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
摘 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且還要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多年的數學教學,讓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了粗淺的認識,下面簡單的談談我的做法:
關鍵詞:數學;數學能力;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已經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并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主動積極,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得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此基礎上需要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行了簡單分析。
一、靈活組織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自己身邊客觀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是提高小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體現。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和生產經驗,往往感到數學抽象、無味。教學中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收集數據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并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如數學概念教學,教師要特別重視體現概念形成過程的三個階段:一是感知轉化為要領的初始階段;二是數學概念抽象概括的理解階段;三是數學概念的具體應用階段。這樣,引導學生參與建立概念的全部思維過程,不僅是學生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到了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發展了思維品質。其次,可引導學生了解、認識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讓學生在往返學校路上,通過實踐活動“走一走“、“量一量“、“跑一跑“等建立起“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概念。最后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二、加強和改進口算教學,培養學生口算能力
口算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口算直接關系到學生筆算能力的提高,能促進學生注意力,記憶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提高學生計算水平的重要途徑。
1. 直觀操作,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教學中采用直觀手段,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本上逐步抽象、概括出口算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邊想、邊說、邊擺來優化兒童的思維過程。在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規范操作程序,使學生在操作、表述、觀察、思考的訓練過程中,腦、口、手等多種感官都動起來,為操作過程上升到口算方法,建立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口算方法。
2. 加強訓練,培養能力,形成口算技巧。
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學時,必須扎實地抓好“知識――訓練――技能的各個環節。口算訓練必須經常化,練習形式多樣化。開火車、搶答、對口令、小組接力等。簡便易行,講究實效,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練習的機會,鞏固和深化口算知識。根據口算訓練重點,要選取較為典型的口算題,計算后再讓學生說出算理,這樣把學生想的過程用語言表述出來,有利于對算理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計算中常用數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基本口算要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還要利用數字特征和運算關系,自覺的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通過深入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口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重視學生的質疑正是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參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一環。首先要營造輕松自由的氣氛,讓學生敢于質疑。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性發揮的前提,它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使學生處于一種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學生心情舒暢,就能迅速地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樂于思維,敢于質疑。因此,我們教師要與學生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該傾注以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其次,要允許學生質疑“出錯”。這是學生敢于質疑的前提。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強烈的創新欲望,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和途徑。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三動,調動三性”(即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創新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如:在教學“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舉例“24*3”,教學時可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指導學生操作學具,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充分感知直觀材料,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表象,直觀地理解乘的順序及“滿十進位”的算法;第二步,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建立起來的表象進行思考,理解例題虛線框里的思維過程;第三部,脫開直觀形象,讓學生用豎式直接計算,并嘗試概括歸納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法則;第四步,由教師作適當的點撥、總結,這樣的教學過程,正確的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充分的展示了法則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法則的歸納、抽象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
[1]張俊琴.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創造能力[J].教育革新,2010,(9):33.
[2]陳永祥.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4,(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