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夜里10點,要睡的時候,老公發來信息,一個吊墜的圖片,并附著一句話:送你的。“多少錢?”她問,她關心的始終是價錢。“沒多少,喜歡就行。”港幣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她還不清楚,但她知道在香港買的東西一定不會很便宜。
再三追問,老公說了實話。頓時,她睡意全消,隨即電話打過去,一頓埋怨。停下來的時候,兒子走過來,說:“媽媽,你覺得錢重要,還是爸爸對你的愛重要?”她愣住了,是的,比起愛,錢有時候還真的不算什么。10歲的兒子竟然比她拎得清。
老公是個粗人。他不會掃地,不會洗衣服,襪子亂扔,東西亂放,即使偶爾做飯,土豆條也會切得比手指要寬。她喜歡吃面,他喜歡米飯;她素食為多,他葷食為主,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不同,是他們矛盾的根源。平常日子里的瑣碎小事,時間長了,往往就演變為生活中的戰爭。
老公并不是多么有趣的人。他不會請她喝咖啡,不會主動約她看電影,更不會和她一起散步觀景。更重要的是,她喜歡詩,讀到歡喜處,便忍不住與他分享,這時候,他往往心不在焉,似聽非聽,時間長了,她有些失落。精神上的不同步進一步加劇了生活矛盾,爭吵成了家常便飯。
更不能忍受的是,孩子生病發燒,她給在外地的老公打電話,本想著他會很著急,哪知,他只哦了一聲,隨口一句,我正忙著,電話就此掛斷。她氣極。
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時間長了,她發現,老公心里根本就沒有這個家。家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休憩的驛站。
她想離婚。她始終覺得這是一段失敗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她開始失眠。早上起來,她神志有些恍惚,不小心把梳子掉到了地上,彎腰撿的時候,她思緒有些飄遠。梳子是上學時老公送的,那時,臨近畢業,她整晚查資料,頭發也開始掉。第二天,老公送來這把梳子,桃木的。想想,這梳子跟了自己快10年了,竟也沒換過。
老公也是有心人。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會為她帶一些禮物。套裝的化妝品,玉鐲、絲巾,大大小小的項鏈手串……細數起來,她有些驚愕,原來這都是老公送給自己的禮物。
老公每次買花,定是她喜歡的百合,中間還會點綴一枝黃色的太陽花或者紅玫瑰。這是她買花的習慣。
有一次在教兒子背詩,老公湊過來,說:“我們一起背。”
夜里11點,她的手機調成了靜音,老公打不通電話,隨后火速駕車往家里趕。她看手機,47個未接電話。老公在電話里和朋友聊天,談到習慣,說現在不喜歡吃米了,愛上了吃面。
現在洗衣服,老公也會將內衣和外套分開。
原來,在生活的細微處,老公一直在改變。老公改變了很多,而她卻渾然不自知。
婚姻像熔爐,將彼此的性格、心胸、眼界、習性統統包羅,一概熔合。其實,婚姻中沒有誰對誰錯,關鍵是磨合。只是這個磨合過程或漫長或短暫,或平順或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