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9月17日,A股成交額僅有869.63億元,創下四年來新低(剔除熔斷等特殊情況),這也是近四年滬市成交額首次跌破900億元。
近期,《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與股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種互聯網理財平臺上的定期理財產品的銷售卻十分火爆,許多產品甚至出現“售罄”的情況。
一位來自北京的投資者王女士對記者抱怨,半個月前,自己在支付寶的螞蟻財富上預約的定期理財建信養老飛月寶到現在還沒有成交。
“我9月5日就已經預約了,到9月19日還沒買上,手機上顯示的消息是預計9月27號成交,那我還得等差不多10天。”王女士說道。
發售主體為養老保險公司等
連日來,《投資者報》記者研究螞蟻財富、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等理財平臺發現,不少定期理財產品需要預約才能購買,甚至已經顯示售罄。
例如螞蟻財富,目前有國壽安鑫盈(截至9月19日)360天、建信養老飛月寶兩款產品可以預約購買,在預約頁面中可以看到,國壽安鑫盈360天預計9月26日成交,建信養老飛月寶的預計成交時間為一個月之后的10月22日。此外,還有太平久久、長江養老半年享、長江養老月安享等多款產品均顯示,9月20日6點開售,開售不到兩小時,就顯示已售罄。
據了解,這些產品大多由養老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券商資管公司或者公募基金公司提供。記者注意到,發售定期理財的公司中,不乏一些資管能力已被官方認可的公司。例如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這幾家公司,今年已中標,被委托為中央單位職業年金計劃受托人。
從投資范圍來看,大部分定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貨幣基金、債券、銀行票據、國債、定期存款、債券基金等資產,而較少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資產。
產品收益率在3%~5.5%
目前定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7日普遍在3%~5.5%之間。記者注意到,這一收益率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持平,在普益標準的統計數據中,近期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3%。
截至9月19日,收益較高的產品為騰訊理財通平臺的平安享盈369,該款產品的預計年化收益率為5.5%,封閉期為369天。
為何這類定期理財產品近期火熱?業內人士觀點認為,股市持續低迷、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產品逐步打破剛兌等原因,都促使投資者將錢投向比較穩健的定期理財。
此外,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也是重要原因。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784只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2.97%,而去年同期的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則為3.98%,同比下降了近1倍。最為直觀的感受是,目前,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低于3%,約為2.9%,這也就意味著,你投1萬元到余額寶里,每天產生的收益都不足一元錢,這樣的收益率顯然已無法滿足投資者的“口味”。
據悉,銀行定期理財產品的最低投資額度一般都為5萬元,這對于一些資金并不充裕,但又有理財需求的投資者來說,顯然門檻較高,而上述所提及的定期理財,投資額最低為1000元,可輕松入門。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應該關注其發售機構,一般而言,養老保險公司的投資風格更為穩健。而公募基金公司的產品信息透明度則更高,投資者在投資之前,可查看此前其公布的季度報告等,評估投資的風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