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治維新所見近代日本的國家意識

2018-09-26 10:04:26李小白周頌倫
日本問題研究 2018年4期

李小白 周頌倫

摘要:回顧明治維新研究史,先輩學者成果卓然,但也有言未盡意的遺憾。梳理既有研究,可以發現不同時代不同語境的影響在明治維新研究中有所體現,而“尊王攘夷”的本初含義卻被低估。明治維新完成了“一君萬民”國家的初建,強烈的國家意識在明治維新變革發生后百余年間一直發揮著作用力。

關鍵詞:明治維新; 革命或改革; 絕對主義; 尊王攘夷; 國家意識

中圖分類號:K31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458(2018)04-0034-08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804005

大約在35年之前的一次國內日本史學術研討會上,聽到一位從日本學成歸國的學者介紹日本學者對中國日本史研究評價時說,中國日本史學者的明治維新研究具有明顯的“非生產性”特點。回想一下30余年前的中國,正值全國人民在“四個現代化”藍圖感召下努力奮斗建設國家之際,是一個十足的“生產性”時代,所以一下子很難理解“非生產性”的含義,感覺中應當是在說研究沒有貼近明治維新的實質,且不能在長時段中詮釋其歷史作用力以及結果。當時活躍在日本史研究領域的學者,都是我們的師長,他們懷著真摯的熱情,希冀自己的研究能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一些借鑒。他們的研究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在當時的語境中,為明治維新安排一個定位:鑒于19世紀末日本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其間應當具有現代化的經驗教訓;鑒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和世界造成的損害,必須在其現代化經驗教訓中探尋發動戰爭的深層原因。時至今日,有關明治維新的研究已經沉寂多年,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鮮有研究成果面世。伊文成等5位學者于1987年出版《明治維新史》[1],網盡了當時幾乎全部的相關學術信息,再難突破。在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紀念之際,回過頭來再度吟味該歷史事件的余韻時,因語境變遷,要說的話噴涌而動,竟有一時語塞之感。19世紀中葉日本發生的這場變革,開啟了亞洲國家從舊時代夢境中覺醒的先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近代的印度和中國先后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日本卻以靈活變通的手法成功地在減輕殖民地壓力的情形下為國家贏得了機會。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環境下,要想崛起,就必須富國強兵。故而,今天回過頭來審視明治維新的全過程,筆者所見就是帶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近代日本的國家主義意識的登場。在這種意識面前,用“革命”或“改革”之理論武器去詮釋之,也許真的能給人以“非生產性”之感。

一、既有研究成果的價值評說

中國的明治維新研究,曾有相當一段時期集中在對其性質的界定上。關于此,從20世紀60年代

收稿日期:2018-04-1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東亞世界的裂變——關于東亞國際政治對立局面形成之文化探源”(14JJD770005)

作者簡介:李小白(1957—),女,黑龍江鶴崗人,歷史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日本近代史研究。歷史研究李小白,等:明治維新所見近代日本的國家意識日本問題研究2018年第4期以來,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明治維新是“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代表學者是著名史家周一良教授;第二種,明治維新“革命和改革”或“后進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代表學者是著名史家吳廷璆教授;第三種,明治維新“近代民族民主運動范疇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代表學者是著名史家萬峰教授[1]2021。從現存文獻判斷,持第一種觀點的學者較多,主要有《明治維新史》的作者及他們的學生。三種意見的共同點,是主張資產階級不僅參與而且主導了這場社會變革。所不同的是,周一良說強調的是“不徹底性”;吳廷璆說強調的是“革命和改革”并行;萬峰說強調的是“民族主義”因素。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通史著作中的社會階段遞進的方法是備受重視的。明治維新后,資本主義社會在日本形成,既然資本主義社會誕生了,那么它的前身必然是封建主義社會無疑。為了將全人類從舊社會秩序中喚醒,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寫道:“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 [2]83,將人類社會發展的階段圖式加以示唆。對資本主義充滿批判精神的馬克思,并不否定資本主義的相對進步性。馬克思主義具備廣泛的涵蓋性和超強的詮釋力,學者們在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演進中考慮明治維新的歷史屬性,亦屬正常。出現的理論困境是,中國學者為明治維新定性時,距離馬克思寫《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間已經相隔百余年,此期間世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社會主義陣營在東半球雄起;資本主義從幼年向青少年邁進,許多新的因素出現;而日本則剛剛在自己所發動的不義戰爭中失敗,故而“不徹底性”“改革”和“民族主義”因素等被揉進資產階級革命說中,皆是前輩學者在謹慎的思考后,為觀點的完備性所作出的預防。一言以蔽之,三種觀點具備較明顯的相似性,在中國明治維新研究史上,起到了對此前陳舊觀點的超越和對后輩學者的啟發效果。自然,萬峰先生對“民族”因素的強調,是特別引人注目的。

