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林



愛收集老物件的人,是對時光情有獨鐘的一個群體。戀舊物,實際上是戀其穿越時間和歷史的種種印痕,戀其難以再生的古往雕琢和質感,每件舊物獨特的身份記憶,不僅僅包括其本身帶有的品相、時代所賦予的文化特質,還包括其刻下的匠人標識、與之匹配的主人……歷經浮沉的熠熠舊物,亦讓珍之、淘之、惜之的藏家們竊取了歷史長流中的片刻時光。
古董珠寶收藏家lennifer Zhang浸染歐洲珠寶藝術十幾年,問及對于珠寶帶給她最大的收獲時說,她最大感悟是:“珠寶絕非彰顯地位、炫耀財富的工具,而是它給自己帶來的情感價值,一些很經典的珠寶設計是可以傳世幾代人,它身上承載了非常多的獨無二情感。比如那枚打開我古董珠寶之路的戒指,它所承載的意義和其他作為佩戴功能的珠寶帶給我的意義是不同的。”不同于其他的古董品類,古董珠寶除了人文價值和材質價值以外還具備了獨特的裝飾美學和實用性。
古董珠寶收藏家歐陽麗莎對古董珠寶的概念有這樣的見解:“古董首飾是指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珠寶,基本涵蓋的時間跨度為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而對古董珠寶,大家現在通常有個誤區,認為只要是老的,便是古董。其實原先古董的這個“古”字寫作骨骼的“骨”,是取“肉腐而骨存”的意思,所以古董珠寶是指過往之精華。一件古董珠寶首飾從設計、配石、鑲嵌到最后成品,往往要花費至少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和心血,是優質寶石、精湛工藝和美學成分的融合,久經時代考驗,無法仿制。而古董珠寶背后還有其獨特的故事、出處、來源,供應量也很有限,因此獨具魅力。
收藏不妨從市集開始
如何窺探古董珠寶收藏之道、如何了解浩瀚的古董珠寶門類及其背后的知識系統、又如何開始鑒別之路?路漫漫且莫著急,一位年輕古董珠寶獵人的收藏故事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借鑒經驗。
現居意大利米蘭的年輕人齊飛,出國前便對紅珊瑚小有研究并開始收藏,在國外不斷累積觀看經驗后,他開始全面學習有機珠寶,如珊瑚、珍珠、琥珀、象牙、蜜蠟等的知識,后來慢慢發展至古印珠、貿易珠等其他古董珠寶門類。喜馬拉雅一代的古印珠、歐洲的古希臘古羅馬印珠,包括雕刻工藝及材質原料獨特的古董珠寶首飾,都是齊飛尤其偏愛的門類,他走遍了所有知道的古董渠道,從大型展會、拍賣會到小市集、具有典當功能的二手古董店,不對外開放的私洽交易場所。
歐洲平日里的普通集市好東西并不多,名氣大的市集游客眾多,較好的古董價位也著實不菲。諸如意大利最大的古董集市——小山城阿萊佐,這是拍《美麗人生》的地方,自古以來便是古董珠寶及手工首飾加工聚集之地,登記規模有3000家,在每個月的兩天里人頭攢動,沸沸揚揚;還有米蘭運河集市、帕爾馬集市和慕尼黑古董集市等。
在古董集市里想淘到好東西十分困難,要挑到頂級的東西還是得去大的古董展會,更不要說“撿漏”。齊飛認為大多數人眼中向往的“撿漏”其實是特別小概率的事件,只有在比較偏遠的古董小商店,并且當自己運氣極佳的時候才會偶遇。除了在歐洲的城市區域以外,他還常去些較為沒落、封閉的歐洲城市尋覓更為隱蔽的古董首飾渠道。
如龐貝維蘇威火山至那不勒斯海岸線沿海一帶的城鎮,是自公元前2000年前存在至今的紅珊瑚產地和加工地,藏匿著許多家族珠寶作坊,在這里可以獵得許多原料、原石、戒面、帶有雕刻的人像紅珊瑚、綠松石、貝雕等,有新也有老,淘獵過程中還可能裹挾著一些驚險刺激的經歷。
與他人設想的不一樣,古董珠寶并沒有許多大批量淘貨的渠道,許多收藏者的每件心愛之物,都是單件從各個地方淘回來的,為了尋覓自己的鐘愛之物他們需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齊飛一般,他每周至少花一天去淘獵好物,哪怕是隨便去集市逛逛、看看。
淘寶之路功課為先
想邁進古董珠寶領域,需要掌握一定的珠寶專業知識、藝術知識、歷史知識以及具備各類珠寶材質、品質、珠寶工藝的鑒別能力。但收藏古董珠寶最需要的仍是足夠寬闊的眼界,在國外浩如煙海的古董珠寶里,要想挑出幾件真正心儀且有價值的珍品著實不容易,考驗著收藏者們的專業眼界和知識架構,以及與之“較勁”的能力。
從懵懂到了解,為經驗買單的“學費”總是無法避免的,如果錯估了眼前之物的年代,會導致購回價格與實價差距頗大;而每一個品類在不同區域的市場價格也不相同,例如紅珊瑚珠鏈,紅玉髓的鑲石珠等。在收藏過程中失誤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因為收藏者對其市場的不了解,單憑著喜好而沒有把準備工作做到位。那些無法接受失誤的藏家,就需要從各個方面不斷地學習古董首飾的相關知識。但也有些藏家憑著喜愛將藏品買回來,對其價值并沒有太大的執念。
通常在展會或集市集中的幾天里,有經驗的獵人會在第一天整體“掃”一遍,有時看到讓人眼前亮的物件且價格不高,會有一種“撿漏”之喜,這時候需要沉下心,花些時間回家查閱資料、做足功課后再去看第二遍,再下手。有時回頭去找時難免已錯失心儀之物,好在歐洲好的古董珠寶車載斗量,個人的力量實在薄弱,“只有買不完沒有挑不到”,而理性和耐性卻是收藏的第一要則。
