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惠 郎振紅
摘 要:基于信息技術構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線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并歸納總結知識點,線上網絡教學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一個補充。本文介紹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考核方案的設計方法,探析了高職院校課程線上線下考核方案的成績分配、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實施考核、線上線下考核方案的執行流程,以及評分要求。
關鍵詞:線上網絡教學;線下課堂教學;線上線下考核方案;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近幾年我國的高職院校招生量明顯下降,因此為了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必須要基于信息技術來構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高職課程教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高職教育與開放教育的深度融合、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優勢互補,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深入淺出啟發學生,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效率,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目前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多采用翻轉課堂、微課和慕課等形式開展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應該如何合理的設計考核方案,成為高職教師設計該種教學模式課程時的一個重要環節。
2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的整體分析(Overall
Analysis of the online-and-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必然會在實施過程中減少學生課上學習的時間,同時勢必增加學生課下學習的時間。這樣就使學生管理工作面臨全新的挑戰:如何了解每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作息時間、如何促進學生的學業水平逐步提升、如何給予學生適時的提醒或者熱情的鼓勵等。教師在加強學生管理的同時,應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時間進行自由支配,為學生自行安排線上學習時間提供便利[1]。線上網絡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性需求,教學設計應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深度學習的愿望。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監控技能必須有所提升,例如教師要能夠熟練使用課程依托的網絡教學平臺,借助平臺統計的數據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2],跟蹤學生的學習時長,以及課程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
與其他的教學模式相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更為復雜,為了能夠真正的調動學生,以及教師參與此種模式教學的主動性,保證學生和教師能夠在積極參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之中促進個人綜合實力的有效提升,學校需要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將中期考核與后期的評價相結合,了解學生和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的真實情況[3]。其次,學校還需要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落實效率與教師個人的薪金水平相掛鉤,鼓勵教師積極地制作與這種教學模式相關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從而真正發揮教師的作用和價值。再次,學校還需要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站在更加客觀的角度,分析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的具體表現,以及后期教學效果,保障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專業的基礎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之中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畢業時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實現與崗位需求“零距離”[4]。
線下課堂教學仍然可以按照高職課程原有的授課計劃來組織教學,線上網絡教學則可作為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憑借網絡教學在回放視頻復習、在線討論、在線作業自動評測等方面的優勢能夠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之處。線下課堂教學模式由教師負責組織,通過課堂授課、實訓操作、現場輔導、專題講座等面對面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理論,深化高職課程的學習成果。而線上網絡學習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機動的安排時間,來觀看教師親自錄制并上傳到網絡平臺的教學錄像、案例分析錄屏等,學生要在規定的時限內解答教師網上布置的作業。如果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學習難題,要在網絡教學平臺的論壇中予以及時反饋。教師據此對后面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漸趨合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網絡教學平臺上該課程內容上傳完整,課程介紹、教師介紹、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件、參考資料、測試題、作業等資源齊備。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完成測試和作業。
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規劃與設計(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online-and-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這就意味著教師除了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引導和監控,還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混合式教學環境下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尤為重要,那么教學測評不再局限于課程考試,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教師完成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施方案時,應對課程的混合式教學開展比例進行整體規劃。
通常學習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線下聽課,引導學生學習并歸納總結知識點,二是線上做練習和作業。做練習和作業是理解、掌握、應用知識的必要手段。所以要求學生必須按時完成網上單元測試、練習及作業。網絡教學平臺會自動批改單元測驗、練習及作業并記分[5]。網絡教學平臺還可以匯總學生在某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中線上學習的情況,比如授課學期內網絡教學平臺上該課程的學生訪問次數,供高職院校的教師監控教學及學生學習情況。
線上互動主要包括學生線上的作業互評,以及在課程學習社區、論壇中的互動交流,學生利用“微交流”的方式與任課教師進行互動,也可以與該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習的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相當于在線上組成一個興趣小組共同學習,對學生完成網上測試和作業會有很大幫助。
4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考核方案的設計(Design of
the online-and-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assessment
