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中學教育與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很不相同。一方面,它要適應兒童從少年向青年早期的變化,在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另一方面,它又要為進入大學或者就業做準備,開始走專業定向的道路。所以,過早地定向與分科,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也不利于未來的發展。
@鹿城祥輝:教師能不能保持職業理想,能不能從工作中感受職業幸福,既取決于他個人對教育的理解,也取決于學校的教育追求。如果教育價值觀混亂,學校文化必然變質。
@張沼峰:教育需注重學段特點。小學教育最理想的資源組合是老師的方向、家長的力量、學生的感想。
@武宏偉:古代的棒下出孝子是有一定道理的。教育僅僅憑說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魯安新華:未來的優秀教師將是那些善于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教師要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教學必須抓住三個核心:一是教授學生有價值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探尋知識的興趣、欲望和方法;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三是啟發學生尋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王旭明:未來的教育比起對“面面俱到”的推崇,比起將能否進重點、進名校當作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一個新的衡量教育的標準“天下本無好,只是要適宜”一定會到來。概括說,未來的教育,一定是適宜的、個性的、有差異的、符合信息化時代要求和需要的教育,這是發展趨勢,也是方向。
@李春華:每個孩子都有自我成長的愿望和能力,都希望自主提升生活技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假期里,各位家長不妨心態平和一點,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多讓孩子自己安排假期的生活和學習,讓孩子學著為自己和家庭的事做主,從中提高自我成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