伊文成、馬家駿等學者曾是日本近代史研究的代表,他們在《明治維新史》這部50余萬字的著作中,對明治維新過程進行的細致梳理,比之井上清著《日本現代史:第1卷·明治維新》更為明快有效。尤其是伊文成在第七章中提出了“割據討幕”軍事體制在長州藩形成的觀點,為學者們所未提及。此外,并沒有以專著或論文形式參與對明治維新討論的史家鄒有恒,在1986年9月的《外國問題研究》中刊出一封致“黃山會議”(日本史年會)的信,其中談到明治維新具備資本主義發展的“革命性”和軍國主義天皇制的“反動性”,這一觀點在1987年3月《世界歷史》的“史家論壇”欄目中又被表述為:蘇聯史學界通說的明治維新資產階級革命論,不宜全盤接受。鄒有恒先生青年時代留學東京大學,與遠山茂樹等同為師友,他在20世紀80年代提到的明治維新兩面性,皆出于長年在日本生活對其基本性格的熟諳。

正值中國史學界對明治維新的資產階級革命論展開熱議之際,“近代化論”在日本學界隆重登場了。1960年“近代日本研究會議”召開,史稱“箱根會議”,該會議提交的論文相繼在《思想》雜志1960年的1月號、4月號、5月號和6月號上發表。WW羅斯托的《經濟成長諸階段——一個非共產主義宣言》一文引起了各國學界的關注。從此,“明治維新——近代化論”觀點在日本乃至世界學術界流行。和田春樹在歷史學研究會與日本史研究會共同編著的《講座日本史》上綜括近代化論各派意見,發表了《近代化論》一文[3]255282。將明治維新作為近代化論的典型例子,是由于美國學者將日本視作處于對抗“全體主義體制”最前線,是守衛“自由制度”的尖兵。在冷戰背景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宿怨,已全然被冷戰橋頭堡的作用感所淹沒。明治維新的日本,并沒有經歷特別大規模的國內沖突,戊辰戰爭的性質中基本找不到階級沖突的因素。憑借明治維新后誕生的新政權的運作,日本獲得了作為近代化主要特征的都市化、工業化、社會化、科學技術化、信息化、官僚組織化和國家的高度集中[3]265。現代社會的成立,西方社會認同的價值觀為日本國民所普遍接受。經濟高度發展,發動過大規模侵略戰爭的日本從廢墟中復興,占據世界強國俱樂部一席之地。日本的戰爭責任在近代化論的贊美聲中被嚴重稀釋。一大批進步史學者和社會學者并不認可這種“近代化論”。武田清子所編論文集《近代化論的視角》,重視世界各國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發展階段,并提倡超越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將其稱之為“現代的近代化論”并示以拒絕的態度。

北京大學教授羅榮渠先生的力著《現代化新論》,其研究趣旨全在于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一種理論工具。他的現代化論有兩個顯著特征:在進行一般理論探討時,除了對西方理論界的現代化流行觀點一一加以點評之外,還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內涵的現代化思想;在社會變遷的范式中討論現代化社會變遷,創造性使用了漸進性微變、突發性微變和創新性巨變、傳導性巨變等概念,將慢變、快變和量變、質變有機結合,張弛有度地對從中世紀到近代和現代社會的變遷類型加以適當的詮釋。在筆者看來,羅榮渠先生的社會變遷論對于分析明治維新是十分有效的,作為理論研究個案,現代化新論的成功闡論,在于恰當地守衛了純粹的學問立場,因而為社會變遷研究提供了理論空間。

