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穆
前不久,深圳市翠園中學初中部教師尹麗杰在“廣東省名師課堂”上了一節示范課。一個班素未謀面、底子相對薄弱的學生,在她的調動下,迅速進入狀態,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氣氛始終活躍。經測試,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度令人相當滿意。課后,觀摩的同行紛紛詢問她:“你們平時就是這么上課的嗎?”尹麗杰說:“是的,這就是我們學校教學的常態!”翠園中學初中部一直堅持開發“415”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收獲了豐碩成果。校長陳建寧說:“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落實教育的人文思想,學生在‘青青翠園中,深深領會到學校獨特的教育含義。”
“三園”幸福解讀
深圳市翠園中學初中部始建于1984年9月,初名為“深圳市第八中學”,1985年更名為“深圳市怡景中學”,1998年與翠園中學合并后更名為“翠園中學初中部”,2005年被評為省一級學校。學校硬件設施一流,學校占地面積31386平方米,建筑面積19446平方米,4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52人。學校有羅湖區唯一的400米標準跑道和燈光球場,有文化底蘊深厚的翠園、怡園、景園,“三園”綠樹成蔭,藤蘿披拂,木棉飄香,繁花似錦,綠化率達90%以上;盆景雕塑、假山池沼、亭臺長廊點綴其間,美不勝收。由此,學校被稱為“深圳學校一景”。如今的翠園中學初中部已是一所教育裝備現代化、教育信息網絡化、教育環境人文化的品牌學校。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81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正高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71人,一級教師58人;學校有全國優秀教師、省市優秀班主任、南粵優秀教師、南粵教壇新秀、省市區學科帶頭人、省市區骨干教師、區十佳功勛園丁等40余人。學校一貫注重師德師風建設,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青藍工程”建設,培養了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師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高于一切”為辦學理念,以“健全人格,挖掘潛能,發展個性,為學生充實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為辦學目標,以“敦品啟智”為校訓,在“和愛博健”校風感召下,致力于“學專注,習博雅,志高遠”的學風建設。
翠園中學初中部營造和諧、寬容、民主、健康的人文環境,課堂教學全面實施“415”教學模式;學校推進“體驗式”德育活動模式與“感恩”系列教育模式,培養綜合素質高、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現代學生。學校先后獲全國健康促進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稱號。
在翠園中學初中部,教師成長已形成良好生態,老中青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盡情展現風采。學校認為,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學生的成長。翠園中學初中部“青藍工程”已經走過10個年頭。2008年,學校啟動“青藍工程”,10年來,“青藍工程”日趨規范與完善,已成為學校培養青年教師的“金字招牌”。目前,從“青藍工程”走出來的35位青年教師,先后獲得國家級獎項17項,省級11項,市級56項,區級142項。翠園中學初中部辦學業績突出,近年來,在中考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出類拔萃的優秀學生。
“415”課堂教學模式
陳建寧,南開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中學英語高級教師,自2005年以來一直擔任翠園中學初中部校長。早在2007年,他就提出“四個轉變”“五個讓”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沉淀,于2012年提出具有翠園特色的“415”課堂教學模式。“4”即四個環節:目標展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當堂訓練。“15”即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主講時間不超過15分鐘,其他時間有計劃、大膽地交給學生。
陳建寧說:“課改只是為了‘解開鐐銬。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主導課堂的一言堂。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只有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提不到創造性。有人形容應試教育是‘目中無人——只盯分數,而忘記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為了追求成績,甚至可以犧牲教師和學生的基本健康需求,師生背負著沉重的應試教育鐐銬,何有教育的幸福感?”
