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科學分析了2017年高考政治全國卷試題立意、素材選擇、知識考查、能力考查和試題結構等特點,預測探討高考改革方向和命題規律,對今后教學和復習備考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考;政治;試題特點;備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2-07
作者簡介:茍昭斌(1966—),男,四川南充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學德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小學教育科研。
一、2017年高考試題特點
1.堅持立德樹人,凸顯命題價值導向和育人功德
試題立意堅持立德樹人,發揮命題的價值導向和育人功能;素材選擇凸顯時代特色,引導學生關注和反思生活。
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考生文化自信。試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背景材料,引導考生增強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覺性。全國I卷第40題以“中國詩詞大會”為背景材料,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要體現新發展理念,展示發展成就,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試題注重體現新理念、反映新成就,增強學生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和自信。全國I卷第38題考查中國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問題,引導考生理解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意義。此外,還有第15題、19題、22題,分別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發展新理念引領下的巨大成就。
三要體現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引導考生樹立憲法意識、國家意識。培養青年學生的憲法意識和國家意識,既是中學德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全國I卷第39題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04條“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作法律解釋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為什么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該法第104條作出解釋,以及這一解釋對于遏制“港獨”、維護香港的法治和社會政治穩定的重要意義。
2.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反映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
(1)以學科內容的靈活組合,重點反映對考生學科知識的綜合性考查要求。通過對知識的綜合考查,培養學生養成多角度、多側面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如全國I卷第40題第一問整合必修三第二、三、四單元的知識,第二問整合必修四模塊關于社會歷史主題的知識以及必修三關于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知識,既有同一知識模塊內不同單元知識的整合,也有學科內不同模塊知識的融合。
(2)以問題為導向設計試題,強化對考生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卷第38 題,以近年來我國消費品市場總量過剩、結構不佳的現狀為素材,要求考生概括出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而思考我國生產企業應該如何應對。試題呼應當前經濟領域改革重點,突出考查了考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試題結構穩中有變,調整題量與學科組合方式
近年來政治試題結構基本穩定,逐步形成了2道材料分析題(第38題為經濟知識和政治知識搭配的綜合題,第39題為哲學知識和文化知識搭配的綜合題)的固定模式。但是,這一固定搭配逐步暴露出難以與真實情境相契合的問題,既容易產生試題內在統一性不足、考核點集中等現象,也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在此背景下,全國I卷的材料分析題由往年的兩題調整為三題,將原先第38題的兩問分割為第38題和第39題兩道題目,意味著經濟部分和政治部分不再捆綁命題,學生答題針對性會更強,對深化能力考查也提出了新要求。
二、2018年復習備考建議
1.把握高考命題方向,科學提高考生備考水平
“一點四面”和“一體四層四翼”是高考改革和評價的主要精神和總體方向,也是復習備考的重點和中心?!耙稽c四面”,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理念、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精神等四個方面的考查?!耙惑w四層四翼”,“一體”即高考評價體系,通過確立“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這一高考核心立場,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即通過明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層考查目標,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即通過明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怎么考”的問題。
在復習備考中,我們既要明確高考改革的總體方向,還要潛心研讀考綱、課程標準以及高考真題,認真研究高考的考核目標和要求及其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明確復習備考方向,提高科學備考水平。
2.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考生復習備考效益
在復習教學中,很多教師對照考綱內容,把每一考點重新再講一遍,然后對點訓練、鞏固知識,不把每個知識點講透不罷休。然而,復習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教師把知識點講透了,學生也不一定就能掌握。鑒于此,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學情調查,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取舍有度。
政治高考試題通常運用新材料、新情境呈現問題,以能力為立意,將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的考查融為一體。因此,問題探究式的課堂教學不失為高三復習課的理想選擇。問題探究式復習教學要把握好幾個步驟:
一是呈現問題:教師可將本節課在考綱中明確規定的考點內容設計成問題,以社會生活現象、時政熱點等為素材創設情境,引出相關問題;二是學生探究:問題呈現之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思考問題,并與同伴合作探究;三是整合知識:根據高考命題特點,引導學生以問題為線索,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以便學生調用相關知識,把握知識間的聯系,有效鞏固考點知識;四是展示、評價學習成果:師生就學習成果(即學生構建的答案要點)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模式,離不開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精心預設,也離不開教師對學生探究過程的指導。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從中點撥,啟迪思維,歸納提升。除了重視教學的預設,教師還應該關注生成,如學生在課堂上閃現的思維火花、在知識方面出現的認知誤區、解題過程中暴露的思維誤區等,均可作為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加以利用。
3.加強典型試題訓練,提高考生審題解題能力
一要精選典型試題,加強訓練力度。所謂典型試題,主要是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要根據高考命題規律、時政熱點和學生實際,利用近年高考真題和高質量模擬試題進行限時訓練、變式訓練,并在原有設問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和拓展,加大思維訓練的力度。教師要在深入研究高考試題的基礎上,捕捉有價值的熱點事件和生活現象,設計具有針對性和預測性的高質量的原創題目。
二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同類題型的歸類、整理和延伸,引導學生把握不同題型的答題基本思路;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習慣,結合所給背景材料,緊扣設問回答問題,摸索答案生成的過程,切忌把所謂的方法當成萬能的公式生搬硬套。
三要鼓勵學生模擬高考真題自主命題。讓學生模擬高考真題自主命題,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建議教師采用以下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命題:指導學生嘗試改編高考試題;搜集貼近生活、反映社會發展進步的時政材料,提供問題情境,指導學生模仿主觀題的設問方式,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按照高考主觀題答案設置的特點,解構答案要點等。
參考文獻:
[1]傅鵬福.把握特點以考定教精準復習——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政治試題特點及2018屆復習建議[J].考試周刊, 2017(62):149,169.
[2]劉 卿,劉丙勝.有效建構高中政治課三維教學目標的實踐與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