現在還必須回過頭來討論在日本史學界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絕對主義王權說。從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后半期,出現了野呂榮太郎、山田盛太郎、平野義太郎和遠山茂樹、井上清以及芝原拓自、田中彰前后三代代間有重疊的講座派學者。他們的大量著述,不斷豐富和完善著明治維新絕對主義王權說的學說思想。絕對主義王權本來是歐洲中世紀封建國家向近代國家過渡的政治形態,代表著歐洲民族國家的初級階段。歐洲中世紀君主從為稅收而顛沛流離般地四處要錢的名義君主,過渡到“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絕對主義君主,是由于封建主階級為守衛既得利益而新興貴族為爭取政治地位形成殊死抗爭局面,兩方都愿意向君主尋求支持而造成的。江戶時代的舊藩主大名以及在工商業中成長的有產者階級,大致可與之相比附。然而,明治憲法規定的天皇“萬世一系”的統治權,同歐美封建主義晚期擁有獨占性最高權力的絕對主義君主,畢竟有性質上的區別。絕對主義王權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于一身,還是軍隊的最高統帥。明治天皇雖然也因擁有“神格”而集統治權于憲法規定的“天皇”一身,但重要的是,“國務大臣的副署權”在西歐絕對主義君主身上是看不到的。英國和法國大革命甚至對絕對主義君主進行了肉體消滅,但明治維新催生的是“萬世一系”天皇,他因神圣不可侵犯而被束之高閣,處于“不親政”的地位。絕對主義君主之下往往會有各類等級會議,而天皇之下卻是近代國家機器在忠實運轉中。羽仁五郎和伊豆公夫曾共同撰文說:“此絕對王政以地主(與其說是封建的毋寧說是高利貸商業資本)與資產階級(政商)的一部分為階級基礎,在廢除舊制度、打破封建生產關系、推翻舊勢力統治的同時,強行進行剝削農民的資本原始積累,發揮了將高利貸資本和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的功能。在這般變革中,絕對王政的地位,往往容易被理解為推動了自上而下的革命,但實質不過是實現了階級基礎的必然要求而已。在階級對立的斗爭過程中,或對舊勢力(諸侯、家臣團)發動攻擊或妥協,或對真實的被統治階級貧農、無產者、城市小資產階級的鎮壓、讓步,所有一切復雜形態,都反映在絕對王政主導的復雜過程中。”[4]5講座派代表學者將明治政府主導的改革完全納入西歐絕對主義王權形成的基本前提的設定中,其與實際情況的差異,充分體現了其理論的主觀性。

那么,講座派學者為何回避使用“資產階級革命”的概念,而要用“絕對主義王權”的概念呢?平野義太郎撰文寫道:“明治維新并不直接意味著資產階級革命——有產者集團奪取政權。對于舊封建統治者來說,它只是資本家或者資產階級地主的統治權初步形成的劃期性的社會變革。”[5]3這里所強調的“初步”,應當是說絕對主義王權階段處于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發生以前。然而,眾所周知,英法革命均對“絕對主義”君主進行了肉體消滅,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卻誕生了“萬世一系”的天皇。“絕對主義”與“萬世一系”之間,在日本近代史上找不到可與之匹配的特定時期。這是“絕對主義王權說”所無法解釋的。

然而,講座派學者的明治維新觀,在為滿足絕對主義王權形成的經濟條件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細致的調查和理論論證。伊文成先生在分析“日本資本主義論爭”史時,指出“二七年綱領”和“三二年綱領”圍繞討論革命目標相糾葛時,“絕對主義”說更適合日本共產黨(許多講座派成員均是日本共產黨黨員)將革命目標鎖定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亦是有充分說服力的[1]10。

沉寂多年的明治維新研究,近年來出現了升溫現象,其中有學者通過對清末維新派的明治維新觀考察,去透視中國日本研究的得與失,主張“異中求同”往往阻礙“同中求異”,“誠求而善學”才能真正有所學,從而促進中國日本研究的深入發展和水平提升[6]。

