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芹
【摘 要】文章首先圍繞教育面過于狹窄、教學內容太過空洞等方面分析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融入舞蹈教學中顯露出的問題,而后又結合多年工作實際,基于教學方法、實踐活動等實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結合策略。
【關鍵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舞蹈教學;問題;結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202-01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起源已久,并在千百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成為了中華文化最主要的精華體現。每一個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各民族間的舞蹈文化呈現出動態(tài)發(fā)展趨勢,如此便可認為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實則是社會觀念的一種體現形式。而將其與舞蹈教學結合,有助于其的進一步發(fā)揚與傳承,彌補人們對歷史的空缺,增強的文化的了解。
一、解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融入舞蹈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育面過于狹窄。經多方走訪調查發(fā)現,國內很多地區(qū)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便是教育面過于狹窄,甚至在某些地區(qū)有一多半以上的舞蹈教學內容都顯現出條塊化、模式化等問題。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始終按照約定俗成的方法、思維等展開教學活動,這除了會讓學生在認識上形成短缺,無法擴充足夠多的知識外,還易產生厭倦、乏味等不良學習心理。
(二)教學內容過于空洞。某些教師沒有對民間舞蹈文化關聯知識點進行考證,多是在教學資料、教科書的利用下直接開展教學活動,如此一來便出現了傳授知識內容過于空洞的問題。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傳播知識之時,明顯脫離了民族、民間范圍,將一些不相關、不切實際的內容應用其中,由此民間舞蹈教學便失去了所特有的文化意義。
(三)教學形式過于呆板。據了解,國內某些地區(qū)的民間舞蹈文化教學在課程設置上看似十分合理,然接觸其內在實質可發(fā)現,絕大多數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在主修課程、基礎知識中分配的比例不多,甚至不足10%,而民間舞蹈涉及到的類型多種多樣,教師為追趕時間,直接忽略了教學創(chuàng)新,如此一來便出現了教學形式過于呆板的問題。
二、探究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有效的結合策略
(一)適時改變教學方法。首先,擴增知識傳授面。五千年文化匯聚成的民間舞蹈,其中所蘊藏著的思想精髓深不可測。作為教師在傳授舞蹈文化之時,當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舞蹈內涵,并加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正確把握節(jié)奏感,如此才能更好的展現舞蹈。
其次,滲透風俗民情。民族舞蹈文化的有一個特征在于具備風俗民情特色,基于此,作為舞蹈教師自日常授課環(huán)節(jié),除了強調學生正確分解與組合舞蹈動作外,還應向他們灌輸必要的舞蹈文化背景與風格,只有在了解民族風情、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學習民間舞蹈,才能在跳的過程中顯現出其的獨特韻味。
再次,實施分類教學。不同學生所顯現出的風格特點存在很大差異,作為教師在舞蹈教學正式展開前,當采取分類教學法,遵循“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原則。
最后,注重表現力。有相關學者認為,表現力是歷史、情感以及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一種背景、一種張力的濃縮,具體授課環(huán)節(jié),無論是亙古不息之感、歷史滄桑之感,還是抒情柔美之感,均需要通過學生良好的表現力展現出來。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蘊藏了民間舞蹈非常深厚的文化價值。
(二)適時滲透實踐活動。一名合格的民間舞蹈教師,在訓練學生形體、傳播民間舞蹈文化知識的同時,有必要利用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民間舞蹈文化內涵。學生通過感悟不同渠道來源的文化氛圍,來加深自己對民間舞蹈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度。如組織學生前往一些社區(qū)、敬老院等為觀眾表演民間舞蹈,當課堂學習融合課外實踐,除了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所長的機會外,還能快速調動起他們的表現欲和參與熱情,通過自己對舞蹈的理解、通過反復、長久的舞蹈練習,終于有了可以向觀眾展現的機會,這正是他們所期許的。
(三)合理的課程安排。為了使舞蹈教學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有效結合,應合理的進行課程安排。具體來講,當圍繞學生間表現出的不同風格,適時安排較為適宜的教學課程。此外,還應強調學生深層次理解舞蹈動作、舞蹈文化內涵,以將更準確、更規(guī)范,且更具表現力的舞蹈表現出來。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圍繞興趣高度融合實踐練習和理論文化學習,并給予他們揮灑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包含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有助于學習者更深層次的理解、記憶傳統(tǒng)文化精髓。文章主要通過分析現階段舞蹈教學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結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結合策略。
參考文獻:
[1]曹曉娟.中國民間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的交融思考——評《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J].大學教育科學,2017,(4):后插10.
[2]羅春慧.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9):208.
[3]李曉君.淺談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J].陜西教育(高教),2014,(1):45-46.
