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楨賢,鄭望曉,譚淳洲,羅玲
?
純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試驗方法研究*
許楨賢,鄭望曉,譚淳洲,羅玲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1434)
回收制動能量是提高純電動汽車整車能量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介紹了純電動汽車制動能量的分配原理及評價方法,并提出了采用定減速度試驗方法對綜合試驗方法進行補充。在此基礎上,搭建了試驗平臺,并設計了試驗平臺和車輛的參數、要求以及測試方法的重復性評價標準,最后通過某EV車型進行了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定減速度方法可以得到更為準確的制動能量回收量,對純電動汽車制定運行控制策略以提高整車能量利用率具有更好的指導作用。
純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試驗方法
與傳統燃料汽車通過摩擦將車輛機械能轉換為熱能、從而減低車速的方法相比,純電動汽車由于采用電機反轉的再生制動方式,車輛制動過程可回饋電能并存儲到動力電池中,從而提高整車的能量利用率[1]。據統計,在城市行駛工況下,純電動汽車的制動能量超過驅動能量的50%,部分大城市甚至高達70%;而在郊區工況下,制動能量的占比也達到20%以上[2]。因此,有效回收制動能量,是提高純電動汽車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然而,目前純電動汽車的制動能量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大部分的再生電能在制動過程中損耗,能量利用率不高。因此,研究機構和企業針對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技術及評價方法進行了相關研究。文獻[3]基于不同能量間的傳遞關系以及制動初速度和減速度的影響,提出通過分解NEDC工況片段進行分析比較的方法;文獻[4-5]提出綜合了制動能量回收率、節能貢獻度、續航里程貢獻度等指標的評價體系,并分析了相關因素的影響作用;文獻[6]針對制動能量回收效率設計了3種試驗方法,并對比了不同方法的優缺點。
但是,現有研究均基于NEDC工況進行試驗和評價,考慮到NEDC工況的車速誤差范圍較大,對能量回收結果分析的準確性存在較大的誤差影響。因此,本文從制動能量回收原理出發,提出一種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試驗方法,并針對某款純電動汽車的能量回收規律進行研究,從而為評價制動能量回收對改善電動汽車整體能效的作用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
1.1.1 能量分配原理
電動汽車制動或者慣性滑行中釋放出的多余能量,可以通過傳動系統轉換為電能并存儲值動力電池中,繼而為車輛的行駛和車載電器提供再生電力,從而實現了制動能量的再利用。
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一般認為電動汽車的勢能保持不變,而動能將隨著車速相應變化,因此,純電動汽車運行時整車能量如圖1所示。在車輛驅動工況下,動力電池組所提供的電能,除了一部分用于克服行駛阻力以及車載設備的用電,其余部分將提供車輛行駛所需的動力;在車輛制動工況下,車輛動能一部分用于抵消摩擦力所帶來的消耗,其余部分則通過車輛傳動系統轉化為電能,在滿足車載設備用電的情況下,剩余部分將存儲至動力電池組中,該過程實際上相當于對電池進行充電。

圖1 純電動汽車運行時整車能量流動圖
1.1.2 評價方法
目前,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的評價大部分采用綜合工況試驗,通過測量能量消耗量及續駛里程,以制動能量回饋率、能量回收率、回收貢獻率等進行衡量。但是,綜合工況試驗無法反映特定車速及減速度下的能量回收特征;同時,該試驗方法僅測試純電動汽車在NEDC工況的再生電能回收情況及其安全性能,未覆蓋不同駕駛模式、不同能量回收等級、以及混動車型的純電運行狀態等方面的測試,缺乏統一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提出以定減速度方法對綜合工況試驗進行補充,從而可以有效分析綜合工況結果的差異性,并對不同控制策略的優劣性進行對比。
1.2.1 試驗平臺及方法
試驗平臺主要包含功率分析儀、底盤測功機、電流傳感器、CANlogger等試驗儀器及設備,相關參數必須滿足量程和精度的要求以保證試驗測試數據真實有效。根據臺架試驗對道路阻力曲線的規定,可采用理論計算法獲取行駛阻力。考慮到試驗過程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的影響較小,可以認為車輛行駛阻力主要來自于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且數值為兩者的總和。其中,滾動阻力為車重與滾動阻力系數的乘積,空氣阻力則與車速的平方成正比,其系數可由迎風面積和空氣阻力常數的比值得到。同時,采用該平臺進行綜合工況試驗及恒減速度工況試驗時,環境溫度均設置在25℃±2℃范圍內。
1.2.2 車輛要求
所提出的定減速度方法規定車輛達到最高車速vmax后,以特定的減速度a減速直至車輛停止,由于其工況誤差帶比NEDC工況窄,試驗誤差可以得到有效降低。定減速度工況試驗中,車輛狀態還需滿足以下要求:
1)禁止車輛動力電池進入快冷狀態,以減少對回收能量的干擾;
2)試驗前7天內車輛至少應行駛300km,且試驗開始前動力電池SOC 保持在一定范圍以減少對電池充放電能力的影響。一般混動車型可以設置在SOC 80%以下的純電區間內,純電動車型可以設置在20%-80%的SOC區間內;
1.2.3 重復性評價標準
為保證測試數據的有效性,每個定減速度工況需進行3次試驗,并采用Grubbs檢驗法進行重復性評價以判斷是否存在異常值。當測量值滿足1<2<3時,針對上側情形的檢驗可由式(1)計算出統計量;若取檢出水平=5%,可以得到0.95(3)=1.153。因此,當3>0.95(3)=1.153時,則最大值x3為異常值;反之則判定為無異常值。

