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軍
摘要:本文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開設作用和培養目標著手,探討了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制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高等職業教育的服務宗旨日漸明晰,就業導向逐步凸顯,職業能力已經成為所有能力的概括和統一。在此環境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既要堅持和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又要必須明確定位,深化改革,使其對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形成產生積極意義。然而當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現狀是語文學科教學存在著學科地位弱化、定位模糊等諸多問題,高職語文在高職學科教育中處于尷尬的位置。要改變當前高職語文教學的不良現狀,必須從深化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入手。
一、當前高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1、學科地位弱化
調查發現,高職院校語文課的基礎學科地位有時動搖,教學隨意性現象十分嚴重。主要表現為:專業教育要求高、任務重,實踐性教學比例大,擠占語文課時;實用主義教學內容較偏,教學計劃多是應用文寫作、文秘寫作、商務寫作等內容;學時安排很不穩定,很不平衡。長期以來,由于高職語文課程定位的偏差,致使教什么與如何教的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因此,高職語文學科地位的弱化嚴重影響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2、師資力量薄弱
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順利開展大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但是目前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在建立師資隊伍時,極為忽視對大學語文課程的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很多教師都是普通高校的兼職教師,這種教師在教學時,很容易產生應付了事的態度,不專心教學的心態,嚴重影響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同時也有部分教師是由中等地方教學系統抽調過來的,本身缺乏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能力,導致高職院校在構建大學語文課程專業師資隊伍時,力量薄弱,無法擔負起大學語文的日常教學活動。
3、教學方法單一
大學語文在教學方法上比較單一,要么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講授,站在講臺上“滿堂灌”,把學生當做被動接受容器。要么完全依靠多媒體,課程內容全用PPT呈現,把課堂變成“讀堂”,黑板上面空無一字。這會使學習熱情本來就不高的高職學生很快就會將課上的注意力轉移到手機、雜志或小說上面,從而使整節課變成教師和學生各有所忙,導致的結果是教師費勁不少,教學目的達不到,效果不明顯,課堂氛圍很平淡。
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對策
1、建立完善的教學制度
對于大多數高職學生來講,本來就對中文的學習不感興趣,再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逐漸忽視了中文學習的意義,因此,高職學校應該通過不斷完善教學制度來對學生進行約束,如,把語文學習成績和畢業證書相掛鉤,若考試不合格則必須重考或是不予其畢業,以此來督促起語文學習。同時,在完善教學制度的過程中,應側重于學校的嚴格管理,從學生邁入大學校園起,就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并通過教師、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的有機整合,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嚴謹的學習氛圍,從而更加認真、負責的對待中文學習,也為學生將來的就業發展奠定基礎。
2.結合生活實際,優化教學內容
大學語文中編入了眾多的文學作品,這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是對古今中外經典文化和傳統精神的繼承和發揚,體現了不同民族的人文情懷和品格修養,對作者的內心精神世界和志向追求進行了深入刻畫,而且也是史學研究的重要材料,是文學、歷史、哲學的綜合統一體。與此同時,大學語文課程內容緊貼生活實際,與生活實際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深度挖掘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和知識精髓,從文史哲學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通過研究作品創作背景,了解大學語文作品本身富有的思想情懷和藝術魅力,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情懷和藝術魅力,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所在。其次,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有助于創造和諧溫馨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識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密切關系,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另外,大學語文中的文章很多,但是課堂時間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表現力和教學質量,教師應妥善地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歸類,采取精講與泛讀相結合的模式,對于重要作品進行精講,其余的要求學生進行泛讀,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大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3、創新教學語言,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使學生發揮學習積極性。
很多人把大學教育理解為灌輸與傳授知識,其實教與學是密不可分的,所謂教學相長正是這個道理。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學生的學從側面也對教師的授課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備好課,把教案的內容講出來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不正確的教學思想。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大量的工作要體現在課堂講授的每一分鐘里,作為大學語文教師,言談、舉止都會成為激發、鼓勵、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很重要的暗示和動力。課堂教學語言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甘棋庭先生在《當前<大學語文>課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提出的講課“三趣”教學法值得借鑒。講課“三趣”謂之:理趣、情趣、諧趣。理趣是用豐富的語言、生動的形象來表達深刻的思想,闡發深奧的哲理,寓哲理于情味之中;情趣是講課聯系日常生活作繪聲繪色的描述,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接受所講授的內容;諧趣是講課過程中機智巧妙地運用幽默、諷刺、戲謔等手法。在這“三趣”中理趣和情趣是目的,諧趣是手法,通過幽默、瘋刺等手法達到思想上教育、引導學生,情感上打動、感染學生的目的,使他們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受到啟發和熏陶,從而改變認識上的誤區和情感上的缺陷。
高職語文教學現狀的改進需要高校和學生的齊心協力,攻克難關。讓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和享受上課的快樂;也讓我們的高校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參考文獻:
[1] 羅春祥.高職語文教學現狀及對策[J].西北職教,2007,9.
[2] 王楠.淺析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狀與改革路徑[J].求知導刊.2016,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