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麥前
摘 要:當前,基礎教育領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應試化傾向嚴重,教育產品的提供與社會需求脫節。在這種背景下,加強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提升教育品質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探索了推進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些策略,提出了一些實施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教育質量;人才培養
我們的基礎教育偏重應試化,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教育產品的提供與社會需求脫節。在此背景下,國家提出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也是一大機遇。要引領學校前進,就必須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因校制宜,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特色道路,推動學校不斷向前發展。
一、要認真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提升教育品質
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需要我們改變傳統思維,提高教育供給端的質量、效率和創新性,使其更貼近學生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做到既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能對準未來社會的需求。蘭州六中作為蘭州市科技創新實驗學校,學校在科技創新特色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市級示范學校的前列,注重學生特長發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成果顯著。利用課余時間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機器人、科技創新教育培訓,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全國機器人大賽和甘肅省科技創新大賽各種賽事。
教育領域供給側改革需要我們豐富教育供給結構,形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教育服務模式的新供給側結構,替代和打破原有單一的培養模式、統一的課程資源、僵化的考試評價供給結構。學校注重學生特長發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田徑隊、女子排球隊、男子足球隊、合唱隊等都成果顯著。學校設立了文學、詩社、生物環保衛士等社團組織,把興趣愛好相同的成員組織起來,積極開展活動,發展特長,培養興趣,提升素質。
二、要探索行政管理供給側改革,提升管理效能
要讓學校實現優質發展,光有理論中的設計藍圖不夠,要在具體的管理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學校優質發展面臨很多阻力,諸如辦學體制的行政化、評價尺度的單一化、學校發展的淺層化等。如何優質發展?需要我們有供給側改革的思維方式:不能要求老師們干部們要做什么?要分析他們需求什么?通過“精細管理”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以創新理念增強發展動力,喚醒師生自主發展意識,保障學校工作的有效落實。學校出臺的各項具體計劃、方案、制度等都要細致入微,盡可能地把師生的各項利益考慮進去,經過一定程序的論證、審議之后,予以實施,只有這樣才能使管理行為服務化,得到師生的支持。蘭州六中常規管理制度已經形成完整體系,制定了《蘭州市第六中學規章制度匯編》,各項制度來源于教代會,充分聽取了教職員工的意見,制度具有科學化、精細化和人文性;各項制度有執行、有落實。
三、要探索學校文化供給側改革,提升文化氛圍
在辦學過程中,學校要堅持用精神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用文化管理促進師生發展,用環境文化提升育人品味,用課程文化實施素質教育。我校建校60年來,逐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積淀了獨特而厚重的學校文化。近年來,又在建構校本管理思路、形成有特色的課程建設的同時,繼續探索并實踐著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并在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使我校教育教學事業呈穩定成長之勢。
蘭州市第六中學以“秉正”為核心理念,以“守正求真 博納鼎新”為學校精神,以“持正勵心智 鼎新促發展”為學校價值觀,以“正形·正行·正心”為校訓,以“正德啟智 日新日進”為校風,以“博學善導 唯實唯新”為教風,以“博習精思 篤學力行”為學風,以“文化立校 科研強校 特色興校”為辦學理念,以“辦一流教育 育合格公民”為辦學目標,以“在創新中發展 在發展中提升”為發展理念,以“育人是根本 質量即生命”為質量理念,以“盡心盡力 盡善盡美”為服務理念,形成完整系統的學校理念體系,并使之成為學校發展的凝聚力和內驅力,并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建設和諧共融的生態樂園,優雅清新的文化校園。
四、要探索教學內容供給側改革,提升學生素質
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要豐富教育供給結構,形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教育服務模式的新供給側結構,替代和打破原有單一的培養模式、統一的課程資源、僵化的考試評價供給結構。學校不僅應該為學生提供成長的肥沃土壤,更要引導其成長的正確方向。要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效性,以德育促進智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高遠的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質,頑強的意志毅力,而不是唯分數論,這才是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占斌.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M].人民出版社,2016.
[2]曹樹真,韓冰清.教育學教程[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