針對下側情形的檢驗可由式(2)計算出統計量;同樣取檢出水平=5%,可知當3>0.95(3)=1.153時,則最小值x1為異常值;反之則判定為無異常值。

定減速度工況試驗的條件及參數如表1所示,試驗過程可采用D檔滑行,即以D檔從最高速度vmax開始滑行至最低穩定車速;其中,試驗過程vmax一般取高于我國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120km/h,本試驗設置為150km/h,同時考慮到試驗操作的可行性,曲線誤差取±0.5km/h。根據上述設置參數,可知當減速度a=0.8/s2時的工況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ai≥0.8m/s2的工況曲線
表1 vmax及ai設置條件

根據上述試驗方法及設置參數,對某EV車型進行定減速度試驗,其結果如圖3、4所示。圖3為ABS控制策略下的工況試驗結果,由圖3可以看出,減速度a=1.3/s2工況的制動能量回收量最大,且a>1.3/s2區間內,能量回收量隨著減速度增大而降低,制動能量與減速度基本呈下拋物線的關系。圖4為ESP控制策略下的工況試驗結果,由圖4可以看出,在減速度a≥1/s2的區間內,隨著減速度增大,制動能量回收量逐漸降低,制動能量與減速度基本呈線性下降的關系。由試驗結果可知,不同控制策略下,減速度對制動能量回收量的影響存在差異,因此定減速度試驗可有效提高制動能量回收量的計算精度。
進一步地,通過對比圖3、4,可知定減速度工況試驗中,在統計速度區間為145km/h-5km/h的條件下,ABS控制策略每個減速度工況的能量回收量均高于ESP控制策略的。因此,實際試驗分析中,制動能量回收量還應考慮不同控制策略的影響關系,以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圖3 ABS控制策略下的試驗工況結果

圖4 ESP控制策略下的試驗工況結果
回收利用制動能量是提高純電動汽車整車能量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定減速度的純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試驗方法,通過搭建試驗平臺,研究不同定減速度、不同控制策略對制動能量回收量的影響,得到較為精確的試驗結果,對提高純電動汽車實際運行中制動能量回收率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
[1] 章艷,鄧亞東,李孟良等.純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測評方法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5, 48(5): 707-711.
[2] 王猛,孫澤昌,卓桂榮等.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 2012, 43(2): 6-10.
[3] 王計廣,李孟良,徐月云等.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系統評價方法研究[J].試驗測試, 2014, 12: 35-39.
[4] 仇斌,陳全世.電動城市公交車制動能量回收評價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 2012, 48(16): 80-85.
[5] 初亮,劉達亮,劉宏偉等.純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評價方法研究[J].汽車工程, 2017, 39(4): 471-479.
[6] 蘇航.純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效率試驗方法研究[J].客車技術與研究, 2017,3: 50-55.
Research on the test method of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forelectric vehicle
Xu Zhenxian, Zheng Wangxiao, Tan Chunzhou, Luo Ling
(GAC Automotiv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dong Guangzhou 511434)
The recovery of braking energ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braking energy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is introduced first, and the method of speed reduction test is put forward to sup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test method. And then the test platform was built, with the parameters, requirements and the repeatabi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designed simultaneously. Finally, the speed reduction test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one EV c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more accurat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could be obtained by the speed reduction method, and it has a better guiding role in making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Test method
A
1671-7988(2018)18-06-03
U469.7
A
1671-7988(2018)18-06-03
CLC NO.: U469.7
許楨賢,就職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研究方向:整車電子試驗領域。
10.16638/j.cnki.1671-7988.2018.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