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公布批準173所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本學年增加學費,不少家長驚呼,“這類學校只為有錢人開設”。
據香港《大公報》26日報道,45所直資學校調整新學年學費申請,全部獲批加費。66所私立學校獲準加費,最高達20%,其中由剛去世的“光纖之父”高錕創立的弘立書院蟬聯全港“最貴”學校,調整后每學年為18.8萬至23.8萬港元之間。65所國際學校獲批加價最高10%。教育局發言人稱,審批時會審視學校財政預算和調整學費理據,并確定學校已咨詢家長及回應其關注。
針對新學年普遍加價,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劉颕欣稱,選讀私立及國際學校的家庭一般經濟條件較好,調高學費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大;至于一般家庭而言,她坦言“聽到學費數字已不會考慮”。
香港中學主要分為四類:官立學校、資助中學、直資學校及私立學校,其中約八成屬資助中學。官立中學經費來自政府,教職員都是公務員。資助中學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政府,由學校法團校董會管理。直資中學享有一筆按符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但可收取學費,可自定課程及入學要求。私立中學由辦學團體自資經營,無政府補貼,收取學費比較高。此外,國際學校指擁有相當比例的外國學生、學制跟香港不同的學校。
弘立書院畢業生家長劉先生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年香港社會愈趨富裕,許多中產家庭將孩子送到昂貴的私立學校。部分家長接受學費一個原因就是入讀需購買“本金券”,本金券雖不能退還,但可在畢業后轉賣。弘立書院近年大受歡迎,本金券價格不斷上漲,劉先生前兩年出售本金券,他已畢業的子女等于是免費入讀。▲
(楊偉民凌德)
環球時報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