憾的事情并沒有消失。美國領導人不斷批評聯合國,“退群”的情況時有發生。面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思潮的沖擊,如何避免安南的遺憾不再發生,這是世界各國都應認真考慮的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世界懷念安南,似乎也在表達對國際政治現實的反思。正如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安南追悼儀式上所言:“在日益加劇的政治分歧和棘手的沖突時期,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科菲·安南的和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