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明
人物:胡萬俊
年齡:95歲
榮譽: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
格言:讀書如行舟,人生有彼岸
2018年5月24日,一個初夏花開的日子,家住北京安貞里“北京市東城區軍隊離退休干部第一休養所”的胡萬俊老人一大早就接待記者來訪。他穿一件橙色T恤衫,精神矍鑠。老人說話不多,但聲音宏亮,一聽就是在戰場上“練”過。言及最多的不是曾經歷過的戰場,而是關于自己讀書與生活的故事。
“以槳撥水”行其遠
1924年2月,胡萬俊出生于河北衡水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大概也就是十來歲時,他就獨自一人外出“謀學”。那時,有官辦機構救濟流浪讀書的孩子,他在一天可免費領取兩個玉米饅頭的鄉村學校,讀的是民國課本,其中有一課文,叫《河中兩舟》:“河中兩舟,一去一來。去舟風順,桅上掛帆,其行速;來舟風逆,以槳撥水,其行緩。”他漸明白:人生如河中之舟,何以行遠?順風與逆風者,只要得法,都有彼岸。
于是,他一邊讀書,一邊觀察世事。20世紀30年代,胡萬俊參加過小學生抗日宣傳隊;由于成績優秀,后來還考上了當地的國立一中。再后來,抗日戰爭爆發,他以一位當時“有學問的年輕人”應征入伍,編入中國遠征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1942年4月,胡萬俊跟隨遠征軍出國作戰;1944年6月,胡萬俊所在遠征軍發動滇西松山戰役,歷時95天,本次戰役打破滇西戰役僵局,同時拉開了中國抗戰勝利大反攻序幕。
“憑一身軍裝讀北大”
抗戰勝利后,胡萬俊從滇西回老家路過當時的北平,他一身軍裝在北平大街上,好心人告知:從前線下來的軍人,可直接進北大讀書。“就這樣,憑一身軍裝就可讀北大,比現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老人回憶至此,臉上充滿幸福與得意。當年,北大在京城景山北沙灘,胡萬俊就讀北大政治系,后來叫哲學系,完成了從“槍桿子”到“筆桿子”的轉變。
在北大,胡萬俊從書本中結識了德國哲學家尼采,這位“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栗”的人,也給了他再認識人生的新高度?!皩Υ悴环链竽懨半U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的這些話,讓當年經過殘酷戰火洗禮的胡萬俊意氣風發。在北大讀書期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地下黨員。
在校時,他與胡啟立上下鋪,他們都是北京地下黨組織的積極分子;在和平解放北平期間,他們走街串巷,默默記下每一條街道的兵力布置,為中國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解放前夕,政治系教授胡適,私下找幾個學生去臺灣,但不知他已秘密加入共產黨。胡萬俊是胡適唯一沒有“規勸”成功的一人。
身兼數職的炮兵教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部隊急需知識人才。作為第一批大學生,胡萬俊再一次穿上軍裝,服役于當時的空軍第二高級??茖W校任教官,該學校主要負責培養地對地、地對空炮兵。
1950年初,中央軍委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面臨的任務,做出建立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的決策,并決定組建軍兵種領導機關,相應的炮兵領導機構也在籌建中。誰來掌舵炮兵呢?當年,毛澤東親自點將:“紅四方面軍有個陳錫聯,外號叫‘小鋼炮,搞炮兵當然是內行!”于是,胡萬俊又成了陳錫聯的部下。
1959年春,“炮兵戰斗條令”形成;當時,炮兵部隊每個連隊都有計算員,也就是手工計算,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是,炮兵戰士絕大多數來自農村,文化不高,不少還是文盲,計算員確實不好找。有的部隊干脆辦學校,自己培養中學生。胡萬俊與他所在的空軍第二高級??茖W?!吧砑鏀德殹?,先培養學生,后培養學員;那個時期,他們被稱為是“給大炮裝上眼睛的人”。
這期間,胡萬俊憑借就讀北大“深厚的文化功底”,給當年的《空軍報》還寫過大量新聞報道,在人民軍隊燦爛軍事文學的天空,也有著他輝煌的一筆。
1957年,胡萬俊與河北省昌黎縣姑娘董淑卿結婚,相繼生育一女二子。文化大革命期間,胡萬俊一家隨時代的顛簸,也如那個年代人一樣有過幾次“小插曲”:
1969年,全家遷至黑龍江嫩江空軍五七干校;
1970年,全家改遷黑龍江牡丹江空軍五七干校;
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后,空軍司令部一紙調令,胡萬俊全家回京。
在五七干校期間,胡萬俊在校部政治處,其間閱讀了大量馬列、毛澤東的著作,成為一名馬列著作輔導員?;鼐┖?,也因此調任空軍政治部,其間,為老干部平反做了大量工作。作為一名嚴守組織紀律的“老機關”,直至1986年從部隊離休。
一生的“四個愛好”
1986年秋,胡萬俊一家被安排到“北京市東城區軍隊離退休干部第一休養所”五層沒有電梯的房子;如今,這房子已有32年了,他每天上下爬五樓,從63歲一直到95歲。別人說:“胡老,您還能爬得動嗎?”他說:“比當年遠征軍的時候在密支爬野人山好多了,堅持就有勁!”
