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鳳林 張娟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因其簡單有效,被人們公認為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借助圖文技巧,將抽象思維可視化,用層級圖表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直觀呈現(xiàn)出來,以圖像、顏色等展現(xiàn)主題及關鍵詞,幫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均衡發(fā)展。由于思維導圖能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能夠極大地開發(fā)學生記憶,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機理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思維特征呈放射性,即外界信息進入大腦后會表現(xiàn)為一個思維分支。思維導圖就是在此理論基礎之上,以圖文模式模擬人的大腦工作方式,以數(shù)形分支形式延伸擴展,調(diào)動人的左右腦協(xié)同運作,開發(fā)人們的思維。思維導圖的運用,使人們在認知過程中大腦思維更加活躍,解決了諸如思維疲勞、記憶混亂等常見問題,幫助大腦將零散的信息整理串聯(lián),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認知效率。當前,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廣受各國學者的重視。將思維導圖合理地運用在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對于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可視化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在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應用十分廣泛,在當前素質(zhì)教育大背景下,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之中在我國開展較晚,但一經(jīng)應用便得到了廣泛推廣。目前,思維導圖主要應用在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一是呈現(xiàn)課程全景。在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將全部教學內(nèi)容直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幫助學生建設好心理預期。二是作為教學進程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能將知識點逐步展開,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展開聯(lián)想。三是作為學生交流討論的輔助工具。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引下展開交流討論,能夠使學生的思考更加明確,思維更具邏輯性,同時在交流中還能促使教學設計更加完善,更貼合學生實際。四是連接新舊知識。思維導圖能夠直觀展現(xiàn)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客觀聯(lián)系,使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思維也更清晰,形成條理的知識結構。五是作為學生創(chuàng)作、復習、總結的工具。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及時反思自己的漏洞和不足,積極收集相關資料,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六是作為對知識的深層次加工的工具。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圖,其最大的效用就是挖掘?qū)W生的思維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維,完成對知識的深加工過程,極大提升思維效率。
思維導圖在學生學習中的運用 進入中學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量大大增加,提高學習效率是必行之舉。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源于其能幫助學生快速整理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生思維水平與學習能力。首先,思維導圖能增強理解力,提高記憶力,在學生學習知識和復習鞏固時都能給學生極大幫助。如在學習重難點知識時,借助思維導圖能使學生腦海中形成直觀的知識結構圖,學生從中能準確快速地識別出重點,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巴贊指出:“傳統(tǒng)的記筆記方法是使用了大腦的一小部分,因為它主要使用的是邏輯和直線型的模式。”思維導圖使用的是形狀、顏色,同時包含大量的邏輯、數(shù)字等,極大地開發(fā)了學生的大腦,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其次,思維導圖能高度整合知識,利于學生分析總結,幫助學生節(jié)省了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整體,使其結構化,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重要標志。思維導圖借助圖文、顏色,將眾多知識點整合在一張圖上,使得主次清晰、關系明了。學生能夠更高效率地掌握新知識,并將其同化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思維導圖的直觀性,使得學生能夠?qū)⒕性谥攸c知識上,從而杜絕了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提高了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語文教學以語言文字為載體,重在讓學生通過認知、體會、分析等手段,鍛煉和提升語言思維能力。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強調(diào)學生要善思。然而,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堂教學仍以知識傳遞為主,教師努力給學生堆砌知識,致使學生分不清主次,更缺少思考空間。而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就能有效地彌補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依靠圖文形式,思維導圖將語言文字中隱性的思維顯性化,使學生的思路清晰、思維展開。在對語言文字顯性化處理,即圖像化處理時,學生的手腦并用,有效地達成了對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一種有效發(fā)散學生思維的工具,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被廣泛應用,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想的更多,建立系統(tǒng)化認知方式,并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語言學科的教學,可以簡單歸結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聽、讀是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即知識內(nèi)化的過程;說、寫是學生知識應用的過程,即知識外化的過程。