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摘要:二十一世紀,我國老齡化步伐不斷加快。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占總人口的16.7%。面對日益增長的老齡化社會壓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與生命質量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本文通過調查研究邢臺市老年舞蹈藝術教育與實踐的現狀,分析老年舞蹈的特點,研究老年舞蹈與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弘揚傳統藝術文化間的密切關系。探索創建以“清風古韻醉夕陽”為主題的老年特色舞蹈藝術實踐基地。
關鍵詞:老年舞蹈;藝術實踐;特色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070-02
老年人在過去的社會工作中為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財富,為當前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國內外老年教育經驗表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舞蹈藝術實踐融合了音樂、美術、表演等多種元素,符合老年人對的精神文化、社會歸屬和生命質量的需求,對促進社會文化藝術市場繁榮,社會和諧,民族昌盛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老年舞蹈與藝術實踐
(一)老年舞蹈的特征
舞蹈是經過提煉、加工、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藝術。老年舞蹈指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愉悅身心,延緩衰老為目的;以節奏鮮明、動作舒緩、抒情性強為特點;適合老年人跳的舞蹈。老年舞蹈具有藝術修養和體育鍛煉雙重價值。
(二)老年舞蹈藝術實踐
老年舞蹈藝術實踐指通過前期的學習排練,以表演的形式呈現給觀眾。通過舞蹈藝術實踐,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得到良好鍛煉,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陳代謝過程,消除大腦疲勞和精神緊張,從而起到休閑娛樂、益智養生,增強身體素質的作用。另一方面,老年人在舞蹈藝術實踐過程中,能夠實現創造美、表現美和傳播美,從而提升藝術修養,實現自我價值。
(三)邢臺市老年舞蹈藝術實踐現狀
邢臺市作為河北省中小城市,老年舞蹈愛好者很多,但受家庭拖累,和缺少活動場地和教學人員所限,老年舞蹈發展緩慢,參加人數少,多為廣場舞,且比較分散。當前除老年大學和文化管理部門成立的舞蹈隊外,還有分散在各社區、周邊縣、村中的中老年舞蹈隊。這些老年人舞蹈學習與實踐情況表現為:(D出于興趣和愛好,有35%左右的老年人在老年大學或藝術培訓部門學習專業舞蹈,參加老年大學或社會各類老年綜藝節目、表演和比賽,展現老年風采。(2)以鍛煉、娛樂為目的,有65%的人參加社區老年廣場舞蹈隊,通過觀摩網路視頻、教學光盤來自學,互相教授,動作業余。在特殊活動日集體報名參加市區綜藝類演出,和邢臺市區企業主要是樓盤開發商主辦的廣場舞大賽。以上老年舞蹈隊和老年大學都缺少創新作品和社會影響力。
二、傳統藝術文化弘揚與老年舞蹈關系密切
在中華五千年悠久文化史中,傳統舞蹈藝術文化具有濃郁的原生態氣息和淳厚的藝術內涵。它形象生動,富有靈性,能使老年人體會到回歸自然的樂趣,養成快樂自然的性情。當前,日益增長的城市老年人普遍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傳統的思想觀念,他們更善于接受傳統藝術文化,老年人通過學習表演優秀的傳統舞蹈,提高了自身藝術修養,傳播和發展了傳統藝術文化,提升自我的生命質量。我國普通中小城市的老年舞蹈有望在活躍并傳承地方文化藝術方面做出成績。未來邢臺市將有更多的老年人開始關注生命質量,走出家庭,參加舞蹈文化、娛樂和公益活動,成為推動傳統藝術文化傳承發展的珍貴資源。因此我們需要創新理念,為邢臺市老年舞蹈探索一個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的特色藝術實踐基地。
三、建設邢臺老年特色舞蹈藝術實踐基地方案
