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拓
摘要:舞蹈藝術作為人體動態的表現形式,構成了人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爭取利益,其實質在于不同程度地影響和控制人體有序狀態的發展。由于人體有序整體特色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又極為豐富多彩,從而表現出人體有序狀態的后天選擇空間異常寬廣。根據學生身體不同的特點,舞蹈教學對不同項目也要表現出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舞蹈教學;幼師能力;地位
中圖分類號:J72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52-01
一、前言
舞蹈是一門用肢體表現美的特殊藝術,需要有特殊教學能力。所以舞蹈教學中,既要運用普通教育學的一般規律,也要遵循舞蹈教育的特有規律。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總結和提煉舞蹈教學能力,成為了擺在每一個舞蹈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教學的舞蹈教學計劃是提高教學能力的基礎
舞蹈教學計劃,是教學的起始,是由培養目標招生對象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及教學時間安排等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教學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因此舞蹈教師應在系統科學的思想指導下,對構成舞蹈教學活動的諸要素進行綜合,對整體進行規劃安排,對所教內容進行認真分析,了解學生智能和體能的需求量。
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確定課程的目標任務,應施行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并預測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與可能達到的教學效果。課前還應了解和掌握學生意志、品德、智力、體能、心里等方面要素,以及場地課安排等問題。總而言之,舞蹈教師應全面、周密地考慮、分析每一個教學要素,使所有教學要素在達成相對一致的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實現最佳的配合,成為協調的統一體。
三、舞蹈課的“一體化教學”是提高舞蹈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所謂“一體化教學”,從廣義上講,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講課與訓練相結合、學以致用。從具體地說,就是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采取多種教法,以技能訓練為主設置教學單元,集中時間講練同一教學內容,將理論認識的講解、驗證理論的實踐和培養技能的訓練,三者集于一堂,融為一體,靈活運用順利完成引起動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識——體高能力這五個階段的教學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指出:“任何思想,或任何問題,任何一種知識都能夠用簡單的形式進行描述,使任何特殊的學習者都能用一種可認知的形式去理解它。”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學校和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把知識轉變成學生都能夠理解的結構,并以一種最佳的順序去安排這些結構。因此,“一體化教學'可以較好地運用在舞蹈教學上。
“一體化教學”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一方面在于教師必須理解學生情況,透徹理解教材,清晰教材的重點、難點,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差異。為此,舞蹈教師應努力鉆研教學大綱,細致分析教材內容,對本次課的教材內容進行思維中的再加工,從而形成“一體化教學”計劃:另一方面,舞蹈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任何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掌握必須通過學生的努力方能實現。從課的組織開始到課的結束,各部分教學過程的安排,都應服務于主要教材的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引導性和針對性,并注意選擇、設計教學過程中的“興奮點”,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心態中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實現“一體化教學”的目的。
四、舞蹈教學中主體-性和外源性的統一是提高舞蹈教學質量的基本方法
注意學生在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是現代教育的突出特點。但凡事都得辯證地看,不能把學生主體推向任其自然地自我發展地陷阱里,要注意主體性與外源性的統一。所謂“外源性”,是指人要依靠環境、依靠教師和學生等其他人的外圍指導和影響。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還要充分發揮教師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教師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事業心感染學生,并保持自己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在一個教學班里,總會有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在課上表現得信心不足或缺乏興趣,對這一類學生切不可放任自流,否則面向全體的舞蹈教學就難以得到有力的貫徹。要通過主體與主導交流,并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把重點放在學生的“發展”上,從而幫助學生從狹隘走向廣闊,促進學生主動性、適應性、創造性的發展。
五、結語
總之,從舞蹈教學角度看,教學作用實質在于促使人體有序狀態向舞蹈化的目標方向發展,以求在特定時間內達到特定的狀態。現代科技對舞蹈教學的滲透,我認為核心是“訓練科學化”。“訓練科學化”是指在教學的全過程,應用科學理論、科學方法、科技成果達到訓練的度量化和科學化標準的有效訓練。一個觀念更新變革,它要求人們從傳統教學的模式中走出來,把學科、實效的價值觀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層面,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