不管學生獲取知識還是應用知識,鍛煉和培養(yǎng)的都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初中語文知識面廣、內(nèi)容多,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整理能力,需要不斷積累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意在開拓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渠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內(nèi)在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出文章主題,理清各段落關系。如在閱讀《孔乙己》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從“文章的主題是什么”這一主問題出發(fā),分析影響該主題的各因素,從思維導圖中發(fā)散出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等,并一一進行分析思考。眾多的因素鋪展開來,其結構關系在導圖中清晰明了。很快,學生就能夠從中找到小說創(chuàng)作的三個基本要素,即本文中的咸亨酒店、孔乙己以及以孔乙己為主線的情節(jié)發(fā)展,進而從中分清哪些情節(jié)為主,哪些情節(jié)是輔。學生也能從各情節(jié)中找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并能從故事的高潮和結尾中找到文章主題。同時,眾多情節(jié)也反映出來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幫助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背景與寫作意圖,進而更加明確文章的主旨。魯迅先生的文章對于許多學生來說理解難度都挺大,而借助思維導圖,往往原本困難的閱讀理解任務就能被高效地完成,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再如閱讀《觀滄海》時,教師讓學生一邊繪制思維導圖,一邊閱讀。學生從導圖中能夠清晰地看到曹操是怎樣從一名普通的官宦子弟成長為胸懷天下的梟雄,又是在什么時間、哪些事件促使了主人公的變化,學生進而更加全面地認識了曹操,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解決了閱讀理解這一大難題,發(fā)展了思維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 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同樣能給學生展示出寫作的一般流程,讓學生找到并掌握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首先在作文的選材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情況。雖然學生時常覺得自己的選材不夠新穎突出,但是他們又怕會脫離主題,或者想不到合適的選材,最終還是會選用老舊的素材。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是學生生活積累不夠嗎?其實,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非常豐富,網(wǎng)絡信息的傳播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就能接觸到海量的信息,而且他們也對當前的新聞熱點多有了解。所以,我們還是要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首先理清什么可以選、可以寫。下面以“紅綠燈下”這一作文命題為例,看思維導圖對寫作教學的重要作用。在導圖的繪制之初,教師先與學生明確作文的主題。對于命題作文,一般題目本身就給出了要求。接下來,就要從主題出發(fā)搜集相關的寫作素材。圍繞紅綠燈下,學生能從平時的生活中梳理中眾多材料:紅燈下人們焦急的等待、綠燈下暢通的車流、紅綠燈下汗流浹背的交警等。從中,學生能夠繼續(xù)展開,不僅將地點、人物繼續(xù)豐富擴充,還會將紅綠燈延伸為生活中一切的規(guī)章秩序,那么在這些規(guī)章制度之下的人物、事件都可以作為作文素材。這時,學生就會發(fā)出感嘆:原來有這么多的內(nèi)容可以寫啊!接下來,教師還可以讓大家互相交流,在對話中修改完善自己的素材,經(jīng)過學生的互通有無,大家的選材自然會更加廣闊。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就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喜歡并擅長的進行書寫,其作文創(chuàng)作自然更容易成功。思維導圖的利用,大大地驅(qū)動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找尋到生活中的點滴,從中分析整理出合適的選材,增強了學生的分析整理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復習 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結構化處理,學生在復習階段借助思維導圖能夠使自己的記憶更加清晰,并呈現(xiàn)出持續(xù)性效果。教學實踐表明,將思維導圖作為學生復習工具之后,學生的知識記憶與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高。語文教學非常注重知識的積累,學生需要在學習新知識之后及時復習整理,將其建構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之中。利用思維導圖的網(wǎng)絡化特點,學生不僅更容易完成對知識體系的更新,還可以收到溫故知新的效果,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并獲取新知識。特別是在學生知識結構不清的情況下,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將他們以前擁有的零散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具有邏輯性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得以高效地完成復習任務。譬如,在復習整理文言文知識時,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夠?qū)扔兄R加以聯(lián)系,使自己的知識體系更豐富。如在看到“方為秋田之害”里的“方”字,不僅知道其釋義“正”,還能想到“方兩三級”中“方”字含義是“才”,亦會想到“今方來”一句里面的“方”字是“將要”的意思。如此,學生此后再從文言文中遇到“方”時,就會想起它的不同釋義,并能夠分析進而準確地做出選擇。
結束語
全面落實素質(zhì)教育是當前教育的大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是教育的根本目標,而向課堂要效率,就不能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轉(zhuǎn)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強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成為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一條新途徑。
【本文系江蘇省泰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YBLX201527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英)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郭艷霞.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張梅.初中語文階梯式課外閱讀實施途徑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6(1):17-18.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明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