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 LIU
摘要:文藝復興之后,歐洲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更追求自然。但是在教會的影響下,當時的裸體藝術并不被當時的人們接受,隨之資助的投入也越來越少,新潮運動的熱潮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羅馬天珠教廷的威信,打破了由天主教廷統治的傳統西方文藝禁錮,予以文藝解放,因而在那個時期各種藝術形式,以及風格流派涌現出來,世界藝術的發展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姿態。而巴洛克藝術就是在這個時期發展并形成的。
關鍵詞:巴洛克藝術;巴洛克園林;宗教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067-01
一、巴洛克藝術及其特征
文藝復興后,藝術家的創作更加偏向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美學,追求藝術形式上的嚴謹,這些藝術作品一般都以自然為基調包含人文情懷,所產生的藝術作品都有著優雅、穩定的藝術特點,比例要求苛刻。在這種大環境下,巴洛克時期色彩更加豐富多樣,表現形式也更加熱烈、充滿藝術家的激情。“巴洛克”這種藝術流派被看做是異類,“巴洛克”這個詞在意大利文中是形容奇形怪狀矯揉造作的意思,多包涵貶義成分,最初人們用“巴洛克”這個詞匯來嘲諷這種藝術流派,這其實與他誕生的背景是分不開的,巴洛克藝術在某種程度上是階級的產物,他是天主教統治地位權勢的象征,最開始只有像西班牙和意大利這種受宗教統治比較嚴重的國家出現了這種藝術形勢,它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建筑、繪畫和雕塑等方面。在華麗的藝術作品下,已經遠離了人文主義本身,代表了宗教利益,也在表面上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需求。
巴洛克藝術重要的特征是強調作品設計的主次關系,運用動態的手法突出設計的中心,旁邊加以華麗的裝飾突出形式,再加之光影、色彩、幾何、戲劇等藝術元素的加工形成了一種動態美和靜態美相結合,更注重感官上的強烈感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巴洛克藝術強調對比、主次分明,巴洛克藝術善于用不同的雕塑展現豪華、繁榮的空間氣氛,在各類建筑設計上運用華麗裝飾的線腳,將建筑本身創作成雕塑藝術品,不僅僅外部形象激動人心,所形成的內容也十分的戲劇化,增加了藝術作品的觀賞性。巴洛克式藝術品總在不停的運動著,有著自己獨特的復雜節奏形態,藝術作品中強烈的明暗效果,幫助其與其他藝術作品對比起來更加的動感不羈,在建筑上大量應用曲線、橢圓形等幾何圖案,塑造了巴洛克藝術的最重要的視空間關系處理。
二、歐洲巴洛克園林的整體特征
巴洛克風格園林興起于意大利,隨著宗教的影響傳到法國,并在路易王朝的影響下,在17世紀席卷了整個歐洲大陸。傳到法國之后,伴隨法國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巴洛克園林在那一時刻體現了新的君主統治思想,新的園林形式層出不窮,巴洛克風格園林也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明確自己風格。
巴洛克園林延續著巴洛克一貫的風格——主次分明,內外通過不同的主要雕塑或者環境來控制全園林的氛圍,在這些主要雕塑、水景、構筑、建筑、甚至是人工化的植物景觀的組合下,形成巴洛克獨一無二的風格,用主要景觀作為主線引導觀眾的視線,利用景觀的疊加增加景觀的深遠感和動感,將傳統要素和現代手法重新組合展現給觀眾。
當然在巴洛克的園林中我們也能看到曲線元素的廣泛使用,例如漢普頓宮的半圓形廣場,以弧形作為主要的建造要素,強調場地的動態和曲線美。在園林中運用地形高差的起伏變化,其中最妙的是將水景與靜態園林相結合,產生一動一靜的反差,展現巴洛克建筑的熱情。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進行欣賞,我們會發現雖然現存的巴洛克建筑十分的豪華,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每一座園林都耗費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也展現了與時代相稱的“神性”,這些建筑服務于上層教會和貴族,這是巴洛克奢華外表下不能否認的一點。奢華并不是巴洛克園林的全部特征,圣卡羅教堂就是其中的異類,他是由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家波羅米尼設計的,整個園林是他所有的設計里面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他本身性格的憂郁讓這個設計與傳統的巴洛克建筑不同,他用了不規則的對稱方法,將整個教堂的平面設計的凹凸不平,利用這種不規則的形態,展現巴洛克風格變形美。
三、結語
綜上,如今的藝術家創作出的藝術作品還有很多借鑒了巴洛克的風格,我們無法否認巴洛克風格在推動繪畫、雕塑、建筑以及音樂等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為繪畫以及雕塑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作用,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西區巴洛克藝術的藝術特點,并在造園的過程中通過雕塑、水景、構筑、建筑、甚至是人工化的植物景觀的組合,表現出巴洛克藝術中對比強烈、動態變化、華麗多彩、恢弘壯麗的整體特點。17世紀的園林設計中加入了巴洛克這種新的元素、設計手法、理念、思路。直至今日,都是值得當今的園林工作者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