二、如何認識尊王攘夷

在對明治維新的過程進行梳理時,大部分學者將1860年的“櫻田門事件”作為考察的起點。17名水戶藩士和1名薩摩藩士以城樓鼓聲為號,殺死大老井伊直弼。這些以“草莽”自稱的志士發布《斬奸旨趣書》說:“草莽之吾輩,目睹此等奸臣日益攪亂將軍政道,為夷狄所制,此禍迫在眉睫,系天下之安危,因此申明大義替天誅之”。[7]23井伊直弼是《安政條約》簽訂后政局的主持者,發動“安政大獄”誅殺吉田松陰等志士。在“草莽”志士看來,“今日之幕府諸侯皆已成醉人,無扶持之術,非草莽崛起無所望矣。”[8]337吉田松陰說:“三千年獨立不羈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縛,凡血性者豈能忍視之乎?如不奮起拿破侖之勇高唱自由,則腹悶難醫”[8]338。為此,他大力倡導“尊王”論,呼喊“以天下為己任,以死仕奉天子,打破貴賤尊卑,乃神州之道。”[9]31可見,“櫻田門事變”前后,尊王攘夷明白無誤地含有尊皇、反幕和捍衛民族獨立的意味。

尊王攘夷運動是由下級武士中的知識精英提供思想武器,許多武士在這種思想感召下攜刀投身加入其內。若對明治維新的過程稍加回顧,武士是參與者,武士中的精英是發起者和領導者。但是,不管是絕對主義王權論者,還是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論者,似乎都有意無意地回避了這一簡單事實。按筆者主觀思忖,即若重視武士的作用,則不利于其明治維新論的闡發。誠然,武士后來被明治政府的改革政策所揚棄,但武士精神卻被包括許多政客在內的日本人所傳承。問題在于:武士從階級屬性而論,無疑屬于封建主階級之一階層,如若放棄對武士精英的思想意識作實事求是的評價,那低估武士作用就是最簡單省力的辦法了。

日本史學家井上清在其代表作《日本現代史:第1卷·明治維新》中討論“尊王攘夷”時說,“武士、地主、商人們的改革勢力,在攘夷這個反動口號之下開始有全國性的結合。(中略)這真是進步與反動勢力的奇妙結合與對立”[10]119。這里的“反動勢力”恐怕指的就是武士,因為“他們怕資本主義列強會奪取他們自己要向人民征收的租稅”[10]120。對“反動勢力”批評而產生的惡感,也得到了“夷狄”的認可:“完全不能承認人民對外國人抱有惡感與敵意。因為施行侮辱和威脅的是插兩把刀的家伙,也只限于這個階級。大名、高官之中……已經有人看到一切對外貿易與交際中都含有革命的種子”[10]121。既然被西方文明人所唾棄痛罵,那么“由此可見,攘夷論在根本性質上是最反動和封建的”[10]122。

井上清的“尊王攘夷”觀,受當時被占領的現實與講座派的主流觀點所限定,直接將武士簡單界定為封建主義的代表,這種處理方法,對西鄉隆盛之流迷戀武士道“義理”者可能有效,但對大久保利通、本戶孝允、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等人來說,有些說不通。正是這些人物,在天皇名義下,將日本資本主義確立并推廣開來。在這樣的邏輯下,幕府同意與西方各國簽約,就成了可以理解的無奈之舉:“哈里斯利用幕府這種恐懼心理,于1857年7月威嚇下田奉行說:如果將軍不直接收下大總統的親筆信,日本就會遭遇中國一樣的命運,并且不止美國,連俄、法、英等國都已托我負責”[10]124。在美國的恫嚇下,幕府受了這種壓力,終于被迫締結條約[10]124。

