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
【摘 要】新舊動能轉換是廣受關注的熱點問題,農業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踐中“三農”工作面臨的又一個全新課題。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含義及意義,其面臨的新形勢和問題,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可行性措施。以期為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理論依據。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is a hot topic of concer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it is also an absolutely new subject in the practice of "three rural issues" work.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the new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t faces, and the feasible measures for speeding up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in agriculture and speeding up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新舊動能轉換;問題;措施
【Key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problems;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7-0050-02
1 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含義及意義
1.1 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含義
新舊動能轉換,簡單來說是指培育新動能,改造舊動能。新動能是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形成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包括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農業動能轉換,就是農業逐步擺脫對要素粗放投入等傳統動能的依賴,依靠改革創新、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等培育新動能,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是一個從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到騰籠換鳥、無中生有的接續的過程。
1.2 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意義
農業發展問題是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農業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是實踐中“三農”工作面臨的又一個全新課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并成為該文件的主題。從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關于“三農”問題的新要求可以看出,我國推動農業發展的政策思路有了很大變化,由表及里,由治標到治本,由局部到全面。在新時期,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矛盾發生變化,我們就要直面這些矛盾提出符合新時期農業發展的新政策,探索切實可行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問題的提出,表明我國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認識更進一步,新時期發展動能比轉方式、調結構更基礎、更緊要。如果發展動能出問題,即便方向正確,也會行之不遠。
2 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人力資本下降
過去30年,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極大地解放了農業生產力?!胺帧笔沟萌藗兲岣吡烁苫畹闹鲃有?,作用明顯,但“統”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主,僅靠有限的土地不能養活全家,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誰來種地”問題已成為農業發展的很大制約因素。
2.2 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
主要是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不緊密,鏈條短,附加值不高。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又發育遲緩,對產業融合的帶動能力不強,而且創新能力較差,不具備開發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的能力。
2.3 農業質量效益低,品牌意識不強,農產品競爭力弱
很多農民外出務工,農業人力資本下降,使得農產品不能進行深加工,鏈條化,價值低,形不成品牌,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提高農業規?;?、提升農業標準化、機械化、產業化、市場化水平是今后的重點工作內容。
2.4 農村體制機制創新弱
農業農村已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村社會治理等方面都需要加強農村改革事項的銜接配套,提高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從全局上更好地指導和協調各項改革,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的綜合效應。
2.5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
農民收入渠道比較少,除了種地收入就是在外打工收入,社會發展的成果在農民收入方面體現不明顯。再就是財政性收入較少,就業創業面較窄,政府對農民的補貼制度不完善,很多人都享受不到。
3 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措施
3.1 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①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政府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建設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做大品牌,這樣不僅打響了自己農產品的品牌,而且還能讓附近農民來示范基地上班,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②抓好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項目建設。扎實推進與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引進世界先進技術、模式,引導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智慧農業。加快發展“互聯網+農業”,推廣物聯網技術,實現現代大棚、現代種養殖等溫濕度自動調節,生產設備遠程控制,提高生產效率。啟動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實現遠程管理和生產監管。③建設農業產業園。一是現代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的展示窗口,是生態型安全食品的生產基地,是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品種的博覽園,是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二是現代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依托園區這一載體,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推進農業產業化、多功能化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④積極發展農業“新六產”?!靶铝a”是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要深入推動農村“新六產”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休閑觀光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貫通,增加農民收入。
3.2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著力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
①優化資源環境配置。以督察倒逼落實,堅持減肥、控藥、潔田、修復、循環技術路線,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和精準高效施藥技術,大力推動作物秸稈全量化利用,構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生物產業鏈。②積極治理畜禽糞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提出,要解決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各地強化領導,加強考核,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推行標準化清潔生產,全面推行糞污處理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等做好畜禽糞污治理工作。③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節水政策體系。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節水改造與建設力度,同步完善田間節水設施,建設現代化灌區。大力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集中建成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3.3 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
①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要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一批在本行業有建樹、有權威、有影響的農業科技精英人才團隊。同時,還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②加強農業科技支撐。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必須按照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深入推進農業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創新效率??茖W育種,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加快農業發展信息化,促進科技要素帶動資金、人才、信息、管理等其他生產要素向農村聚集。
3.4 加大農村機制體制改革力度
①產權制度改革。要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從實際出發,進行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對于土地等資源性資產,重點是抓緊抓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在充分尊重承包農戶意愿的前提下,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對于經營性資產,重點是明晰集體產權歸屬,將資產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探索發展農民股份合作。對于非經營性資產,重點是探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的有效機制,更好地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務。②健全農村創業創新機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中,農村的創業創新者異軍突起,他們或來自于農村本土,或是返鄉下鄉人員帶著城鎮資源要素回流。一是落實農民創業創新政策。打通創業創新扶持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能落地生根,推動惠農政策和農業農村補助項目等向農民創業創新傾斜。二是結合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職業技能等培訓計劃,培育一批農民創業創新帶頭人和農民創業創新輔導師。三是利用現有工業園區和農業園區,建設一批農民創業創新園,利用村莊、企業、園區和農貿市場,建設一批農民創業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