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1968年5月出生于悉尼,畢業于新南威爾士大學, 2018年8月當選為第三十任澳大利亞總理。
這位新總理童星出身,9歲“從政”,被認為是追隨前任的溫和派
一夜之間,澳大利亞政壇又變天了。8月24日,澳大利亞原國庫部長斯科特·莫里森突然就當上了新總理。現年50歲的他在當晚宣誓就職時慷慨激昂地說:“我愛澳大利亞,我愛澳大利亞人民。”
自從澳大利亞老牌政客約翰·霍華德2007年卸任總理以來,頻繁換總理似乎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政壇的“家常便飯”。到此次莫里森取代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成為澳大利亞第三十任總理,澳大利亞已走馬燈似地更換了6位總理。頻繁的權力斗爭,讓政黨無法集中力量去推行自己的長期政策目標,當地民眾對此怨聲載道。執政黨內訌引發的“宮斗式”政壇亂局更是令國際社會目瞪口呆。
莫里森深知自己肩負的艱巨任務,索性在當選第二天就主動開啟了周六加班模式。他宣布將干旱、電價和經濟管理列入新政府的工作日歷,還對選民們信誓旦旦地承諾,“我站在你們一邊”。當然,莫里森的當務之急還是要補選空缺的政府職位,修復因“自相殘殺”而元氣大傷的執政黨。
莫里森當選自由黨黨首并出任澳大利亞總理,是自由黨黨內一系列斗爭的結果。早在去年,特恩布爾就已經因推進同性婚姻合法化而遭到黨內保守派的批評。他今年4月宣布的旨在保護自然遺產大堡礁的巨額撥款被指沒有經過任何招標程序。
近期,特恩布爾的能源和減排政策得罪了一些大企業,也令保守派如鯁在喉。再加上自由黨在連日來的30多次民調中支持率連續走低,更是使得黨內保守派對于特恩布爾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在這種形勢下,立場強硬的右翼政客彼得·達頓向特恩布爾接連發起兩次挑戰,意圖通過黨首改選來奪取自由黨領導權,進而榮登總理寶座。看到大勢已去,13名內閣部長紛紛提交辭呈,表示不再支持特恩布爾。眼看位子不保,特恩布爾最終不得不選擇辭職,但他留了后手,那就是由莫里森作為候選人參加黨首競選,與達頓對決。
事實上,特恩布爾已多次以莫里森的“提攜者”身份出現。莫里森2007年進入澳大利亞議會,從此開啟從政生涯。第二年,他就被特恩布爾提拔為住房與地方政府影子部長,躋身前排議員,自此進入澳大利亞政治核心圈。2013年,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大選后,莫里森被任命為移民與邊境保護部部長,在任期間實施了旨在阻止非法移民乘船偷渡到澳大利亞的“主權邊境行動”,在自由黨內樹立了務實高效的形象。2015年,特恩布爾出任總理后,親自任命莫里森為國庫部長,這一職位往往被認為是問鼎總理寶座的最佳跳板。而且,莫里森在任期內創造了5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下降了0.5%,施政能力逐漸為民眾所認可。
莫里森一向被特恩布爾看成是忠誠的追隨者,在這場危機中,他扮演的也是“特恩布爾支持者”的角色。臨危受命的他果然沒辜負前任的托付,在8月24日舉行的自由黨議會黨團投票中以5票領先于達頓,當選為自由黨新任領導人。當晚,他在堪培拉宣誓就任澳大利亞總理。多數分析人士預判,他今后的政策將大體延續特恩布爾的路線。
對特恩布爾“逼宮”的人本來是達頓,但最后的贏家卻是此前并未受到關注的莫里森。業內人士認為,莫里森既不像達頓那樣行事張揚強硬,又比特恩布爾的作風更加高效務實。從政幾十年來,他成功周旋于自由黨各黨派間,游刃有余。溫和的做派使其更容易被黨內不同派別所接受。
莫里森對自己的優勢心知肚明,他在當選后的首次演講中特別提出,希望當前各個分裂的黨派之間能重新團結起來,通過共同合作促進國家發展,給予澳大利亞人民所期望的穩定和團結。
莫里森出生于悉尼,他的家庭有著濃厚的政治氛圍。父親擔任過警察和市長,母親是新西蘭移民后裔,也從事行政工作。莫里森在9歲時就開始幫助他的父親挨家挨戶拜訪選民,發放投票指南,這大概可以算莫里森首次參加政治活動。
或許正應了那句“所有政治家都是演員”的名言,兒時的莫里森風度翩翩,頗具表演天賦,曾以小演員身份在一系列電視廣告中露面,是個小有名氣的童星。不過,成年后的莫里森變得相貌平平、表情單一,遂改走“學霸”路線。從著名的悉尼男子中學畢業后,莫里森升入新南威爾士大學,專業為應用地理學,在校期間成績優異。走出校門后,他多年來從事旅游業工作。因工作目標明確且執行得力,莫里森在業界成績斐然,發展得順風順水。在2004年至2006年間,他擔任澳大利亞旅游局行政總裁。據說,當時他為了吸引更多國際游客,甚至曾雇用身穿條紋比基尼的模特拉拉·賓格爾公開飆臟話,招致諸多非議。
