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要: 高校要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做出自己的貢獻,就要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特點出發,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方法,著重強調大學生的主體參與感的建立,提高大學生對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學習動力,幫助大學生把學科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堅固的政治理念和批判意識的分析問題。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設置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講述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國情下結合走出來的新進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進行詳細的闡述,使學生可以系統地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擁護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針。在新時代的要求下,毛澤東思想在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加著新時代的精神含義,通過對毛澤東思想如何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階段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讓學生對于毛澤東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毛澤東思想又如何影響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思想,通過對毛澤東思想的教學探索,希望給各位大學生和教師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和學習方法的改變。
一、在新時代下,學生如何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方法
作為大學生,毛澤東思想要關注以下幾個關鍵詞:一是新思想,毛澤東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互融合和發展。要深入研究、要拓展研究,有自己的學術意見;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教育進入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進入新時代。大學生要總結好進入新時代毛澤東思想的成果。三是新矛盾。新時代后,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學生日益增長的全面發展的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之間的矛盾,如何用毛澤東思想解決新時代的矛盾。四是新使命。大學生要牢記在新時代下毛澤東思想帶給我們新的使命,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
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學生需要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有所取舍,創新延伸的毛澤東思想的知識。我們會看到在,毛澤東思想對學生的考察更加看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掌握的同時,面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這是對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進行的考驗。不僅在分析題中,而且要在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學習學習這一方面知識的同時,要著重注意知識的核心思想本質,對于核心知識的理解,決定著學生面臨問題時產生個人觀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展現。理論聯系實際的范圍非常廣泛,大概可分為三個部分:重大的歷史事件,CPI走勢和變化反映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什么問題,分析我國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施宏觀調控;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還有 “民生”問題;“中國責任”與“真實的中國”國情論;建黨90周年,分析“共產黨成立”和“我國政黨制度的優點和特點”等相關熱點問題; “個稅調整”等熱點。這就提示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一定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要重點關注“兩類”兩類: 一是分析、認識社會現象及改革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問題。 二是闡述中央提出的戰略、方針、政策、目標的依據、重大意義以及采取的措施或對策。同學們一定要學會用熱點捕捉難點,鎖定學習重點,輕松學習。
二、學生學會從總體入手,線索貫穿,理清學習政治思路。
本課程章節最多,內容繁雜,同學們學習時候一定要學會從總體入手,構建扎實的框架知識結構。這樣就能輕松掌握重點章節,(下文我將用此方法為大家找出章節重點)。本課程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兩門課程有很多重復,筆者建議大家學習時候可以用線索法將他們梳理整合。如時間線索、偉人著作線索、會議線索、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線索、黨在不同時期土地政策線索等。總之,大家學習時,一定要注意點、線、面的結合。所謂點,就是基本的觀點、原理和范疇;所謂線,就是線索;所謂面就是整個學科的內在聯系。學習過程中要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對所學的內容了然于胸,搞清楚了各個概念的內涵、概念之間的異同、易混淆的地方之后,不但容易記憶,而且效果好,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又能靈活運用,自如應付。
三·、創新課堂模式,學生在討論中得學習政治思想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中,我們改變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做法,轉而采取了“精講----討論----總結”、以討論為主的學習模式,首先教師精講,講授時間控制在課堂的40%內,課堂內容提前要求學生預習下節課的課堂知識,課堂當中學生討論時間控制在50%內,最后10%課堂總結時間,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注意要引導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對于小組討論中,教師不要迎合學生,或者對學生進行錯誤的貶低,而是去用提問的角度對難點,熱點,疑問點等,分析的角度對學生的想法提出其他問題。例如,我們針對大學生關心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問題,組織了“你如何看待職工下崗”專題討論。雖然開始時,有的大學生的觀點比較偏激,但在教師的適時點撥下,大學生們能逐漸運用市場經濟理論的觀點,從尋找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入手,對職工下崗問題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整個討論氣氛熱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外或是業余時間,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和政治理論專修室借閱、查找資料,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專題,在此基礎上,寫出論文或學習體會,引導他們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理論思考。教師應該努力提高了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消除了大學生思想上的困惑。
總而言之,筆者通過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探討,對于學生如何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幫助大學生把學科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堅固的政治理念和批判意識的分析問題的意識,希望能對教師有所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孫新建,蔡蓉,岳磊.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改革[J].新課程(下),2014(02):18-19.
[2]張天學.關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2(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