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守護孩子安全,讓孩子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和相關知識,是每個合格家長和教師都應該做到的。然而,近年來盡管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都聲稱在重視,但道路交通、溺水、跌落等意外傷害學生的新聞仍然層出不窮,孩子的人身安全和生命質量依然受到嚴重威脅。2018年5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防范學生溺水事故的預警通知》印發全國,再次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按照預防溺水有關工作要求,切實落實安全責任,結合當地水文、水情特點,做好安全教育、聯防聯控和監督檢查等工作,有效防范學生溺水事故發生”。有關專家認為:通過教育和預防,80%的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可以避免。
兒童安全自護能力調查報告發布
2018年5月23日上午,在《中國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調查報告》發布會現場,《教育》記者了解到:2016年4月起,接力出版社組織多位安全教育專家共同設計了覆蓋八大安全領域的“中國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調查問卷”,調查面向7歲到15歲的孩子,目的是試圖了解我國少兒安全自護能力現狀。整個調查持續了2年,收回4302份有效問卷,數據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西藏、臺灣、香港、澳門數據暫缺)。通過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生成了這份《中國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調查報告》。
調查問卷包含50道試題,涉及人身和隱私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安全、校園安全、急救常識、野外生存、應急避險、災難求生八大安全領域。其中,除人身和隱私安全是主動傷害,其他88%的試題都屬于意外傷害范疇。調查顯示:不同類型的安全自護試題在全國的平均得分率有明顯不同(見表一)。其中,得分率最高的兩項是應急避險83.4%,居家安全80.6%;得分率最低的兩項是野外生存35.6%,急救常識53.1%。如果設定得分率60%為及格線,這就意味著,在全國所有區域中,在野外生存能力和急救常識方面,沒有任何一個區域的得分率達到了合格線。
調查發現:在華北、華東、西北,應急避險是得分率最高的;在東北,校園安全得分率是最高的;在中南和西南,居家安全是得分率最高的。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全國所有地區,野外生存能力都是得分率最低的,全在60%以下,其中得分最低的中南地區只有30.26%。(見表二)
調查結果分析:安全自護能力的高低與年齡的大小并不是正相關的(見表三)。在所有類型的安全自護試題中,9歲至11歲孩子的得分率是最高的。這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自主閱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結果。這也說明安全自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了。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生活接觸的范圍越來越大,安全隱患也變得多樣化,所以,隨著年齡階段的提升,應該強化和提升安全自護教育,而不是削弱。安全自護能力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安全自護教育需要貫穿全年齡段,需要年年學,終身學。
發布會數據提供方、接力出版社生存教育部副總監胡金環表示:從調查結果看,全國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平均分僅73.5分,沒有任何一個地區的平均分達到優秀,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同時,在不同類別的安全自護能力中,與日常知識相關的安全自護能力相對較強,涉及專業知識、專業操作和實踐的安全自護知識方面相對較差,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顯得尤為重要;而安全自護學習的專業化、科學化,也可以促進安全教育的推廣。
安全教育的校際探索
學生是安全事故易發的群體,學校自然也是安全問題易發之地。盡管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嚴防死守,但是各種校園安全事故仍然層出不窮。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在2017年聯合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2010-2015)》顯示:傷害是青少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約有5.41萬名0-19歲青少年兒童因傷害而死亡。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安全自護能力,防范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成為廣大學校長期以來懸掛心頭的大事。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教導主任王紅表示:在安全教育方面,許多學校和家長陷入“重保護、輕教育,重說教、輕訓練”的境地。要想增大安全系數,需要我們在保護和說教的同時,要重教育、重培訓,目的是強化學生自護的意識,增長學生自護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安全地成長。
王紅所在的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是所完全中學,學生人數眾多,同時作為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對外開放學校,每年還有幾百名外國新生。出現任何安全問題,不僅牽扯到一個家庭,還牽涉到社會,甚至還會有一定的國際影響。所以學校一直十分重視安全教育。
“當前的學生自護能力這么低,跟孩子從小被家長過度呵護有關系,同時,也跟學校現在面臨的壓力有關系。”王紅介紹說:我們更多的是怕出事,怕出問題,所以很多東西包辦代替,比如有些學校怕出事而取消春游,甚至為防止學生在樓道里追跑打鬧而要求課間休息時不許學生出教室。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但這樣的管教肯定是不合理的。當然,很多學校初中部就在樓道設巡視員,這是必要的。但是,能不能更大限度地做到讓學生增強自護意識而不是被看管來取得自身安全?下一階段,學校需要從增強學生的安全自護意識,教給孩子自護技能,做到全員教育、終身教育,加強相關的課程建設等四個方面來嘗試解決。王紅還呼吁:“孩子家長應該接受培訓。我們希望有相關部門編寫家長教給孩子的自護安全手冊,也希望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就有專門的自護課程。自護課程應有專門教材,適合國情和學情,讓它成為必修課。”
