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明
摘要:時代的變化和經濟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互聯網時代的誕生。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現代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覆蓋給社會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拓展了人們的知識面,近年來知識的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工作中,促使人們對知識的需求呈幾何級數的速度地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人們快速獲取知識。本文就如何培養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進行了闡述,期望中學生在互聯網時代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實現自己的夢想。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知識轉移
信息技術教學是現代化教學模式一種重要輔助方式,能夠幫助教師與學生快速有效的獲取和處理信息,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知識轉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信息技術教學的誤區
1.1受應試教育考試、課時等方面的影響,社會、教師以及家長更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很多學校的教師不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而是給學生講解說明知識內容,更像是把信息技術課當成了軟件說明書,著沒有把握好信息技術的本質出現了明顯的認知偏差。
1.2國內地域廣闊,經濟發展的也不一樣,經濟發展和地域的差異導致軟件硬件配套條件的不一樣,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的時候因為要考慮到這些不同,再加上編寫完還得進行校對審核、印刷發行等流程都需要耗費時間精力,往往信息技術的發展遠快于信息技術教材的發行。因此有部分信息技術教師覺得信息技術教材的滯后是會耽誤教學進程的,就將最新的軟件技術引入信息技術課堂,認為只有最新的技術才可以說是最頂級的技術,有著明顯的認知偏差[1]。
二、信息技術的特點
2.1實踐性:信息技術是門需要不斷實踐的學科,學生練習和教師教學都離不開上機操作,學生要想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得不斷上機進行反復的操作訓練,才能夠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操作的基本辦法。
2.2更新性:互聯網的發展和技術更新是日新月異,所以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全范圍推廣信息技術課以來,信息技術教材、教學內容也在不斷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更新,目前的信息技術教材將物聯網、淘寶網等信息技術科技的知識也記錄進去了,漸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
2.3應用性: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涉及,日常工作中是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的。比如在我們日常辦公中需要應用到制作表格、程序設計等計算機技術,所以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培養計算機領域的專業人才。
2.4創新性:信息技術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在發展,也是需要不斷創新的,主要目的是讓信息技術科技為人類社會服務。學生在學習基本的flash動畫制作知識和技能不會感到困難,但是想要利用lash動畫制作相關知識創造出優秀一流的作品出來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2]。
三、培養中學生信息技術應用的方法
3.1熟悉人機對話的控件。人機對話并不是指計算機上的語音識別系統的機器人運用人類語言與人進行對話,而是指的是人類在與計算機在程序執行過程中之間的互動。例如我們常見的人機對話的控件是這樣的:單擊“開始”按鈕,會彈出開始菜單,然后選擇自己要執行的程序,單擊“關閉計算機”按鈕,接著彈出“關閉計算機”對話框,請問您是要1待機,2關機,3重新啟動?單擊“關閉”按鈕,這時候計算機在調用關機程序,最后好的,請稍候,這就為你關閉計算機。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軟件其實都是人與人機之間進行的互動過程,計算機上的軟件眾多,所以中學生要學習信息技術不僅是要學習單一軟件的操作還得逐步總結歸納各種人機對話的控件以及種類、特點。
3.2防止好高騖遠,過度追求先進
信息技術軟件是非常多的,在教學時如果教師讓學生對每樣軟件都進行嘗試,這樣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例如在學習VB課程的時候,其實只要熟練掌握VB6.0的程序操作和編程核心思想就夠了,如果讓學生在剛接觸VB課程的同時學習VC、JAVA等先進的程序,對每一種程序都沒有深入學習和思考,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所學的知識,相當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3],最終什么知識都沒學好。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防止好高騖遠,過度追求新穎、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幾種基本軟件,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知識轉移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結語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避免將信息技術課變為軟件培訓課,這樣是不利于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局限了學生的發展,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轉移能力,才能夠讓學生熟練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和必備的信息素養,讓學生能夠插著騰飛的翅膀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知識的世界里翱翔,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學習與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黃燕紅.如何進行初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上旬2013(7).
[3]閻寒冰.信息化教學的學習支架研究[J].教育技術學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