講座派學者的這種尊王攘夷觀,是在不平等條約已經簽署的背景下展開的,但認真追溯尊王攘夷的思想源流,人們更多的記憶是會澤安的《新論》(1825年)和藤田東湖的《弘道館記述義》(1847年)。兩人共侍水戶藩主德川齊昭。在這兩部被吉田松陰和西鄉隆盛贊嘆的著述中,兩人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尊皇”和“攘夷”主張,這也是水戶藩有17名藩士參加“櫻田門事變”的思想背景。

在《新論》中,會澤安開篇便寫道:“而今西荒蠻夷,以脛足之賤,奔走四海,蹂躪諸國。眇視跛履,敢欲凌駕上國,何其驕也。”《新論》共有五論:國體、形勢、虜情、守御、長計。其中,國體論分上、中、下三篇,講天神之孫建神國日本,要尚武強國,振興農業富國。“天祖肇建鴻基,位即天位,德即天德,以經綸天業,細大之事無一非天者。比德于玉,比明于鏡,比威于劍(中略)。天胤之尊,嚴乎其不可犯。君臣之分定而大義以明矣。”正是這種尊皇名分論,本應定位于反理性“國體”觀,因其主旨是“尊皇”,且內含批評幕府之意,沖犯幕府忌諱,故成禁書。會澤安寫此書的契機,因其作為通詞處理1824年英國船在大津登陸索要薪水事件受到刺激,于1825年著成。其核心思想可表述為:尊崇皇室、富國強兵、鎖國攘夷。藤田東湖是《弘道館記》的實際起草者,著《述義》的目的,是闡發《弘道館記》的真意。“蓋有天地則有天地之道,有人則有人之道。天神,生民之本,天地,萬物之始。生民之道原于天地而本于天神,亦自明亦。”天神乃萬物之本,與會澤安的“尊皇”思想無有二致。“道”每每在《述義》中呈現,時而為皇朝之道、大和之道,時而為神道、皇道。將“道”作為宇宙根本準則,由此派生“忠孝一致”的思想,警戒自己,示范他人。效忠主君,效忠天皇。怎樣才能做到“忠孝”?“其要有三,曰敬神、曰愛民、曰尚武”,其最終歸宿是“尊皇攘夷”。《述義》中明白無誤展示的尊皇思想,被西鄉隆盛稱譽為“盜賊先輩”。其反幕志向躍然紙上[11]3052。

“尊王攘夷”是對中國古典經驗的借用。“平王東遷”周天子權威失墜,諸侯爭雄而邊境族群乘機入侵。齊桓公得管仲輔佐,改進治國方針,國力增強后,適時打出“尊王攘夷”旗幟,以諸侯長身份,挾天子以討天下不恭諸侯,并發動攘夷狄戰爭。從會澤安和藤田東湖的著述來看,尊崇天皇是其初衷,但直言“尊皇”會將其反幕意圖赤裸裸暴露于外,故而引援中國春秋齊桓公的做法,乃盡量回避幕府懲罰的策略。被幕府尊為御用學問的理學家朱熹也說過:“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尊王攘夷”的內實意思,就是像幫助齊桓公獲得諸侯長身份的管仲那樣,使桓公得以率天下諸侯驅逐夷狄。

“尊王攘夷”就是尊崇天皇,拒絕夷狄。殖民主義的本初目的,是搶奪財富、寶藏、人口和資本輸出,但它可能將工業文明和近代制度在無意識中向被壓迫民族、國家和地區播散。客觀效果帶有積極意義,但也不能掩護其動機的罪惡。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后果》中說:“當我們把自己的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因為它在故鄉還裝出一副很有體面的樣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2]74殖民侵略及其后果被馬克思形容為“人頭做酒杯”與“甜美的酒漿”[2]75。

從明治維新之后近代日本國家的所作所為來看,會澤安和藤田東湖的尊皇論和攘夷論,幾乎就給出了指導思想。故而,講座派分析“尊王攘夷”的方法,不是出于闡論自己觀點的理論需要,就是對歷史的連續性作了硬性切割。雖然在明治政府成立后,尊王攘夷思想被改革政策所無視,但其思想的內核可表述為神授的大和國家不可能被蠻夷的“脛足”所欺侮,自始至終在近代日本的國家主張中得到展示。仔細吟味一下德富蘇峰、大川周明、石原莞爾等一干明治、大正、昭和的外擴論者的言論,就很容易發現其中的承繼關系。

