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潔華

近年來,廣州的發展成效有目共睹。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球城市體系當中穩步提升。從千年商都到國際都會,廣州能夠保持長盛不衰,原因是什么?廣州正深度參與實施“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廣州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該如何完成在國家走出去戰略中肩負著的重大歷史使命?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在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共同主辦的“大學與城市(二)—廣州地區社科名家訪談”的活動中,《南風窗》記者專訪了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
南風窗:堅定文化自信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文化建設部分的關鍵詞。習總書記也說“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請問您是怎么理解的?那我們的文化自信又在哪呢?
張躍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文化自信鮮明地標注出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學界有一個說法,分析判斷經濟形勢,短期看市場、看需求,中期看結構、看制度,長期看思想、看文化。因此,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文化自信極其重要,文化的繁榮既是經濟發展的條件和要素,又是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和重要標志。對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而言,堅定確立并穩步實施文化立市、文化興城戰略,將決定它在未來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形象和軟實力。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其次,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本”。最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之“綱”。最根本的,我們的文化自信植根于我們的偉大實踐,我們在實踐創造中進行的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的文化進步,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
南風窗:您覺得廣州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如何?與其他地域相比,有何特點及優勢?
張躍國:近年來,廣州文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根據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廣州城市文化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第三。
我們最近在做《提升新時代廣州文化軟實力的戰略研究》課題,把廣州放在全球城市體系中進行了比較發現,廣州在文化軟實力上具有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多元(“四地”文化)、城市精神具有吸引力(開放包容、務實理性)、新興文化產業引領全國(動漫游戲、網絡文化等)、大型文化設施居國內一流(電視塔、圖書館、歌劇院、廣東科學中心等)等四大優勢。
廣州的文化建設,成績很大,文化軟實力在日益加強。同時從更高追求來講,我們對文化軟實力現在欠缺一個清晰的表達,在城市發展中還缺乏自身的核心概念和創新性思想,這是文化軟實力之根本,如果缺乏核心思想,可能指向就不是很明確。廣州現階段應該更重視形成文化軟實力的硬支撐,特別要重視思想創造,通過思想影響力來提升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的話語權。
南風窗:“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引領中國城市走向世界,作為其戰略樞紐城市,廣州國際化城市的品牌塑造自然成了一個重要課題。您覺得廣州應該如何塑造世界一流城市國際形象?
張躍國:近兩年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持續快速上升。此前GaWC的排名中廣州已經躋身世界一線城市,全球排名40位。廣州要以什么樣的形象、姿態深度融入世界,塑造世界一流城市國際形象,到了需要認真考慮的時候。
城市國際形象塑造,第一要有可感性,通過視覺、聽覺、心理感受等讓人容易感知;第二要有完整性,形象不是孤立一個方面,是立體、完整的;第三要主觀性和客觀性統一,一方面要有客觀的東西,本體自身各個方面真實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傳播上要加入推薦者的價值追求、意圖、目的;第四要有感染性,要有感染力,才能讓人印象深刻。
廣州一向給人的印象都是低調務實,是一個平民化的城市,但決不能成為一個平庸化的城市,而應是一座“夢想城市”。我們要挖掘廣州 “夢想城市”的故事,來塑造廣州城市形象??梢詮娜缶暥葋碇v:
首先要講述歷史,廣州兩千多年商都歷史要有所體現,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在近代史上,廣州又是一座具有革命傳統的城市。這片土地地靈人杰,名人輩出。第二要體現時代內涵,講述這座城市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變化,講述每個人在這座城市生根發芽、追逐夢想的故事。第三要面向未來,體現城市對未來的判斷力、感召力和引領力,講述當代夢想在未來實現的可能性。
南風窗:您曾在某次演講中說過,中國城鎮化發展最起碼還有二十到三十年的時間趨向成熟。那大灣區概念的提出,您認為將如何改變廣州的城市化進程和方向呢?
張躍國:改革開放只有40年,真正的城市化、現代化建設也就短短幾十年時間,城市發展不管是規模擴張還是內涵提升,都還在路上,正處在朝氣蓬勃的階段。我們的城市在發展進程中要彈“雙重奏”,一方面要補現代化、城市化的歷史課,一方面要面向未來迎接全球化和技術變革的新挑戰。
城市在發展進程中要彈“雙重奏”,一方面要補現代化、城市化的歷史課,一方面要面向未來迎接新挑戰。
粵港澳大灣區相比世界其他灣區,具有獨特優勢和鮮明特色,其中最突出的還是無可比擬的多樣性、豐富性,是城市發展層次豐富、結構多元的生態系統。與其他三大灣區不同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存在政治制度、關區體制、法律體系三大基本制度性差異,因此,灣區內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存在較大的空間和潛力,我們應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各自尋找比較優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長極,廣州在大灣區中的戰略性功能應該逐步轉向引領、推動灣區內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承擔探路先鋒的使命。
南風窗: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廣州又是如何從樞紐型網絡城市邁向引領型全球城市?
張躍國: 廣州GDP近五年增速保持在7%以上,2017年首次超過2萬億元。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邁向現代化經濟新時代??偛科髽I加速集聚,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已有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投資近800個項目。2017年廣州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9714.4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達2579.05億元。
廣州邁向引領型全球城市,應重點推進六大領域的戰略舉措:
一是打造全球融匯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營造開放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工協同能力,提升“一帶一路”產業合作能力,建設高度開放的創新創業體系。
二是提升全球輻射的資源配置能力,大力發展開放合作的樞紐型企業,大力發展虛實結合的樞紐型平臺,構建鏈接世界的全球服務網絡樞紐,打造輻射全球、面向未來的超級CBD。
三是謀劃全球共贏的交往格局,建設國際城市外交和公共外交之都、國際會議之都,打造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是建設全球暢達的樞紐網絡,形成國際人才、要素、交通和信息樞紐網絡。
五是營造全球對標的宜居環境,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形成和諧包容的生活體驗,加強城市全球化觀念普及,共建美麗宜居花城。
六是實施全球覆蓋的傳播策略,樹立城市特色國際形象,精準打造境外傳播內容及渠道,增強國際傳播互動體驗,加強國際信息交換水平,爭取全球城市研究領域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