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基
摘 要: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開始步入正軌,逐漸有了自己的學習習慣及思路,此時也開始有了一定的分化。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基礎及興趣、數學學科自身特征等問題,學生的數學學習開始出現了分化。此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從興趣入手,展開分層教學,推動學生進步與成長,逐漸縮小班級差距。
關鍵詞:初中學習;數學學科;成績分化
一個班級學生出現成績的分化,是不分學科、不分年級的一種共性情況。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較小學而言更具邏輯性與程式化,此時學生之間的分化也明顯地顯現出來。一些學習習慣好、基礎強的學生開始走向優秀,而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被落下。此時只有教師能夠關注到班級每位學生的特點以及問題所在,巧妙引導,才能實現班級學生的共同進步,化解分化危機。本文即針對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特點,尋找化解成績分化的對策。
一、初中數學成績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之間基礎不同
學生從小學進入到初中階段,數學學科本身的邏輯性與思維性被凸顯出來,也正由此,一些學生會感到數學變難了,逐漸形成了班級的分化,這與學生的學習基礎有著密切聯系。一個初中班級的學生是由不同小學來的,而每個學校教學基礎、教師情況等不同,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自然會存在一些差異。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學生本身對于數學興趣不足,小學階段的學習也是生搬硬套地記憶,缺乏應用的靈活性,到了初中階段,隨著數學學科思維邏輯要求的提高,逐漸出現跟不上上課節奏的問題,由此學生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拉大。
(二)學生本身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同
對于學生而言,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存在著差異。一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喜歡推理驗算,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濃厚;當然也會存在一部分學生本身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較弱,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投入其中。更為重要的是,近年來,新課標教學越發關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缺乏興趣指引、缺乏自主探究的欲望等,往往學習過程中不能持續,會出現許多問題,且學生本身也會感到壓力很大。
(三)數學學科本身特點
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思維極強的學科,環環相扣,稍有不慎就會跟不上課堂節奏。即使進入初中階段,小學的知識仍然被需要,這也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時一時放松就會跟不上后面的課程。如果我們在閱讀時少認識一個字,會造成短暫的閱讀障礙,而我們要學數學知識,稍有不清楚之處,就無法進一步展開。如在初中階段學習勾股定理的時候,需要學生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面積、周長等計算公式了然于胸,才能真正進行思考與學習,才能更好地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與完善。正是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使得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出現了分化。
二、縮小學生成績分化的對策分析
(一)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關注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欲望。在很多時候,學生能不能學習數學、是否愿意學習數學,并不全是對數學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否則就不會有很多偏科生。初中階段學生的智力水平相類似,此時只要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就能推動學生的成長,全面激發學生自主研究的興趣及欲望。在很多時候,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實現教學的突破與完善,能夠為學生的成長創設更多的關注點,教師需要在課堂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學生的生活實踐中探尋教學的落腳點,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帶有明確的目的性等,這些都是教學工作需要關注的問題,也是教師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的環節。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影響,這也是成長發展的關鍵所在[1]。
(二)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縮小差距
在初步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提出更為深刻的思考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共同探究需要學習的知識。以簡單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為例,在學生初步練習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有部分學生難以完成逆定理的推導運用的思維轉換,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講解、討論、幫助,最終完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完整推導過程,并且通過在練習題中的運用,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在很多時候,知識點并不一定是由教師講解的,更是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而逐漸獲得的。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對于學生的意義就在于能夠實現成績之間的消融,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合作共同進步,能夠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教學任務[2]。
(三)實現班級教學的合理分層
在一個班級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通過分層教學縮小差距,實現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狀態、不同的思路,想要縮小差距,單純的班級成績的排名是不能滿足的,需要教師根據所學知識,實現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給學生成長空間。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了解,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學習程度等,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學習規劃等,并且以學生個人的成長作為量化,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發展[3]。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更多的關注,實現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能夠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以提高學生素質,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與進步,實現班級的整體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朱福春.淺議教學價值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J].教育革新,2005,18(6):73-74.
[2]張木端.小學數學教學誤區與改進策略[J].云南教育,2013,11(3):48-49.
[3]魏振戰.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誤區與對策[J].學周刊,2016,16(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