三、以民族主義為鮮明

性格的國家意識近年來,日本史學者們越來越傾向于是“黑船”帶來的“外壓”最終導致了明治維新大變革。在1853年培里“來航”之前,印度淪為葡、荷、英、法等國殖民地已長達300年,而中國清朝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地賠款也歷歷在目。“外壓”是外國外族施加的,江戶日本人的首要反應也應當是民族和國家生存的危機感,主觀上對“尊王攘夷”做階級階層分析,客觀上卻總有與事實背離之感。

在這里,首先要分析“尊皇(王)”產生的思想背景。江戶幕府建立后,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和關白二條昭實連署發布的《禁中并公家諸法度》第一條稱“天子御蕓能之事第一乃御學問也”。《公家諸法度》明顯含有對天皇和朝廷施加監督和行動限制之意。在京都所司代的監視下,天皇處于內宮一步不出狀態中。在政治、經濟處于幕府雙重掣肘之下,天皇和朝廷偶然也有反感之意。1627年突發的“紫衣事件”是為一例。1613年,幕府為限制朝廷與佛教界的關系,制定《敕許紫衣法度》,1615年制定的《公家諸法度》也重申了這一規定。紫衣者,紫色袈裟是也,自古以來德高望重的高僧可獲朝廷賜給,朝廷憑此也可獲一筆收入。1627年,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以朝廷未向幕府咨詢就私自向大德寺、妙心寺十數僧人頒賜紫衣為由,宣稱賜予無效。京都所司代板倉重宗將朝廷所頒紫衣盡數沒收。對此,朝廷表示強烈抗議,大德寺、妙心寺高僧們也向幕府提出抗辯書。幕府將反抗的高僧處以流刑,并再三強調幕府法度優先于天皇敕許。當事者后水尾天皇盛怒之下,讓位于年僅7歲的明正天皇(史稱稱德天皇),之后又一位女帝誕生。數年后,幕府頒大敕令,寬宥了參與事件的高僧,紫衣也回賜大德寺、妙心寺的僧人,但紫衣事件充分說明了將軍與天皇近乎天然的不諧關系。

18世紀中葉之后,隨著“正德之治”落下帷幕,鑒于財政困難危殆政局,幕府在百年間連發享保、寬政和天保改革。為挽救幕政,許多學者紛紛建議幕府從調整天皇朝廷與將軍幕府關系入手,可使幕府政權重獲正當性,但言辭之激烈,是出乎想象的。本居宣長于1786年書成《玉匣》一篇,稱“東照神宮(家康)不循為臣之轍,故如何維持政權乃當下課題,絕對權威既已失墜,為謀求權力永續當作種種嘗試”[12]198。所謂種種嘗試之下,是建議將軍向天皇請求“委任”。同樣的話題,中井竹山在《草茅危言》這篇呈遞幕府的上言書中說得更加直接:“建議圣天子(天皇)委任關東(幕府)治世,可開啟中興隆治,以積年之功剔除宿弊,是乃千載之機會”[12]197。儒學者、國學者不約而同地建議基于儒教原理,以大義名分整理君臣關系。作為國君,天皇理當受到尊崇。這種“委任”主張,不同于“征夷大將軍”敕許慣例,明顯考慮到在民心不定形勢下,向天皇沾取“神威”,可安度一時窘狀。

主張回歸孔子原典的古學派和主張回歸《古事記》的國學派,對幕府的御用學問朱子理學的排斥日甚一日。思想界的這種動向實質與社會的人心向背互為表里。1774年,勘定奉行神尾春央決定增收年貢以解幕府財政之難。畿內地區農民數千人向大坂奉行所請愿陳情,待到向京都所司代遞交請愿書時,聚合農民竟達2萬余眾。農民和學者一起,反對幕府施行的天皇隔離政策,要求按古來傳統秩序,全體推崇天皇的至高地位。以至于曾任幕府老中的松平定信于1826年以“天命說”為根據著《國本論》稱:“天未能直治天下之民,故立大君以輔治。大君未能獨治,故立諸侯以分治。諸侯所以治民,乃天命之處有大君之命。是故所奉之職乃天之職,所治之民乃天之民。”[12]202天子——將軍——大名的排序,充分說明了幕府高官也有朝廷委任幕府治世方能建設安定的朝幕關系的想法。上述簡單的梳理,已不難窺見“尊皇”思想的歷史傳統和現實需要。