在北京市通州區北苑小學,正在實施的校園安全教育制度與安全教育工作機制,引起了《教育》記者的關注。據了解,在完善工作機制方面,北苑小學的做法是成立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校長為組長,組員是全體教師,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同時,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保證師生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防范措施以及應急預案,并納入教師常規管理之中,實行安全一票否決制。在常規制度方面,北苑小學還建立了安全隱患排查制度、上課期間鎖校門制度、缺課學生跟蹤制度、學生放學集中護送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北苑小學動員了包括家長在內的多方面力量,形成校園安全合力保護網。一方面,密切關注校園周邊環境,如果發現校園不穩定因素,學校會及時聯系相關部門溝通處置;另一方面,還成立了家長護苗團隊,協助學校維持校門口上下學秩序,很多家長積極投入其中;而且,學校還發放了學生安全告知書、學生上下學接送告知書,明確家長職責,提醒家長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另外,學校還不斷細化“教師安全責任書”。每學期進行適當修改,優化部分條款,保證學校各項安全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在安全責任書中得以體現。
“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沒有小事,只有實事;沒有大道理,只有硬道理。我們學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記在心中,掛在嘴上,抓在手里。”北苑小學德育主任劉美芳向《教育》記者介紹說:學校每周國旗下講話是固定的全體師生安全教育時間,在重點節日或重點時段,班主任會利用早會、班隊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學校每學期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安全主題班會評優,手抄報設計比賽,安全警示語征集,安全疏散演練,急救技能培訓等。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活動學習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將安全工作落在實處,落在細處。同時,學校會安排學生參與校內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讓學生提出哪里有隱患,哪里需注意。針對這些意見,學校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將安全宣傳轉變為學生做平臺展示,同學們用自己的作品,用身邊的榜樣來激勵自己,明顯提升了安全宣傳的效果。
專家解讀與評析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白冰指出:生命教育從根本意義來講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涉及的方方面面,既關乎人的生存和生活,也關乎人的生長和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命價值。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對孩子的生存教育,培養他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敬畏生命、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識,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用數據說話比純粹的靠經驗擴充,比純粹靠想象去做,要更加有針對性。因為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它得來的東西會讓我們做的事情更接地氣。”兒童防侵害教育專家、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秘書長張永將表示:安全管理雖然很重要,但是如果管得太嚴太死,孩子沒有冒險的機會和體驗,那么,他的自理自護能力一定是不夠的。目前,大家非常擔心孩子安全出問題,所以有意無意地給予孩子各種各樣的限制性規定,這就縮小了孩子們的生存半徑。在各種各樣的限制下,看似安全了,實則不然。只有通過科學的調查問卷,真正走到孩子中間,掌握一手數據,才能找到科學的教育方法,真正去關注他們的安全自護能力,而不是限制他們的能力。
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專家、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區資深顧問張詠梅指出:兒童安全是一個大的概念。在傷害領域,首先就是要把知識點梳理、細分。兒童傷害只包括兩種,一種是主動傷害,一種是被動傷害。我們常說的意外傷害,就是被動傷害,包括溺水、燒燙傷、跌落等;主動傷害就是暴力、性侵、拐騙……在這些梳理的基礎上,我們的干預措施也就是三點——預防、急救、康復。
“其實,安全沒有難點,我們要在原因中尋找可能發生的共性。比如說,廚房灶臺上的鍋把手用完了要往里放,因為大量孩子燒燙傷就因為他會去夠,結果卻翻了;或者家里的冷熱水,要養成好習慣,用完之后放在冷水的位置。”張詠梅說:所有的預防方法第一步就是數據分析,再分析以后,得出一個相對結論,有了這個結論以后就是去教育、做活動,不斷去學校、去社區給他們普及。最后的目的就是為了促成國家的立法。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專指出:教育部早在2007年就制定過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對公共安全教育內容進行了分類,提出了各年齡階段學生安全自護能力培養目標。但是,由于我們成人本身安全自護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學校安全課程質量和比重不足等原因,安全教育整體效果不佳,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現狀不容樂觀。此次發布的《中國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調查報告》,不僅從多個方面和角度提供了少年兒童安全自護現狀信息,也給我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全社會更加關注和重視培養孩子的安全自護能力。
在曹專看來,安全自護能力的培養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內許多學校的生命教育更多是以安全教育的形式呈現的,但是,生命教育僅僅強調這一面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一面是要在全社會倡導“生命至上”的價值觀,要從小培養孩子“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呵護生命”的意識和情懷,要引導和幫助孩子處理好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與自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