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 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弊釉唬骸吧?,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
從這段話中,可見孔子認為,盡孝包含三個方面:事之以禮,就是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們要以禮侍奉。葬之以禮,就是父母去世的時候,我們要以禮葬之。祭之以禮,就是在祭祀的時候,也要遵循一定的禮儀。
(一)事之以禮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
子夏,是孔子的一個學生。他認為,一個人侍奉父母,就要盡心盡力,要竭盡全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孝敬父母。這是《論語》中關于侍奉父母的第一層意思,孝要竭力。
《論語》中侍奉父母的第二層意思: 就是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為政》)
子游:孔子的一個學生,問老師什么是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養,就是最基本的、能夠提供物質的,能維持生存的。吃飯的時候,有父母一碗飯,這就叫孝了嗎?那家里養的貓啊,狗啊,吃飯的時候,也湊過來,是不是吃飯的時候也有一碗飯吃???如果沒有敬,那怎樣去區別呢?
第三個方面,孝就是順。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
我們侍奉父母的時候,如果父母做事,有不對的地方,作為兒女的應該怎么樣呢?幾諫。
“幾”,是輕微、委婉的意思,婉轉的意思?!爸G”,是勸諫、納諫的意思,“幾諫”,就是要婉言相勸,婉轉的去給父母建議。
第四個方面:唯憂其疾。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保ā墩撜Z·為政》)
孟武伯這個人也來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的回答又不一樣了??鬃痈嬖V他,父母唯其疾之憂。唯其疾,就是僅僅讓父母擔心我們的身體生病,其他的都不要讓父母擔心。
第五個方面:最孝色難。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為政》)
子夏,有一天又問老師什么是孝?老師告訴他,說色難。侍奉父母,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和顏悅色,面帶微笑,畢恭畢敬,這是最難做到的?!坝惺拢茏臃鋭凇?,有家務了,你幫助父母做一做?!坝芯剖?,先生饌,”就是有好吃的,就是先讓他來吃,你以為這就是孝了嗎?這里面最重要的是,色難。
《禮記》里曾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一個人,真正的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自己的父親母親,那么他一定是和顏悅色的。
(二)葬之以禮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論語·先進》)
顏淵,字回,曾被孔子認為最喜歡的學生,感情非常深。顏淵去世了。顏路是顏淵的父親,他請求孔子說:孔老師,您把您的座駕給劈了,拿過來給顏淵做一個槨??鬃诱f:“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有才和無才,都是我的兒子,孔子一直把顏淵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的看待,一樣的親。他說,孔鯉,是自己的親兒子,也死了,而且死在顏淵前面,有棺而無槨,只有棺材而沒有槨。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沒有做官,不做到一定的官,不能按照大夫的身份,來這樣埋葬他,所以,孔子就沒有答應,孔子認為即使是自己最親愛的人去世,也不能違禮,也應該葬之以禮。
(三)祭之以禮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論語·八佾》)
禘,是古代只有天子、皇帝祭祀祖先的時候用的非常隆重的祭禮,我們一般老百姓祭祀的時候,用的是我們老百姓的禮,士大夫是士大夫的祭禮,天子、皇帝是皇帝的專用的,這叫禘禮。
灌,是禘禮中的第一次獻酒,從第一次獻酒以后,我就再也不愿意看了,為什么?因為后面的程序全都亂套了,我不想再看了。這反映出當時魯國社會禮崩樂壞的狀況,也表示了他對現狀的不滿。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學而》)
父親在的時候,要看一個人的志向,志向是否遠大、端正、有志氣?!案笡],觀其行”,父親不在的時候,要看他的行為,看他的做法?!叭隉o改于父之道”以前他父親及祖上留下來的一些好的做法,沒有改變,這個人就叫孝。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孔子說,如果一年就可以了,那你就吃好的稻子,穿好看的衣服,那你心安嗎?他說:安!就是這樣的一個學生,經常給老師這樣的對話。“女安則為之”,說你安,你就去做吧。這句話其實是在訓他!“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睉撌鞘巢桓饰叮改覆湃ナ酪荒?,今女安,那你就去做吧!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論語·陽貨》 )
宰我走了以后,孔子氣得,你看,用了一個嘆號!予之不仁也!,你這個學生簡直是!
但是孔子說的這句話,大家一定要記著,這就是三年的來歷?!白由?,然后免于父母之懷”,三冬三夏,才是娃娃。古人認為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所有人都應該這樣做的,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孝經》里曾說,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孝經》)
這五個方面,從生到死、到祭,三個時間階段,都包含了。包括我們前面,所講的孝的所有方面,應該是一個總結,像生、死、祭,都要以禮待之一樣。
《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論語》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就是強調,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的根本,是天經地義的,是自然而然的。
孝是德之根本,孝是人之根本,孝是一切好的品德的基礎,孝是人生第一課。、
作者簡介:
遲松 男 (1982.08) 學歷:本科 職稱:中小學一級 單位:河南安陽湯陰縣第一中學 研究方向:高中教育、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