直接將明治維新視作“武士革命”的美國史學者安德魯·戈登,曾任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賴肖爾日本中心主任,他在《現代日本史》中,提到了一些不為我們熟識的史實:(1)17世紀末,水戶藩主德川光國每逢新年,必身著朝服,向京都膜拜,并念念有詞道:“天皇為君,當今將軍為德川一族之長”;(2)熱衷于尋找論證純正日本文化的本居宣長所建“國學”,影響巨大。他的學生平田篤胤將其思想政治化,并與農村的信徒間建立密切聯系。遍布全國的國學信徒們在平田引領下,將自己侍奉效忠的對象轉化為“日本”,為超越德川體制,建立舉國一致的統一國家準備著思想條件;(3)德川幕府中后期,發生過幾次全國規模的朝拜運動,民眾大量涌向伊勢神宮,祈求福蔭。1771年的一次達到200萬人,1830年達到500萬人。這種規模的團眾朝拜,每60年會發生一次,其本身并不具備革命意義,但卻表達了希冀變化的熱望[13]6268。美國學者也提到了幕府行將垮臺前的“這不好嗎”運動,這些考察,注意到學術界主張在普通人群中產生的共鳴,是具有說服力的。

所有以上提到的史實,初始是處于無意識狀態的,但最終都明白無誤地共同指向一個目標,即打破藩界,厭煩德川氏再統治下去,希望在天皇之下建立統一國家。“一君萬民”的國家意識已經初步成型。日本人的這種國家意識,是以民族主義為特色的;而這種民族主義是以神授國家至高無上性為意識形態的。因此,當培里來航后,武士們的反抗必然本能性地體現為“攘夷”舉動。安政大獄后,1860年的“櫻田門事件”;1861年的美國公使暗殺計劃和美國公使館燒打事件;1862年的生麥事件;1863年的下關外國船炮擊事件;1864年的禁門之變和池田屋事件等等,凡這些事件均具備尊皇、攘夷和反幕意義。講座派學者稱之為“魯莽”的攘夷會招致“外壓”進一步加強,導致日本也難逃鴉片戰爭后的中國遭遇的厄運。

此后的進程,由于武士中的精英分子強勢介入,糾正了“魯莽”攘夷可能導致的危險性。1864年,真木和泉等制定爭取天皇的“奪玉”計劃(這計劃后來在政爭的最后階段成功實現);同年,高山晉作在長州藩建成軍事倒幕體制;1866年,坂本龍馬促成“薩長同盟”;1867年,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控制了薩摩藩的大權,坂本龍馬在從長崎赴京都的航途中提出“船中八策”,大久保利通等人達成“薩土盟約”,主張將軍應奉還大政,該年年底,大久保與巖倉具視發動“王政復古”政變。此后,西鄉隆盛、坂垣退助、大村益次郎等先后指揮倒幕派軍隊在戊辰戰爭中打敗了幕府軍隊。精英武士領導的倒幕戰爭大獲全勝,是以下級武士屢屢發動的“尊王攘夷”行動為基礎的。魯莽的攘夷為精英的倒幕搭建了表演的舞臺。

新政府一成立,日本就從半割據狀態中解放出來,天皇在新政府成立期間所完成的一系列國事行為,證明他必定會被置于新國家權力的最高地位。天皇仍然無機會對政府政策作出贊成或反對態度,但新政府刻意安排“巡幸”讓日本國民開始接觸到此前為幕府的隔離政策所禁錮的天皇身姿。一君萬民國家形成,新國家在下述一系列范疇打出了體現自己意志的政策:

