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瑞典特約記者 吳銘
9月23日,《環球時報》記者特意從老城一路走回家,體驗斯德哥爾摩的大街小巷在周日的陽光里是怎樣一種感覺。老城的人流和往常一樣,很多游客拿著相機在拍照,諾貝爾博物館廣場上人頭攢動。
一路走來,記者經過議會大樓、市政府大樓,看到人群熙熙攘攘,但并不嘈雜。在王后大街,就是去年4月7日恐怖分子駕車沖進人群的地方,人們在閑逛,一切如常。
在老城,記者看到一家名叫“將軍”的飯店,上前問老板最近客人流量如何,他說跟往常比沒有異常。問及前段時間發生糾紛的中國游客事件,他說“小事一樁”。等快到家時,經過前不久中國游客預訂的那家旅館,門前也是如常的平靜。
瑞典近年來因為難民的增多而發生一些事件,治安問題因此成為話題。問題的確存在,特別是在深夜,出沒于地鐵上的人,往往是吸毒者、醉鬼。如果在那個時候出行,難免遇上他們。上個月,瑞典東南部發生青少年縱火案,就是一伙吸毒者通過互聯網串聯燒車,好在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環球時報》記者一般不會在半夜出門,因為瑞典大部分人晚上9時以后就不接電話,準備著休息了。
另一個影響斯德哥爾摩城市形象的是,很多商店門前坐著羅馬尼亞人,尤其是婦女。她們基本上把乞討當成職業,每天按時坐在商店或超市門前。當地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想方設法讓她們離開,但一直沒有成功。這些人享受免費地鐵交通,沒有被媒體報道什么相關丑聞,她們坐在那里理直氣壯地乞討,成為斯德哥爾摩市的另一道“風景”。
總的來看,瑞典社會通常是一片平和,但對于中國游客來說,需要格外小心。一些無業游民可能形成犯罪集團或小團伙,專門對中國游客進行盯梢,然后伺機偷搶中國人的錢包或行李。這方面,中國大使館已經給出統計數據。而他們之所以以中國人為目標,主要還是因為中國人喜歡帶現金,而且中國人越來越多,這讓小偷容易得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人們出國,外國人會問:你是日本人嗎?因為日本人走到哪里都會在哪里瘋狂買東西。現在,《環球時報》記者的日本鄰居說,她外出時常被人問道:你是中國人嗎?
眼下,瑞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組成新政府,然后想辦法安排好移民的就業。瑞典在2015至2016年一下子接收16萬難民,隨后決定遣返8萬。這需要時間。從2016年開始,最近兩年瑞典執行的都是歐盟難民接收的最低水平。可以說,現在瑞典更注重量力而行,但能否真正解決諸多社會問題,還有待觀察。▲
環球時報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