[4]王敏.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大舞臺,2011,(3):178-179.
[5]葉玲.民俗文化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17,(4):35-36.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起源已久,并在千百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成為了中華文化最主要的精華體現。每一個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各民族間的舞蹈文化呈現出動態(tài)發(fā)展趨勢,如此便可認為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實則是社會觀念的一種體現形式。而將其與舞蹈教學結合,有助于其的進一步發(fā)揚與傳承,彌補人們對歷史的空缺,增強的文化的了解。
一、解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融入舞蹈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育面過于狹窄。經多方走訪調查發(fā)現,國內很多地區(qū)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便是教育面過于狹窄,甚至在某些地區(qū)有一多半以上的舞蹈教學內容都顯現出條塊化、模式化等問題。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始終按照約定俗成的方法、思維等展開教學活動,這除了會讓學生在認識上形成短缺,無法擴充足夠多的知識外,還易產生厭倦、乏味等不良學習心理。
(二)教學內容過于空洞。某些教師沒有對民間舞蹈文化關聯知識點進行考證,多是在教學資料、教科書的利用下直接開展教學活動,如此一來便出現了傳授知識內容過于空洞的問題。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傳播知識之時,明顯脫離了民族、民間范圍,將一些不相關、不切實際的內容應用其中,由此民間舞蹈教學便失去了所特有的文化意義。
(三)教學形式過于呆板。據了解,國內某些地區(qū)的民間舞蹈文化教學在課程設置上看似十分合理,然接觸其內在實質可發(fā)現,絕大多數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在主修課程、基礎知識中分配的比例不多,甚至不足10%,而民間舞蹈涉及到的類型多種多樣,教師為追趕時間,直接忽略了教學創(chuàng)新,如此一來便出現了教學形式過于呆板的問題。
二、探究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有效的結合策略
(一)適時改變教學方法。首先,擴增知識傳授面。五千年文化匯聚成的民間舞蹈,其中所蘊藏著的思想精髓深不可測。作為教師在傳授舞蹈文化之時,當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舞蹈內涵,并加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正確把握節(jié)奏感,如此才能更好的展現舞蹈。
其次,滲透風俗民情。民族舞蹈文化的有一個特征在于具備風俗民情特色,基于此,作為舞蹈教師自日常授課環(huán)節(jié),除了強調學生正確分解與組合舞蹈動作外,還應向他們灌輸必要的舞蹈文化背景與風格,只有在了解民族風情、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學習民間舞蹈,才能在跳的過程中顯現出其的獨特韻味。
再次,實施分類教學。不同學生所顯現出的風格特點存在很大差異,作為教師在舞蹈教學正式展開前,當采取分類教學法,遵循“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原則。
最后,注重表現力。有相關學者認為,表現力是歷史、情感以及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一種背景、一種張力的濃縮,具體授課環(huán)節(jié),無論是亙古不息之感、歷史滄桑之感,還是抒情柔美之感,均需要通過學生良好的表現力展現出來。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蘊藏了民間舞蹈非常深厚的文化價值。
(二)適時滲透實踐活動。一名合格的民間舞蹈教師,在訓練學生形體、傳播民間舞蹈文化知識的同時,有必要利用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民間舞蹈文化內涵。學生通過感悟不同渠道來源的文化氛圍,來加深自己對民間舞蹈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度。如組織學生前往一些社區(qū)、敬老院等為觀眾表演民間舞蹈,當課堂學習融合課外實踐,除了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所長的機會外,還能快速調動起他們的表現欲和參與熱情,通過自己對舞蹈的理解、通過反復、長久的舞蹈練習,終于有了可以向觀眾展現的機會,這正是他們所期許的。
(三)合理的課程安排。為了使舞蹈教學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有效結合,應合理的進行課程安排。具體來講,當圍繞學生間表現出的不同風格,適時安排較為適宜的教學課程。此外,還應強調學生深層次理解舞蹈動作、舞蹈文化內涵,以將更準確、更規(guī)范,且更具表現力的舞蹈表現出來。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圍繞興趣高度融合實踐練習和理論文化學習,并給予他們揮灑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包含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有助于學習者更深層次的理解、記憶傳統(tǒng)文化精髓。文章主要通過分析現階段舞蹈教學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結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結合策略。
參考文獻:
[1]曹曉娟.中國民間舞蹈文化與舞蹈教學的交融思考——評《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J].大學教育科學,2017,(4):后插10.
[2]羅春慧.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9):208.
[3]李曉君.淺談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J].陜西教育(高教),2014,(1):45-46.
[4]王敏.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大舞臺,2011,(3):178-179.
[5]葉玲.民俗文化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17,(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