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君
【摘 要】戲曲表演是一種復雜而極具技巧性的藝術形式,從戲曲表演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且表演者所具有的技能也是極多的,有時候表演者在舞臺中要想塑造好一個角色,需要擁有多樣化的技能,并且對照劇本來靈活塑造舞臺形象,以此展現舞臺魅力,所以舞臺表演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本文主要以研究戲曲舞臺的藝術特點為主,把舞臺特點分為綜合性、平衡性、程式化、虛擬性。
【關鍵詞】戲曲;表演藝術;綜合性;平衡性、程式化;虛擬性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042-01
一、戲曲表演藝術概述
戲曲藝術是我國藝術中的文化精髓,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與底蘊,在藝術表演中具有多元化的藝術形式。戲曲表演中包含著大量的藝術形式,很多時候在塑造人物中需要表演者具有藝術修養與文化底蘊,在表演中演員要具有多樣的技巧,包含表演、音樂、戲曲、武功、京劇、舞臺表演等。演員在戲曲表演中不僅需要運用演唱的形式還需要對其動作進行訓練,以此達到形態、神態、動作上的塑造,這也使得戲曲表演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獨特性。
總之,我國的戲曲藝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戲曲表演也為我國民族藝術帶來了輝煌。戲曲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表演,它不單需要對傳統文化有一定了解,還需要具有舞臺表演技巧、各地方的民俗唱法、京劇表演、舞臺表演等,因此這就需要表演者在平時要多積累、多學習、多模仿,以此來增加自身的綜合素質。隨著對戲曲表演的進一步研究,更是讓人對戲曲藝術產生了敬畏之心。
二、戲曲表演藝術的特點分析
(一)綜合性。唱、念、做、打是傳統戲曲表演中的重要手段,這幾個簡單的字包含了戲曲在舞臺上的全部藝術方式,其中,“做”和“打”是肢體動作,是演員的肢體動作表演,而“唱”、“念”便是表達語言的手段,通過不同的唱腔、念腔來完成戲曲的語言部分。我們可以看出,戲曲的表演并非是單獨的一門技巧而是綜合性的,是綜合了各類型的藝術技巧,然后進行綜合化表演。另外,在戲曲表演的綜合性上,一方面是戲曲本身需要多種技巧來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表演者具有良好的藝術功底,有多樣性的藝術能力,在多種表演形式和藝術手段中形成了戲曲藝術的特殊性。例如,在呈現戲曲人物形象時,表演者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外,還需要有舞蹈、武術、說唱、京劇表演等多元化的技巧搭配,這樣才能更加完美表達出人物的形象來。
(二)程式化。程式化特征是我國戲曲表演的主要特征,任何一種形式的戲曲表演都必須遵循相應的程式規則。自然形態的戲劇素材在實際的表演當中必須要依照美的原則進行概括、夸張、提煉以及變形,將自然形態的戲劇材料變成具有嚴整格律和鮮明節奏的程式。戲曲表演的程式化在不同的行當中具有一定的表演界限和程式化要求,例如,武生和武旦在表演時要威武剛強;花旦要天真活潑;青衣要穩重端莊;小生要溫文爾雅。這些都體現出戲曲程式化和規范化的表演,也是將實際生活中的語言、心理、動作等內容進行規律化的轉變,最后用程式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最終將戲曲作品呈現在舞臺上,為觀眾帶來別有韻味的藝術表演。
(三)虛擬性。戲曲表演藝術動作在編排和表演中是有整套程式的,這也決定了戲曲表演具有虛擬性的特征,如在戲曲表演中,開關門、上下樓等具有生活氣息的表演動作,都采用虛擬的方法來表演。其實在戲曲的表演中還有很多道具可以進行替代,例如把船槳當作整艘船,把馬鞭當作馬來代替,這些道具的應用可以替代真實的場景,運用這些具有虛擬性的道具來替代真實的道具,一方面可以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另一方面,也是在狹小的舞臺上表達一定場景的虛擬手段,通過這樣的道具輔助,可以讓臺下的觀眾對其進行聯想,產生一種場景化的感覺。
一般來說,優秀的表演者在舞臺中通過自身的魅力及道具的輔助,可以讓觀眾獲得真實感,這樣的感覺其實是非常逼真的,這種方式還有助于表演者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四)平衡性。戲曲藝術在舞臺表演中強調平衡性,一方面,平衡可以使得舞臺達到最佳的效果,例如燈光、音樂、演員、服飾等需要一個平衡,舞臺上演員在一招一式中也需要平衡,在演唱上更需要平衡。只有演員與舞臺達到一種平衡才能更好地完成戲曲的表演。另一方面,演員在形體上也需要平衡,肢體的平衡更是需要保證,其實這種平衡在戲曲表演中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邱紹榮.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特點探微[J].大眾文藝理論,2012,(20):245-246.
[2]劉紅.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特點與審視[J].大眾文藝,2013,(8):41-42.
[3]張力行.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特征分析[J].戲曲論壇,2014,(9):84-85.
[4]劉璐.用戲曲搭建跨文化溝通的橋梁[D].上海戲劇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