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十三五”計劃的不斷實施,法制觀教育不僅是現代化建設中公民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指針”,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我國當代法治文明建設的篤行社會主義理想觀。不僅需要梳理理論知識的構建,還需要滿足于現實,落腳于教育實踐。大學生是新生力量的主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智力支持。由此可見,加強大學生法制觀的教育不僅是我國建設法治的基本需求,也是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長久可持續發展,促進和諧社會、現代化法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法制觀;文明建設;現實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法制觀教育的背景
新常態的背景下,隨著國家對大學生法制觀的重視加深,尤其是近幾年來政治法制制度的完善,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法制社會追求的重中之重。大學生加強法制觀念的培養,一方面是一種自我的完善,與此同時,也可以形成知法懂法的意識。另外一方面,加強大學生法制觀念的教育,對我國現代化法制文明的建設具有良好的現實性意義,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把握大學生思想發展的脈搏,引導大學生思想的更換和與時俱進的變化動向。并利用大學生法制意識,實現積極的因素推進,實現法制化和民主化的構建。基于探索的新途徑中,“以德治國”的同時也要“依法治國”[1]。
二、 法制教育的概述
法制觀念教育是大家針對于法律、法規構建而成的一種認知,并可以進一步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可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主義事業的凝聚力,堅持法制觀的實施進行,培養現代化行為指南構建,推動法治文明的有效建設。十九大將“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列為社會主義民主教育,時刻進行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及其政治文明建設,構建團結一致的社會團體,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法治教育的四項基本原則[2]。關注“四有”人才建設,引導大學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人才構建。進一步引導大學生接受權利和義務,構建正確的觀念指導行為,促進法制教育內容、意義、實質的掌握和變化,營造良好的和諧環境。
三、加強大學生法制觀教育對我國現代法治文明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法制觀教育是構建法制社會的基礎
第一,需要根據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法制觀構建完整的人格,建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內容和任務培養。健全的法制觀不僅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安全發展,還可以構建健全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構建基礎性工作建設。
第二,大學生基本法律常識,是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轉變,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促進性作用,也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意識,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重要任務,亦是法治國家建設的發展重要因素。
第三,儒家思想提倡的是“人治”,更加注重人格感召的力量,但是想要把民主和法制結合起來,就應該利用法律的“肥料”進行實現支撐,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良好的現代化法治文明建設。
(二)加強大學生法制觀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第一,教育的對象是具備思想的人。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大學生從內到的發展戰略,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整體發展戰略向著素質發展戰略的方向進行實現。樹立正確的法制觀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還可以增強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針對外在行為進行規范,實現道德標準的合理性。例如法律中的欺詐行為在一定的層面上看,就屬于一種“不誠實”和“欺騙”的道德行為。如果說道德是一種精神境界,那么法律就是沖破道德底線和道德行為的約束規范。引導大學生形成道德的“航標”,糾正大學生的錯誤行為,促進大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
第二,一方面可以防止自身的行為和法制制度相悖;另一方面為自身的權益保障構建自我保護。并運用法律的能錄建立法制基礎上的能力,形成守法、用法、懂法的好公民。當自身的權益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學會利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也是法制觀教育的意義重要體現。
(三)加強大學生法制觀教育是促進我國現代化法制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第一,加強學生法治觀念的加強,是現代化法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如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系統,難免會有學生出現思維偏差,這個時候就需要法制教育為其帶來平衡。例如馬加爵案件中,由于打牌吵架就可以導致多名學生死亡,行為背后是思想道德的趨勢,也是法制觀念的缺失。因此,需要通過法制觀教育,正確的梳理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深入學習法制制度的和諧心理基礎指導,構建積極向上、健康心理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心理發展的方向準繩[3]。
第二,在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中,不僅包含了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包含了和社會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平衡之間的和諧氛圍,才能保證積極向上的作用。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還可以提升其行為能力,構建真誠和團結、互助、友好的交往理念,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學會自我反省,構建有效的法治觀教育效果,實現良好的可持續循環系統。
總結:
新常態的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法制觀教育是促進我國現代化法制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時代在進步,法制觀教育只有在循序漸進的深入中不斷提升教育的水平和空間,這樣才能把法治教育落實到實際的細節中,促進法治教育的先進性和時效性,提升現代化法治文明建設的質量,提高現代化法治文明建設的效果落實。
參考文獻:
[1]王曉慧.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的現實困境與理性選擇[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135-136
[2] 王曉慧.困境與出路——法治模式下高校法制教育的再認識[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15(05):145-146
[3] 趙洋,張慶輝.對影響大學生的當代社會思潮的社會學分析[J].黑龍江史志.2017(04):12-13
作者簡介:
楊歡(1989.03--);性別:女;籍貫:山東青島人;學歷:碩士在讀;就讀于:青島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