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年
在眾多性病當中,對人類威脅最大,死亡率最高的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簡稱艾滋病,英文縮寫AIDS),被稱為“二十世紀的新瘟疫”“超級癌癥”。正因為如此,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也達到了聞之變色的程度。艾滋病真的如此可怕么?其實只要正確地認識它的發病特點和傳播途徑,就完全可以不被感染。
前一段時間從電視看到這樣一件事,一個小伙子在被確診患有艾滋病后,他的家人、親戚、朋友都不愿接近他,在他住院期間也沒有給予幫助,這使得小伙子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當他的一位醫生朋友來給他送飯時,他故意往其身上吐了一口痰,出乎他的意料,朋友并未生氣,而是勸他要好好吃飯,積極配合治療,有什么困難盡管說。事后小伙子表示,如果那位醫生朋友也像其他人一樣不理他,他很可能就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難道這位醫生就不怕被傳染艾滋病么?當然怕!但是他知道艾滋病病毒(HIV)不會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播,也不能經由水、食品和未經消毒的餐具傳播,也就是不能通過消化道感染,所以才能處之泰然。
那么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呢?
第一是性傳播,即異性或同性間的性接觸,包括生殖器、肛和口的性接觸;
第二是經血液傳播,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注射器和針頭(靜脈吸毒者多人共用一個針頭);另一種是輸血或血液制品有艾滋病病毒污染;
第三是圍產期母—嬰傳播。
那么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會出現哪些臨床表現呢?
1.急性感染期:可出現全身疲倦、肌痛、低熱、淋巴結腫大、多汗、關節痛等,持續1周左右而自愈。急性癥狀出現之初,血清抗體陰性,癥狀消退時,血清抗HIV抗體開始轉為陽性。
2.無癥狀持續帶毒期:絕大多數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開始時都沒有任何癥狀,時間從數月至數年不等,但血清抗HIV抗體陽性,故為主要傳染源。
3.艾滋病相關綜合征:持續性淋巴結腫大、長期發熱、體重明顯減輕、持續性腹瀉、口腔鵝口瘡、皮膚真菌感染等,經半年到一年發展成艾滋病。
4.艾滋病:日漸消瘦、疲乏無力、發生各種機會性感染(由平時不能致病的病原體導致的感染,提示機體免疫力低下)和惡性腫瘤,或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凡是懷疑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應在感染后4~12周去有條件的醫療單位做血清學檢查,在此期間內不能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不能獻血,女性不能懷孕。如果檢查結果是陰性,應該在12周后復查1次,仍為陰性可基本排除被感染的可能。而一旦被確診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則應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并杜絕上述可能導致疾病蔓延的危險行為,同時積極配合治療,以延緩病情的惡化,從而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當然也有少數人雖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仍能長期存活,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各種免疫功能也都正常,只有抗HIV抗體是陽性。
目前在我國性病的發病人數逐年增多,而性病給家庭、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不可估量,因此要控制性病的傳播,就要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杜絕不潔性行為,推廣使用避孕套,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對餐飲、飯店、旅館、歌廳等部門的管理,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體檢。發現或懷疑有性病后應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和接受治療,切不可有病亂投醫。總之應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減少性病的傳播,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