program)
(1)線上線下考核方案的成績分配
控制線上作業在整個線上線下考核成績中的占比,這個比例盡量設計得合理一些,既不要增加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課外負擔,又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線上作業的完成。所以線上作業最好按一定的周期進行發布,并讓學生按規定的時間期限完成。要把握著教學的重點內容與線上考試的重點內容相一致,學生的作業(包括單元測試、練習和作業)內容與考試的內容大部分相一致。我們的目的不是考試,而是以考試為手段來促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
線上作業是高職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育模式的重要表現形式,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將線上、線下作業相結合,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借助信息技術的使用,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每周為學生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作業,在無拘無束的網絡環境中,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6]。
(2)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實施考核
所謂“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就是要把傳統作業和網絡作業結合起來,發揮兩者的優勢互補:線上借用應用軟件,以拓展性、體驗性、交互性的內容為主;線下以紙筆作業為主,以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鞏固為主要內容。以案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發揮網絡作業的優勢,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設計,選取適合的作業內容,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評價,達到學生作業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升。
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打破了高職傳統作業的時空限制,有利于充分實現交互與共享,能及時反饋課前、課中、課后的作業情況,實現師生、生生和學習資源之間的多向交流,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學生作業有效的組織與管理,有利于后期對學生的“分層教學”和進行“一對一”指導,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既可以構建個別化作業環境,也可以營造協作式作業氛圍,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作業過程中學會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看待相同問題時,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抱有多種不同的觀點,通過對此進行比較、分析和思考,鞏固加深了學生對專業技能知識點的理解,促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實踐價值。
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作業形式設計得更加多樣化,作業內容涵蓋面更加豐富,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亦得到顯著提高。同時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選擇、自主創新……這種作業形式和內涵的改革,使作業更優化[7]。一方面互聯網為個性化作業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實施環境,另一方面個性化作業設計也有利于充分發揮網絡特性,因此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適應信息時代的人才要求,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未來社會生存和發展能力。
(3)線上線下考核方案執行流程
通常利用信息化教學工具進行線上網絡教學作業設計,組卷的題目一般出自系統題庫或者校本題庫,也可由教師自行添加原創新題。線上作業圍繞線下教學的內容每周給學生定期出題并上傳到網絡平臺,要求學生在答題截止時間之前提交。借助網絡作業解決學生作業主動性和及時性的問題,收獲良好的作業習慣。 針對學生作業被動拖拉、不能及時完成的現狀,充分發揮網絡作業的優勢,利用應用軟件,實時布置每周的作業,并設置好作業截止提交的時間,平臺自動反饋作業提交情況,對未提交作業的學生進行提醒,確保作業及時完成。線上網絡作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基礎性作業、共性作業的基礎上,利用常見的應用軟件,引導學生自主設計作業,體現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等特點,使學生在作業中獲得思維碰撞,享受學習的快樂,在智慧與創新中進行互動實踐,激發學生思維,而不是把作業當作一種學習的負擔。
此外,對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研究出相應的有效策略,比如:確立作業規范,優化作業設計和布置,重視對學生作業過程的指導、管理和數據分析,提高學生作業質量,從而保障“線上線下混合式作業”的有效實施。
(4)線上線下考核方案評分要求
在線上考核實施過程中,建議教師選取測評評分更加合理的系統。比如在高職編程課程的網絡測評考試中使用基于程序理解技術研制的自動評分系統進行評分,與以往的在線判題系統評分方式不同,該評分系統不僅能用測試數據來檢驗學生程序源代碼和運行結果的正確性,還能對學生程序的結構語義進行分析,當程序中出現語法錯誤、或者輸入輸出信息與題目要求不一致時也能酌情給分,因此網絡測試考試的評分結果更加合理,也更加接近教師人工評分結果[8]。
對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進行評價時,我們不能只關注網絡平臺訪問量、該平臺目前注冊的人數,以及平臺在線測試的通過率等數字,要仔細分析這些數字背后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學習特征。應用數據挖掘技術,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及時了解學生對學習資源的喜好,優化課程平臺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形成學生積極參與線上學習的良性循環。
5 結論(Conclusion)
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考核方案的設計,可以有效突出考核的客觀性、公平性,有針對性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以便教師在下一個階段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及時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既看到學習過程中取得進步的一面,又意識到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明確努力的方向,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陳貴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與實施[J].電腦與電信,2015(12):99-101.
[2] 曹侃.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7(2):106-109.
[3] 李娜.慕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與學[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7)87-89.
[4] 侯申.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6(2):30-33.
[5] 趙宏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渤海大學學報,2016(4):107-111.
[6] 劉陽.混合教學模式在《web綜合實戰》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6(13):95-97.
[7] 陳毓.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中藥鑒定技術課程中的應用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4:44-45.
[8] 楊宇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4.
作者簡介:
周廣惠(1972-),女,碩士,副教授.研究領域:計算機信息管理.
郎振紅(1975-),女,博士,副教授.研究領域:計算機軟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