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坤
[摘要]目的對高齡冠心病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方法研究中對照組用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用常規方法+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療;將患者各項臨床數據詳細整理后作回顧性分析。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脂指標水平低、療效佳,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結論高齡冠心病患者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效果更佳,療效確切、用藥安全。
[關鍵詞]高齡;冠心病;他汀類藥物
[中圖分類號]R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6.02
冠心病患者均為冠狀動脈血管呈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狀態,隨之造成血管腔狹窄或者阻塞,并發生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等不良情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及飲食結構亦隨之發生變化,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故而冠心病患病率逐漸上升。臨床上多以常規方法治療冠心病,但諸多研究結果顯示:單純常規方法治療冠心病的效果欠佳,患者病情并未得到徹底改善。故本次研究旨在對高齡冠心病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中納入對象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將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為:對照組男2l例、女19例;年齡8l~90歲,均值為(85.1 7±0.95)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82~89歲,均值為(85.34±0.7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納入患者病情均經臨床病理學診斷證實,患者及(或)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依據患者病情給藥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硝酸異山梨酯以及活血化瘀等類藥物,并以患者實際情況予以對癥治療;經此持續治療1個月后觀察效果。
觀察組:常規方法治療與對照組相同;他汀類藥物治療時可選擇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每天睡前服藥1次;經此亦持續治療1個月后觀察效果。
1.3效果判定標準
療效:顯效提示臨床癥狀積分降低≥80%;有效提示臨床癥狀積分降低30%-80%;無效提示臨床癥狀積分降低<30%或者病情加重。其中: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以胸痛、心悸/乏力、發熱/出汗、驚恐、惡心/嘔吐積分評價:積分分值均為0~3分,得分高與臨床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f檢驗;計數資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變化
經治療1個月后觀察血脂得:觀察組患者TG、TC及LDL-C水平顯著降低,并對HDL-C水平未見明顯影響,其血脂水平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見表1。
2.2療效
觀察效果得:觀察組治療顯效率為28例(70.0%),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治療顯效率為12例(30.0%),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療效佳,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發生率
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得:觀察組患者用藥后均出現丙氨酸轉氨酶(ALT)水平升高的情況,但未見數值>3倍正常值的情況,給藥保肝治療后水平恢復正常;患者亦出現血肌酐水平輕度升高的情況,但治療前后血肌酐水平比較未見顯著差異(P>0.05);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有1例發生下肢近段肌肉疼痛,并存在肌酸激酶(CK)水平輕度升高的情況,但監測后測得其水平<正常上限5倍,用藥后相關癥狀均已消失。對照組中出現3例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未見其他不良反應出現,經處理后癥狀已消失,并未對患者病情治療與恢復造成影響;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不存在差異(P>0.05)。
3討論
冠心病患者均具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對其血管血流造成的危害極大。通常該病多見于年齡35~64歲群體,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持續加深,高齡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逐年升高,而高齡患者身體機能呈弱化狀態,各大臟器功能亦持續衰弱,機體免疫力、抵抗力均差,并合并諸多基礎疾病,故而臨床用藥時需謹慎小心,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結局。故本次研究著眼于高齡冠心病患者相關情況,對其經他汀類藥物干預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
已知人體動脈粥樣硬化為慢性炎癥過程,故強調治療冠心病患者時需重視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并要高度控制患者機體存在的炎癥反應,從而預防患者發生心臟急性事件。并有資料顯示:高齡為冠心病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年齡增長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同時諸多研究提示冠心病發病與血脂異常密切相關,故提示高齡冠心病患者治療時亦需重視降脂、調脂,確保患者的血脂水平維持在正常狀態。通常人體脂質代謝紊亂時,會使得血管內皮細胞被損傷,并出現細胞功能降低的問題,隨之導致血小板功能被激活,故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致冠心病。
他汀類藥物目前已是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臨床上均用此類藥物輔助冠心病治療。已知此類藥物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并能夠抗炎及抗氧化,使機體內皮得以顯著改善,亦具有腎臟功能改善的效果。而有資料顯示:高齡冠心病患者中約50%存在高血脂血癥,而70歲以上老年人的血脂逐漸降低,但不排除有些患者呈輕中度血脂異常情況,并有少部分患者呈血脂正常或者偏低狀態。將他汀類藥物用來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呈正常或者偏低狀態高齡冠心病患者時,其可起到明顯的抗炎及穩定斑塊效果,并具有極佳的內皮功能改善作用,能夠顯著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的情況,此方面非調脂效果顯著,但其亦可達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降低,并恢復至正常值范圍內,其甘油三酯、血清總膽固醇水平亦可見顯著降低,同時未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造成顯著影響,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
諸多資料顯示:藥物調脂的同時需高度重視飲食控制、生活方式糾正、飲食結構改善等方面情況。故而臨床上應用他汀類藥物輔助常規方法治療高齡冠心病患者時,需重視其主動性膳食模式的糾正與改善;通常80歲以上的患者均存在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等方面問題,其出現心臟不良事件的幾率更大,并具有很高的致殘性與死亡率,故而需高度重視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的監測與處理。有資料顯示: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的耐受性好,并具有極佳的用藥安全性,通常用藥后有發生肝功能及肌酸激酶異常或者肌病的情況,但患者均見輕度反應,并有極少數患者會出現此類情況,出現重度不良反應的風險極小。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并未對其臨床治療及病情控制造成影響。不過高齡患者肝腎功能降低,其藥物代謝及排泄功能亦降低,加上其均存在多種基礎、慢性疾病,故而臨床用藥時需安全考慮,予以患者科學有效的聯合用藥,避免患者因藥物不良反應而發生無法挽回的結局。
綜上所述,高齡冠心病患者可應用他汀類藥物輔助常規治療,其療效顯著,用藥安全性高,具有極佳的臨床推廣價值。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