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光
閩茶這些年成為業界翹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茶好,得益于福建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良好生態環境與閩人制茶的精神,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未來,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勞動力緊缺的問題會更加突顯。再過幾年,茶產業哪怕從名優茶的采摘開始,都更需要機械化的研發與操作。種植過程中,有前瞻性的茶園規劃與后期的茶園現代化管理,可以保證更低的成本與更高的品質與產出比。水土保持、植被多樣化與立體化、綠籬、健康土壤、生態平衡等問題會更加重要。有機種植或符合歐盟等國出口標準的高端茶品,其市場前景廣闊。有利于茶品質提升的國際性認證,則需要政府力量支持、協會牽頭與企業的主動性。在工藝流程中,清潔化,標準化的生產要求會越來越高,更加精細化的人工智能在制茶環節會更大程度介入,福建更可以走在前面。在武夷山,已經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嘗試。
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化的大生產并不排斥,就如藝術品在當代工業化社會中的地位一樣,匠人精神會更被人尊重,來自天地自然的茶,更與手工傳統有著天生密切的關聯, “非遺”不應停留在企業產值的指標上,更應該在手工含金量與老一輩經驗傳遞之下實現它的真正生命價值。百年之功,對現實與未耒都有重要影響。
茶給人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其健康價值,無論企業規模如何,必須有這樣的第一條標準。市場對健康的要求會越來越嚴苛,從種植環節開始、制作到銷售終端的包裝、后期存儲環境等等,都是保證健康價值的鏈條。不是你宣傳有多好,而是口碑有多好,最能決定消費者否決權的就是茶的健康價值了。
不要著急于一時的價格,虛火之中,更需要閩人以過往的踏實精神,最會做生意的福建人,其實一直有一股韌勁與踏實的精神,能抓住一切機會,有勝于他人的營銷策略。他們有“很精明”的商業動機,但須保持商業的清譽與品牌的內在價值。越來越發達的商業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未來能占領前端的,必須是立意長遠的人。
人們都佩服福建人會制茶、會泡茶、會品茶。所以,閩人一定能在茶的本味中,實現閩茶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