學校推行“415”課堂教學模式并非易事,當時有的教師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比如英語學科,大家認為要推行這種模式太難了,那么多生詞、語法,學生能掌握嗎?沒有一定的積累,他們能夠達到自學目的?后來學校組織教師討論:“15分鐘”不是一個死框框,只要轉變了教學思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可以跟上課改的步伐。漸漸地,學生的學習開始“前置”,他們學會了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以小組互學、互評的形式組織教學;課堂真正實現了“翻轉”。
學校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比知識更重要的因素,如學科素養、思維品質、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等。因此,課改的關鍵不在于采用了什么樣的模式,而在于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最終讓學生收獲了什么,給學生多少成長的“養分”。
實踐證明,“415”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一股新的教學之風,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品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而且,“415”課堂教學模式已逐步延伸和運用到綜合實踐活動、社團活動及學生自主管理等各個方面,覆蓋面和影響力正逐步擴大。2016年,“415”課堂教學模式已正式立項為深圳市重點研究課題。立項以來,學校正式推出11個子課題,并有計劃地開展培訓與研討,提升科研能力與品質。
有專家說:“415”課改模式很好地詮釋了翠園中學初中部“師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高于一切”的辦學理念,成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助推器”。2016年11月,《深圳商報》以“課改春風化雨,激發教育活力”為題,報道翠園中學初中部“415”課堂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果;2017年9月,《晶報》以兩個版面刊載《這里的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一文,對“415”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解讀;2017年底,在全國教育現代化高峰論壇上,學校教師展示的“415”課堂教學模式課例,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南方教育時報》對此進行了跟蹤報道。在2017年12月,在“中國(羅湖)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現代化高峰論壇暨第二屆全球未來教育大會”上,翠園中學初中部教師湯浩展示了“415”模式課例《確定二次函數的表達式》,獲特等獎。2018年5月,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南方日報》在“尋找深圳教育創新榜樣”專欄中又以《課堂還給學生 老師當“引路人”》為題,用一個版面介紹學校“415”課堂模式和素質教育成果。
現在,翠園中學初中部的課改已不是一把冰冷的尺子,而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校長陳建寧擔當深圳市規劃重點課題“‘415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實踐性研究”主持人。近年來,先后有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第三實驗學校,廣東省河源市紫城第三中學,以及武漢、澳門等地教育團體慕名而來,觀摩“415”課堂教學模式;學校赴廣西、貴州等地支教時,也將“415”課堂教學模式帶去,受到當地學校好評。
語文教師廖丹說:在“415”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最大的收獲是提升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和學習興趣,是課改之前教師看不到的。
青年教師左雙麗說:第一次去班上聽課,真正明白什么是“415”。整節課,學生都在全神貫注地參與制作課件,小組展示,點評,全部由學生完成。“我的課堂我做主”讓更多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物理教師黃雯在“415”課堂教學中活學活用,她說:如何平衡學習之間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應根據課堂實際而定。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因班施教,不一定是死板的“415”,也許是“425”“410”,教無定法,不拘泥于形式,不脫離學生才是教育的靈魂。
政治教師毛文勝運用“415”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結合最新時事熱點,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權利,政治課由學生自己決定“本節課上什么”,學生可以任意地激辯,在這種模式下,枯燥的政治課成了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教師:行走于“朝圣之路的人”
學校加強教師培訓,以研促教,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近年來,通過課題研究,鼓勵教科組帶動教師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學校繼“415”市級重點課題開題之后,各學科課題研究全面鋪開,推動了一大批教師成長與進步。
前不久,翠園中學初中部英語科組教學經驗在全區初三英語教師教研會上作專題發言。英語科組在“415”課改路上始終將集體目標、團結協作、優化學科教學作為學科方向,做到資源共享,在集思廣益上做到“三定”(時間、地點、內容);“三公開”(資料、信息、好題);“五統一”(計劃、進度、練習、備課、批閱)。學生先后參加區級以上各級各類比賽獲獎130多項、曾獲羅湖區英語美文朗誦比賽第一名;教師制作課件及撰寫論文累計獲獎260多項。