(一)實踐基地選址一古城中心建筑“清風樓”
1.古清風樓代表了邢臺歷代仁人志士的廣博胸襟、高尚情操;是城市滄桑的歷史和民風民情的見證,其文化背景、文化內涵與瞻仰價值極高。自1997年新修建成的清風樓廣場,每年農歷五月十七、十月十八的廟會上,都有鑼鼓、扇鼓、地方戲曲表演等濃郁的傳統文化表演,伴隨著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目前僅留存了廟會的戲曲活動,清風樓現為老城區老年人休閑娛樂聚集場所。為了活躍并傳承地方文化藝術,保證老年人有固定的場地學習和傳播傳統舞蹈文化藝術,實踐基地計劃設在邢臺老城標志性建筑—清風樓廣場附近。
2.場地設施:需要專業舞蹈排練室120平米左右。配備防滑減震的地膠,鏡子、把桿、音響、多媒體設備。以及35平米理論器樂活動室,20平米的更衣室,來保證基地日常學習排練活動。有條件的話,還需要音樂伴奏用的二胡、鼓、竹笛、鑼等樂器。
(二)實踐教學方案
實踐基地舞蹈教學應根據老年人學習舞蹈的特點,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方面制定科學規范的授課方案,確保老年人得到從理論到技能全面認識和理解舞蹈,順利地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
1.教學的方法,應遵循因材施教與循序漸進。選擇特點鮮明、動作簡單、節奏明朗的音樂,特別是帶歌詞的音樂,從單一動作的熟練到組合動作連接,再到全部動作完成。
2.教學內容,應注重理論與技能并重。由于老年人的人生閱歷豐富,對理論知識理解較深刻,因此從提高舞蹈鑒賞力出發,講授舞蹈背景,舞蹈動作,舞蹈表情,舞蹈設計,舞蹈創編等舞蹈專業知識,提高老年人舞蹈藝術修養。在技能方面,首先,選擇適合老年人體質特點的形體訓練,結合芭蕾科學的把桿訓練方法,提高氣質,增強肢體能力。其次,開設舞蹈健身操(融合五禽戲、瑜伽、太極等健身美體動作)達到健身、協調、塑形的目的。最后,選擇一些樸實無華、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民族民間舞。包括邢臺地方傳統非遺類舞蹈進行研究學習并推廣,從而豐富舞蹈語匯,提高舞蹈動作表演能力。
(三)社會與藝術實踐特色
首先,利用地方高校教育資源,將高校舞蹈與音樂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設在老年藝術實踐基地,定期進行藝術交流。使老人們從大學師生那里獲取舞蹈藝術技能和藝術前沿動態。而大學生從這些老人豐富的生活經歷中,對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強責任感、自信心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從而提高藝術境界。
其次,創新思路,創作“清風古韻醉夕陽”為主題的力作。內容有以“古風古韻”為主題的莊嚴的商周禮儀舞蹈和柔美的古代樂舞;以“民舞歡歌”為主題的邢臺漢族、回族、蒙族等民間舞蹈;還有以“龍舞鄉情”為主題的邢臺地方代表性舞蹈《南魚龍燈》、《內丘扇鼓》等。以及弘揚正能量,“紅色記憶”《游擊隊之歌》《又見映山紅》《微山湖的思念》等;最后以現代節奏現代舞風《最美夕陽紅》呈現當代老年人的風采。
(四)實踐基地的運行與推廣
1.籌劃實踐經費,開拓資金渠道。由政府主導關注與支持弱勢老齡群體,給予相應政策支持。通過報紙新聞、廣播電市宣傳,以及互聯網、信息流廣告宣傳,進一步擴大民間關注與影響力。
2.將老年藝術實踐基地融入藝術文化市場中。通過與企業文化合作,以企業贊助的名義,擴大企業宣傳,推動老年舞蹈藝術實踐基地的市場化進程。
3.注重現代教育信息的運用,通過網絡學習,網絡交流,使老年人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了解藝術實踐與傳播前沿信息。并加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獲得利益,實現長期有效地推廣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目的。
四、結語
總之,通過政府關懷、高校聯合、企業資助和市場推廣等多元手段,推進老年特色舞蹈藝術實踐基地建設,創新傳統舞蹈藝術,提高老年人的藝術修養和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本市中老年藝術文化教育與實踐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