老人說:“現在,黨和國家給了我足夠的生活費,我也偶爾下下館子……”胡萬俊常去的一家川菜館在小區盡頭,他總是獨自下樓,一人前往。女兒只好隔幾步尾隨他。他還不時與路人打著招呼,總顯得春風滿面。川菜館老板見他來了,也總是熱情招呼他。老板說:“毫無疑問,多年來,胡老一直就是我家飯館最年長的客人!”
胡萬俊一生有“四個愛好”:讀書,京劇、足球與釣魚;老人生活態度一向積極樂觀,生活起居有規律,一生不抽煙、不喝酒;菜飯清淡,飯后百步走。年輕時,他曾是空軍足球隊中后衛,還當過隊長,獲得過全軍足球比賽冠軍。這些,可能與老人95歲依然能爬五樓有關系。
胡萬俊離休后,時常釣魚。論釣魚,他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調漂就是如何把你的眼睛的力量發揮好,不會錯過任何一個魚情;但是對于新手來說,調漂是個很大的難題,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關鍵要考慮水面的張力,這樣能夠提高釣鉤與水的‘親和力;淤泥比較厚的水塘,拋竿之后,沒一會就呈現了魚泡,可就是沒有‘魚口,這是由于魚鉤陷入了淤泥,魚吃不到魚餌,原因是魚在水里游動所導致?!?/p>
他還說:“釣魚有學問,與讀書有關,還與戰爭學相關,這些都是我的愛好與經歷;所以,我的魚也釣得好?!痹诟尚菟e辦的釣魚比賽中,多次獲獎。
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胡萬俊莊重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事后,鄰居及周邊店家知道老人的身世后,主動上門為他義務提供“足療”“正骨保健”等服務;那時間,“熱愛抗戰英雄”“崇敬抗戰英雄”成為老人所在小區的一段佳話。
胡萬俊堅守“讀書如行舟,人生有彼岸”的人生格言,在家庭樹立良好家風。大女兒胡東黎“唯有讀書自清高,心系教育終不悔”,在中國教育報工作直至退休;大兒子胡東風學至有才,是一位被同事稱道的“好檢察官”;小兒子胡東紅以勤為本、節儉做人,立志做一名對得起老百姓的“紅頂商人”。
2018年2月18日,家人為胡萬俊老人舉行95歲壽宴,女兒胡東黎,兒子胡東風、胡東紅向老人敬言:“95年,歷史長河只是一瞬,但對于人生來說,卻是漫長而曲折。您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的變遷,一生積累的最大財富就是勤勞、善良、艱苦樸素以及為人求真、寬以待人的高尚品質;今天,雖然母親已逝,但您的這一切將繼續伴隨著您,經歷美好生活與幸福晚年……”接著,孫子胡榛、孫女胡琳那、外孫胡楠共同向老人匯報,在老人“讀書自有家風在”人生信仰影響下,孫子胡榛研究生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孫女胡琳那研究生就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外孫胡楠研究生畢業于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他(她)們共同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也會像老人那樣,在讀書中求真,在世事中明理,做一個正直、誠實、勇敢、永遠追求正義的人,繼續寫下各自的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