英語科組長劉錦慧曾帶出中考英語單科4個800分以上學生,其中一位學生原始分為滿分,為全市英語單科狀元;教師周紅蓮帶領備課組歷時3年,完成“學生書面表達中的中式英語問題成因及對策”被評為區級優秀課題。翠園中學初中部英語科組先后被評為“深圳市優秀科組”“羅湖區巾幗文明崗”,首批“深圳市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基地學校優勢學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實驗基地。
2014年,翠園中學初中部語文科組通過深圳市首屆“示范科組”評審;因此,翠園中學初中部成為深圳市第一批初中語文“示范科組”掛牌學校(全市僅4所)。現在,語文科組25人中,中學高級教師11人,一級語文教師13人。這支隊伍中,有市、區骨干教師曾軼、李倫琰、周娟等,有獲“全國示范校園文學社”模范指導教師黃琬雅、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廖丹及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稱號的宋紅瑋等優秀人才。語文科組長、高級教師廖丹從教26年,在教學教研上深耕不輟,曾獲羅湖區“教師多媒體課件與教案制作大賽”獎、“名師杯”說課比賽一等獎;撰寫論文《反思日記兩則》被評為教育部規劃課題成果獎;她輔導學生在深圳“讀書月”現場作文比賽、中文快速閱讀競賽上一路奪冠。
據統計,語文科組教師公開發表或出版論文、著作達30篇(部)。其中,教師李倫琰專著《深圳中考語文一本通》《語文花開》被認定為學校校本教材。近年來,語文科組開展“年級朗誦表演”“課本劇改編”“書法展覽”“個人作品匯展”等活動已成常態,漫步翠園,常見琴棋書畫,詩文競秀,書香滿園;這些,無不浸透語文科組全體教師的一腔熱血。
翠園中學初中部數學科組28名教師中,既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模范,還有省南粵優秀教師、市十佳師德標兵、市優秀班主任、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等“教育新生代”,更有一、二等獎國家級比賽獲得者。
青年教師姜翠亭說:在“415”課堂教學模式實踐中實現“快樂教學”不是“無為教學”,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創造一個“快樂課堂”,只有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才能把“快樂教學”落到實處。
青年教師岑蔓茜說:智慧的教師應該像蘇格拉底,引導學生親自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就像神奇的“助產術”教學法,教師領路,學生學會自己走;學生到達的地方,不是教師早已貼上的標簽,而是學生自我心靈的入口。
特級教師尹麗杰系正高級教師,國家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廣東省教育學會中學生生物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普通中學新課程生物教學與評價指導》編者,人教版《生物學》教材編委。雖然她從教35年了,但從不固步自封,一直立于課改潮頭。她倡導以學生知識概念為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以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形成“概念構建,生成能力”的課改經驗。她開設的《遺傳病和人類健康》教改示范課,曾獲省最佳優秀課例獎。
深圳市優秀班主任王莉,同行稱她是“將班主任工作視作朝圣之路的人”。在連續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始終要求自己“要做就做最好的班主任”;她參與編寫《30個教書匠教你學做班主任》《全國知名班主任演講錄》成為她最好的個人名片。近年來,她應邀在全國各地作報告100余場次。她作為“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羅湖區班主任導師”,引領與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班主任,為孩子成長與進步甘做人梯,積累了大量教學經驗。2016年,王莉被《星教師》雜志評為“十大最受歡迎的教師”;2017年12月,經過學校推薦、區、市級評選,王莉入選深圳市首批100位“我最喜愛的班主任”。
社團課程化樣板
翠園中學初中部在教學實踐中,開拓第二課堂,走社團課程化之路,使每一名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益。學校社團一度達到56個,其中圍棋社、帆船社、機器人社、航模社、3D打印社等新型社團引領學生科技創新,學生創新思維得到空前繁榮。“翠園足球俱樂部”“翠鶯合唱團”“青青翠園文學社”是學校三大品牌社團,帶動與促進了學校社團發展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整體提升。
2016年6月,學校在羅湖區率先成立“社團聯合會”,隨后舉辦首屆“繽紛大舞臺”社團展演及首屆“社團巡禮月”活動,成為學校一張亮麗名片;“翠鶯合唱團”連續兩年受邀參加全國影視校園春晚;2017年,翠園中學足球隊連獲“中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第四名”“中國體彩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U14冠軍”。
成立于1991年的翠園中學足球隊是學校歷史最悠久的社團之一,曾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級比賽并獲好成績。2014年,學校成立廣東省首家中學足球俱樂部——“翠園足球俱樂部”,先后有18人入選國家少年集訓隊,有的創下“百萬轉會費”。2013年,“翠園足球俱樂部”段劉愚、趙世杰、趙世卓、李春浩、靳子陽等5人進入全國U17足球錦標賽八強,為全國入選國少隊人數最多的學校。
翠園中學初中部“翠鶯合唱團”先后在深圳市中小學生合唱比賽及少兒藝術花會比賽中獲獎,還先后獲深圳市“優秀指揮”“優秀指導教師”“優秀伴奏”獎項;曾前往美國、加拿大、法國等10多個國家及地區進行教育交流活動。2013年,“翠鶯合唱團”應邀前往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擔任顧問的“第六屆‘至高榮耀維也納國際青少年音樂節”,同年參加“2013美國紐約青少年新春音樂晚會”。2017年1月,應邀參加全國影視校園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錄制,是全場42個節目中唯一合唱類節目。2017年暑假,應臺灣中華兩岸文化教育暨體育交流發展促進會、深圳臺商協會羅湖聯誼會邀請,赴臺灣參加首屆“新鶯出谷:兩岸合唱音樂饗宴”活動。