1日本必須從傳統東亞國際秩序中擺脫出來。1871年《中日修好條規》的簽訂,從法律意義上宣告日本成為基本具有獨立外交權的國家,同時也宣布日本將模仿西歐諸國對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推行條約外交。此前論者經常談到日本因《中日修好條規》獲得了與清朝的對等地位,無形中下降了李朝朝鮮的國家等級。但后來的歷史證明,日本徑直模仿西方強國做法,制造“江華島事件”并簽署了不平等條約。在此之前,明治政府已經將對馬、松前、長崎、鹿兒島四口岸的外交權收歸政府管理。

2邊境地區內地化和邊境劃定政策。1875年,據樺太千島交換條約劃定北方疆界,后來在北海道設開拓使和頒行北海道土人保護法;1876年,宣布領有小笠原群島;1872年設琉球藩,1879年改稱沖繩縣。邊境內地化政策以及隨之推行的邊境劃定,是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標志。

3文明開化政策的含義頗多,但同本文連結的意義在于:日本拋棄傳統精神文化產品,開始逐步接受近代國家普遍認可的由西方列強提供的近代精神產品。這包括自由貿易理念及政策、西方的憲政原理以及推廣英語教育。

4殖產興業政策。扶植、示范、養成近代產業,推動產業革命,日本農業經濟比重逐年下降,向近代工業國家接近。

此外,還有近代教育政策和軍事政策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明治政府領導人始終將西方壓力控制在“強制性貿易階段”,并通告條約各方,條約既簽則必嚴加遵守。甲午戰爭后,日本成為法權稅權都獨立完整的國家。

結語

“一君萬民”的近代國家形成,結束了長期半統一半分割和鎖國的政治局面,日本必須同以西歐為代表的世界各國展開交涉。邊境意識、外交意識、文化意識、經濟發展意識等,可綜合視為近代日本的國家意識。在崛起和“雄飛”海外意志的驅使下,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完成了富國強兵的目標。及至20世紀之后,日本躋身世界強國。伊藤博文等人創造性地運用憲政原理,將天皇改造成因權高位重而不必親政的近代君主。天皇的功能,就是源源不斷地為國內建設和發動對外戰爭提供精神驅動力。由此可以判斷,明治維新將千余年的日本歷史承上啟下地連結起來,至今,仍可在日本的種種政策行為中覓得在天神國家思想支配下的民族沖擊力。近代日本在國際政治的叢林中真的成為一匹可以爭食的猛獸。在這樣的視角范圍內討論明治維新,或許大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具有“生產性”的詮釋方法了。

[參考文獻]

[1]伊文成,馬家駿,朱守仁,等.明治維新史[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198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歴史學研究會,日本史研究會.講座日本史:第9卷[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0.

[4]羽仁五郎,伊豆公夫.明治維新の制度變革[C]//平野義太郎.日本資本主義発達史講座:5.東京:巖波書店,1933.

[5]平野義太郎.明治維新政治支配形態[C]//羽仁五郎.日本資本主義発達史講座:3.東京:巖波書店,1932.

[6]劉岳兵.清末維新派的明治維新論及其對日本研究的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2017(4):36-41.

[7]高木俊輔.明治維新草莽運動史[M].東京:勁草書房,1974.

[8]日本思想大系:54[M].吉田常吉,等校注.東京:巖波書店,1978.

[9]山口縣教育會.吉田松陰全集:第3巻[M].東京:巖波書店,1934.

[10]井上清.日本現代史:第1卷·明治維新[M].呂明,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6.

[11]周頌倫.《后期水戶學的巨擘——會澤安》和《尊王攘夷的儒學家——藤田東湖》[G]//日本歷史人物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

[12]歴史學研究會,日本史研究會.講座日本歴史:第15巻[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5.

[13]安德魯·戈登.現代日本史[M].李朝津,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

[責任編輯孫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欧美在线伊人|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韩国福利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欧美性久久久久|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另类专区亚洲| 国产黄视频网站| 婷婷激情五月网|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jizz|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日本91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91亚洲视频下载| 九九九国产|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视频|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欧美a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久久人体视频|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成人韩免费网站| 亚洲无码电影|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