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琳
每一位教師接手新班級,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總會發現一些“不合群”的孩子,他們有的在班內默默無聞,形只影單;有的由于個性原因,整天總愛和同學鬧矛盾,讓老師有斷不清的“官司”;有的則在班級中謹小慎微,從不敢大膽做事、大膽發言……其實,我們細心觀察之后發現,這些“不合群”的學生身上往往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征。有的是因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缺乏自信,遇事自己先矮了三分,導致同學們不喜歡;有的則是自身性格存在缺陷,或懦弱膽小,或太過于強勢,或太驕傲瞧不起別人,令大家對他另眼相待;還有的可能是缺乏家庭教育,沒有長輩的關愛,常做錯事,令同學敬而遠之。對于這些“不合群”的同學,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引導,用細心、愛心讓孩子走向合群。
細心觀察,放大優點
我們班有個瘦小的男孩叫小凡,很內向,很少見他與小伙伴一起玩耍,上課時更不善言辭,幾乎沒見過他舉手發言。即使指名讓他起來回答問題,聲音也小得沒一個同學能聽清楚。筆者沒有急于批評,而是在課后想方設法地了解他。筆者發現,他腦瓜聰明靈活,可就是因為媽媽對他過于嬌縱,無論做什么事都是“還行”“可以了”就應付好了,對學習也懶散得很。為了幫助他正確認識自己,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筆者便利用他喜歡下象棋這個特點,在班級里組織象棋大賽。結果他一路過關斬將,竟贏得了冠軍。
在頒獎典禮上,筆者送他了一本《象棋棋譜大全》,并在扉頁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孩子,知道嗎?老師想向你道歉!我一直以為你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男孩,就像你的名字一樣,長相平凡、學習平凡,毫無過人之處。可是我錯了,這次象棋比賽讓我知道了‘真人不露相的含義,我這才發現自己曾經對一個那么聰明、那么優秀的男孩亂下定語,我為自己曾經的淺薄道歉!你會原諒我嗎,孩子?最后,老師要告訴你一句話:自信是你走向成功的鑰匙。努力吧,相信你會成功的!”他翻看了扉頁,當時沒有說什么,可是第二天來校時間明顯提前了,對待作業的態度也大有不同。在語文課上,他竟裝扮成“劉備”的模樣演起了課本劇。看到他的變化,筆者欣慰地笑了。
個別談話,改正缺點
涵涵是一位漂亮又聰明的女生,成績也很優異,按理說應該有很多好朋友;可是,她驕傲任性的壞毛病卻總也改不了。我們班的孩子每周都寫周記,有一段時間,她就通過這個隱蔽的方式,偷偷告訴筆者,同學們都不和她玩了,她為此很苦惱。筆者私下找了幾位同學了解情況得知,她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不管是學習,還是玩游戲,她總像個軍師似的指揮別人,所以大家才不喜歡她。了解情況后,筆者找她進行了談話,幫她分析自己的缺點在什么地方,同時又找來幾位班上人緣很好的女生常常和她溝通、游戲。在大家的幫助下,她有了明顯的改變。最新的一次周記中,她這樣寫:“老師,他們都說我有一雙愛笑的眼睛!原來,語言也像一把雙刃劍,我也會收起自己的鋒芒,用柔軟、溫暖的自己和大家成為很好的朋友!”
愛心引領,溫暖童心
我們班的搗蛋大王小昊,幾乎是全年級的“名人”。上課時沒一會兒閑著,不是捉弄鄰桌的同學,就是趁老師不注意在教室里偷偷亂跑,令很多老師頭疼。筆者在課下了解到;他父母離異,母親不在身邊,父親也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照顧他。而奶奶教育他的方式極其粗暴,從小,只要他一做錯了事,便對他一頓毒打。在這種沒有歡樂的家庭中長大,小昊充滿了暴力傾向。筆者很同情他,決心用自己愛的力量來感化他。上課時,筆者多給他發言機會,不斷鼓勵他,引導他樹立起自信心。課后,筆者經常和他促膝談心,噓寒問暖,給他講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班上準備開展朗誦比賽。筆者提前對他說:“小昊,其實你的聲音很好聽,老師希望你能出色地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如果感到有困難,老師可以幫你!”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幫他選擇了朗誦的內容,并對他進行了單獨指導。在筆者的鼓勵下,他信心滿滿地參加了比賽。最后,他雖然不是讀得最好的一個,但還是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筆者看到了他回座位時的微微上揚的嘴角,那是一個被冷落的孩子“冰釋”的笑。課后,筆者送給他一件新衣作為獎品,原本邋遢的他穿上新裝顯得格外精神,也是一副“小帥哥”的模樣,期待著他繼續蛻變。
激勵贊賞,發展個性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欣賞。”的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作為一線教師,如果能夠時刻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并即時給予贊賞和激勵,做到二分批評,八分表揚,就會使每個孩子都會充滿自信來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學習。同時,教師真誠的鼓勵,還能點燃孩子智慧的火花,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潤澤,個性得到張揚,從而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促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每個孩子都應是一朵嬌嫩的鮮花,應該在溫暖的陽光下生長,而教師也理應給他們創造充滿愛的環境,讓他們學習并幸福著。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