學校“青青翠園文學社”實現了社團課程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先后獲“全國二十佳文學社刊”“全國十佳文學示范校”“全國示范校園文學社”“全國中學百強文學社”等榮譽;培養出“全國十佳小記者”孫騰、“陽光寫作少年”羅小禾、“全國十佳小作家”劉宇珊、“校園文學新苗”陳鐘瑜、陳茵、王睿鑫等一批寫作能手。3年來,“青青翠園文學社”在全國各級各類文學刊物發表文學作品300余篇。
近年來,學校將名人、名家引進校園,讓學生與作家面對面。文學社小記者先后采訪王蒙、余秋雨、龍應臺、高玉寶、張俊標、金庸、賈平凹、曹文軒等文學家。2017年,他們受邀參加央視《朗讀者》線下錄制節目;2018年2月,文學社節目《遇見詩經》入選全國影視校園春節聯歡晚會。
落戶于翠園中學初中部的羅湖區“羅湖青少年圍棋院”,培養了一批批優秀棋手。2015、2016年兩屆羅湖區中小學生圍棋比賽,翠園中學初中部圍棋隊包攬中學組男子、女子、團體冠軍;翠園中學初中部機器人社團2013、2014年兩次獲深圳市機器人創意大賽獎,在2016年舉行的深圳市機器人創新大賽中,兩人獲一等獎;翠園中學初中部電子報刊制作社先后獲國家級獎項20余人次;3D打印社是學校一個新興學生社團,在剛剛結束的羅湖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3D打印創客競賽中,經過三輪比拼,獲中學組第一名。
2015年5月成立的“翠園中學初中部帆船隊”經過標準化學習與訓練,學生已很好掌握帆船、帆板基礎知識和技術技能,所學知識包括海洋常識、天氣、潮汐、風向等。曾參加“深圳市體彩杯帆船帆板比賽”“深圳市大梅杯帆船帆板比賽”“深圳市‘深港澳帆船帆板精英比賽”“廣東省青少年帆船帆板冠軍賽”“全國帆板冠軍賽(公開組)”,先后獲金牌21塊、銀牌15塊、銅牌9塊。翠園中學初中部帆船、帆板拓展課程被評為深圳市“帆船、帆板好課程”,并一次性獲5萬元獎勵;指導教師蔡力主編的中小學帆船、帆板校本教材,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翠園中學初中部已掛牌為“深圳市運動學校帆船、帆板訓練基地”“深圳市業余體校帆船、帆板訓練基地”。
負責學生社團的教師張璽介紹,學校社團活動完全由“學生主導、學生管理”,實現了“415”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的延伸。每學年初,社團負責人通過班級講解與互動、張貼海報等方式進行宣傳納新,部分社團還會以面試、競賽等方式選拔新成員;這種“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管理樣板,切中了學生興趣點,所以才有了如火如荼的生命力,充分體現出翠園中學初中部“青青翠園”的教育含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社團課程化活動中展示才華,發揮了特長,收獲了成功與希望。
人物對話
《教育》:學校提出“師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高于一切”的辦學理念有什么含義?
陳建寧:“師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高于一切”是翠園中學初中部的辦學理念。我認為,這也是學校辦學的根本之道;這里所指的健康含義是廣義的,內涵是豐富的;它決不僅僅指身心的“健康”。一切積極、向上、和諧、可持續的要素都包含在“健康”的內涵之中。翠園中學的“翠”字,也含有綠色、健康、生命的意蘊,“青青翠園”同時預示著生機勃勃、健康向上的教育含義。
《教育》:您對基礎教育有何理解?
陳建寧:基礎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幸福負責。基礎教育的任務應帶給學生希望和力量,帶給學生內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與偉岸,帶給學生對于自我、生活、未來和整個人類的自信,以便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成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幸福人生的創造者。
《教育》:為什么說促使學生個性和諧發展是學校首要工作?
陳建寧:對初中生而言,努力學習并掌握知識,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要實現幸福的人生,僅僅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有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獲取知識以及適應未來社會所應具備的智慧、人格素養、意志品質和心理準備。教育是繼承人類文明的紐帶和手段。一方面,教育使人類認識自己,實現自我開掘、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教育使人類認識事物,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因此,我們倡導開發學生個性潛能,運用“415”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力,促使每一名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基礎。
《教育》:學校樹立“學專注,習博雅,志高遠”的學風有什么含義?
陳建寧:長期以來,翠園中學初中部致力于“學專注,習博雅,志高遠”的學風建設。首先,“學”要專注。真正的學習效率來自專注。要想做好很多事,就要學會在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學習專注是所有學習成功者的共同特征,讀書學習,用心不專,必然竹籃子打水,一無所獲。其次,“習”要博雅。要通過日常不斷地學習和熏陶,日積月累,形成淵博的學問、端正的品行和雅致文明的習慣。再次,“志”要高遠。凡修身,必先立志。要樹立遠大理想,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堅守信念,矢志不移,才能實現夢想,抒寫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