不過,莫里森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慎重而嚴肅的,一直堅信信仰的重要性。他的家人都是虔誠的福音派基督教徒,父母常常為教會開辦一些公益性的青少年課程。12歲那年,莫里森在教堂里遇見了他現在的妻子珍妮·沃倫。莫里森16歲時就和沃倫墜入了愛河,并在5年后與之步入婚姻殿堂。兩人至今仍恩愛如初,堅定的愛情堪稱政界楷模。但不知為何,兩人婚后遲遲無法生育,在經過10多年漫長歲月和無數次艱辛嘗試后,終于借助試管嬰兒技術,生下了兩個女兒。莫里森對女兒關愛有加,擔任國庫部長期間,莫里森曾在公開演講前親吻女兒的手背。就連宣誓總理就職后,莫里森也偕妻女一同亮相,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在信仰中,我感受到了正義和慈愛,應以善意行事,讓每個人都能公平競爭,尊重生命,愛護家庭。”莫里森曾在演講中說。他也的確常常做些看望孤寡老人之類的善事,為此贏得不少贊譽。但同樣是因為宗教信仰,莫里森對于同性婚姻持反對態度,這使得他的人氣一度急劇下降。
莫里森用手指人的習慣性動作也令他掉了不少粉,在總理就職演講時,他同樣犯了“老毛病”,并被吐槽說是為人傲慢、不夠謙卑。但莫里森顯然已經無暇顧及這些細枝末節,“有太多事要處理,所以周末也得上班。”莫里森說。接著,他把尚未辭職的部長們召集起來,要求大家給穩定新政府和贏得大選獻計獻策,拿出具體的行動方案來。
如何處理對華關系一直是澳大利亞政治領域的重大問題。在過去3年里,特恩布爾將澳中關系這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爛,致使澳中關系一度低迷。如今新總理上任,澳中關系也因此面臨新的變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健康穩定發展的中澳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愿同澳大利亞新政府一道,推動中澳關系進一步向前發展。莫里森此前也多次公開表態,很看重澳中經貿關系,并盛贊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
有分析人士同時指出,判斷一名西方政要對華態度是否友好,除了看行動別無其他標準。不能僅僅以個人言論就簡單判斷莫里森在出任總理后是否會改變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的態度。
特恩布爾執政時期,莫里森在2016年以“違反國家利益”為由否決了中國鵬欣集團收購澳大利亞基德曼公司的交易。同年,中國國家電網和長江基建對澳大利亞電網的競標也因莫里森的反對而胎死腹中。2018年3月,莫里森宣布,澳大利亞開始收緊對外國投資者購買本國港口、電力及其他關鍵公共基礎設施的審查。業界普遍認為,這一政策的矛頭主要是針對中國。就在日前的澳政壇“逼宮大戲”如火如荼上演之際,莫里森還一紙法令,將中國電信設備公司華為和中興徹底排除在澳大利亞的5G網絡建設名單之外。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澳中關系到底是繼續冷淡下去,還是會逐漸出現回暖,并不取決于莫里森的個人意愿。由于澳大利亞當下的政壇充滿背叛、欺騙和威脅,“政權生存”已經成為該國執政黨的主要目標。從目前的形勢判斷,澳大利亞動蕩的政局很難因執政黨內訌的暫告一段落而徹底平靜下來。在原定于明年上半年的澳大利亞大選到來之前,各種勾兌、妥協與斗爭仍將持續上演。而莫里森通常被認為是一名現實主義者,眼下他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扭轉自己所在的政黨在民調中的頹勢,帶領自由黨贏得未來的大選。
專家認為,兩國關系能否出現重大改變,已經處于谷底的中澳關系是否能結束冰凍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澳大利亞的選民意愿。莫里森領導的政府將采取何種對華政策還有待觀察。唯一能肯定的是,為了明年的大選,莫里森肯定會在處理中國問題時慎重行事。對于一心求穩的莫里森來說,如果澳中關系轉圜能有助于自由黨贏得更多選票,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與中國改善關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