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何雙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視節目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原有的傳統電視節目已經缺乏新意,不能適應電視市場的發展和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為了讓原有電視節目更好地在眾多節目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不斷創新。論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淺析視節目形態創新對策研究,一是從電視節目形態概念入手,為電視節目的發展對策做理論支撐;二是對當代電視節目形態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三是對電視節目形態創新對策的個性化和實際化的路徑分析,為日后創作出更為大眾接受和喜愛的電視作品奠定基礎。
【關鍵詞】電視節目形態;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123-01
針對現當代的電視節目發展狀況出現的相關問題,本項目立足于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研究,并對電視節目形態的優劣展開分析,淺析出適合于當代電視節目發展的對策。
一、電視節目形態概述
我們通常認為,電視節目形態就是電視節目播出的一種形式和狀態,每個節目都有各自固定的結構和模式,電視節目的完整形態包括但不限于電視節目的名稱、主題和時長,而在這些固定的模式中形成的電視節目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電視節目形態。
二、電視節目形態優劣分析
(一)優勢分析
1.電視節目具有權威性。公信度高,可信度高,話語權高,是百姓接受信息的首選媒介。例如央視的諸多電視節目都被百姓信賴,在百姓心中擁有極高的公信力。像CCTV1綜合頻道播出的新聞聯播,不僅將國內國外大事客觀系統地歸納總結,同時是隸屬于政府的國家發聲平臺,受眾更易接受,所以公信力超越其他平臺,位居百姓心中首位。
2.受眾廣泛,對受眾要求低。對于電視這種傳統媒體來說,對技術的可操作性要求不高,一臺電視,一個遙控器,就可以觀看各大省市的不同頻道,操作簡單方便,易于接受。所以受眾很廣泛。
3.電視節目真實性高。一些新聞類的電視節目會對播出內容先進行核實印證,并不單方面進行片面取證,使得真實性大大提升,還有一些現場和突發事件的報道,同期聲和視聽語言的運用,使得節目聲畫同步,現場感強。
4.信息來源多方面。電視節目信息的來源由地方到省,層層把關,有自己完整的生產線。還有相關媒體的支持。像新聞聯播的素材來源,就是一些一線記者實地采集,各個省市素材源源不斷提供,網絡報紙廣播等也會提供一些素材。還有海外劇場的提供。這樣層層把關,不僅讓資源獲取來源雄厚,也是節目立足的支撐點。
5.社會影響大。一臺電視,可以好多人同時觀看,多臺電視,不僅普及了無數家庭,更可能普及了整個民族。有一定社會基礎。
(二)劣勢分析
1.信號傳輸,轉瞬即逝,不利于保存。一些直播節目,無法操控,一旦錯過再進行觀看比較困難,重播等待時間過長,可觀看時間十分死板,不靈活。
2.電視是線性傳播。電視是線性傳播,對于電視節目而言是按著時間順序進行播放的,作為觀眾是被動接受,自主選擇性差。
3.電視節目的傳播是點對面的傳播。電視節目是單向傳播,只強調受眾面,沒有針對性,無法針對各路人群的需求精準定位,節目大眾化的趨向性高。在電視節目形態發展過程當中有優勢也有劣勢,所以發展中出現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我們的電視節目形態在創新的過程中,結合現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4.電視的社交屬性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技術層面的提升,互聯網把人們緊密地聯合在一起,互動性和參與度都更加緊密。而對于電視這種傳統媒體來說,人們的參與度相對于互聯網來說較弱,社交屬性單一。
三、電視節目形態創新的對策路徑
電視節目創新可以相應區分為實際化的創新效果和個性化的創新效果兩條基本路徑。
(一)實際化路徑。電視節目創作的時候,要在地域上、選材上、規模上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電視節目的創新在內容組合與形式設計上,要注重發現生活并選取與普通大眾相關的題材。對于本項目,我們創新需要來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做實際化的有效路徑處理。
(二)個性化路徑。電視節目在創作的時候,要在差異化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風格。一是有自己獨特的節目題材,達到獨家效果;二是發揮加工的能力,獲得競爭優勢;三是塑造節目的魅力,有自己獨特的社會品味和形象。對于本項目,我們要走個性化路徑,在差異化當中尋找電視節目的新形態。
本項目結合實際化路徑和個性化路徑,形成有價值的理論研究,并對電視節目創新的規律進行總結。
四、結語
電視節目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而又需要不斷付出實踐的過程,中國的社會經濟也在不斷前進,在進步的同時,也會對電視節目形態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從目前來說,電視節目形態依然存在不足,需要我們深入探討和實踐,開創出符合人們所能接受和喜愛的新的電視節目形態。
參考文獻:
[1]喻國鳴.直面數字化,媒介市場新趨勢研究.
[2](英)菲克斯.解讀大眾文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