在淘獵經驗積累越來越豐富的過程中,理智的收藏者們在一點一滴地攻克古董展會、古董集市、古董店看到的不熟悉的門類物品,要從物品本身的品質、真實程度還有人文背景價值、市場情況綜合分析,一做足功課。在沒有整體對眼前之物有所了解和確定的情況下決不輕易出手,對于在這方面極其謹慎的齊飛來說,不清晰、不了解的知識門類便是一個個有待打勾的任務表,雖然這些知識對他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但這是一種收藏的理性,也是一種逼迫自己知識不斷擴容的途徑。
對每一行當的深入挖掘都是對個人心性的考驗,收藏亦是如此。在理性的個人收藏中,切勿讓占有欲占了心理上風,許多做收藏的人都有患得患失的問題,急躁氣浮亦是大忌。
佩戴只為體現個性氣質
古董珠寶的價值不在于價簽上的數字,而在于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悠久的文化傳承。璀璨背后的歷史和積淀,為其賦予了昂貴的價格和尊貴的身份,更可彰顯佩戴者不俗的品位和豐富的內涵。古董珠寶是奢侈品世界里的象牙塔尖,在歷史的長河里,它們比紅顏更長久,比權力更永恒。——《歐美珠寶首飾鑒賞與收藏(1840 - 1959年)(第七版)》
現代珠寶工業遍地開花的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選擇收藏古董珠寶首飾呢?北京榮寶拍賣給出了這樣的解答。
一、古董首飾不單單是首飾,更是一種文化,所有古老有年份的東西,都承載了歷史和故事,它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待挖掘、待深思、待盡情想象的文化內涵。
二、在工業不發達的年代,手工還不是奢侈品,那時候出產的東西穿越時空,來到現在,再沾“手工”倆字就彌足珍貴,手工打造的和流水線做出來的,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三、首飾原材料方面,在民心淳樸、資源還未過度開采的時代,所選用的寶石或其他材料,都是純天然沒有工業介入的。
即使從全方位考慮了收藏品的價值,收藏仍然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一個人的收藏便體現了他的個人氣質,而不單純取決于價值或價格;而一個人的氣質也決定了其目光所投擲的收藏偏好。收藏的確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并非要花大量的財力才可以收藏,也并非只屬于所謂的“富裕階層”,個人收藏一定要從自我出發,最終也將體現其自我氣質和個人沉淀。
古董珠寶藏家的每一件藏品不僅閃爍著過去的顛沛與輝煌,也印刻下無數尋覓的足??;這些古董珠寶不僅裝飾了前人衣香鬢影的美夢,也記錄下了時代賦予它的獨特印記。背后所承載無數的古董珠寶首飾,置于今日也有不一樣的發聲。一些女性投資者購買古董珠寶,不僅用作收藏和鑒賞,還經常佩戴出席各種社交場合,有一些珍貴的古董珠寶因需保持原有品相無法佩戴時,亦可將其裝裱入框作為一件古雅的藝術品掛至墻面。
提及尊重老物的樣貌,齊飛個人認為不應該刻意將其清洗如新,或者拆分改制(此屬商業利益所帶來的普遍行為),而應盡量讓它保持原有的樣子,即使有些古舊的珠寶已經蒙上了歲月痕跡,也應該尊重其自然的面貌,買回來用布擦一下即可。例如齊飛所藏較老的藏品中,包括許多北非的、歐洲的、中國的、印度的古老珠寶,涉越幾大宗教類別、珠寶材質,其中還有20件尋來十分不易的完整大件項鏈,包括印度佛教的瓔珞,現已不太適合在日常生活中配帶,所以齊飛一般都將它們裝裱、入框、掛墻。如果沒有一個很完善的知識儲備和理論支撐去修復古董物品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盡可能地保留它如今最完整的樣貌。
毋庸置疑,隨著對美物的追逐腳步,人的生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奇特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譬如對家居、衣著品位等日常生活品質的追求,再到受其熏染的文化歷史觀……這是一種美妙的雙向選擇。
現在齊飛的本行工作便受到收藏愛好的影響。他在米蘭擁有一個視覺裝置公司,從事視覺陳列、視覺裝置的工作。由于日積月累的古董珠寶收藏經歷,他習慣性地關注事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價值,慢慢對材質、工藝、手法產生一種獨特的視覺判斷力。由于自己長時間浸泡在古物的淘獵中,工作中也更偏愛選擇更有歷史、文化元素的題材進行創作,讓其與多元的新潮元素融合在起,讓每件作品都有知識性的銜接,也會更從不同材質、不同視覺呈現效果、高性價比的角度去考慮件視覺裝置作品的設計和制作。
以時間換時間,藏家們投擲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淘獵老物的路上,而同樣也收獲了另種“時間”——時間的坐標被拉得無限長,像齊飛這樣的踽行者們以某種方式竊用了每件古董珠寶首飾中的片刻桑蔭,成為歷史長流中片刻時光的保管者。
從這些古董珠寶藏家的經歷中,我們窺見了份對美物的珍愛、對歷史時代的追溯、對手藝難以復刻的敬緬,也窺見了這個獨特古董門類的些許收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