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戲劇作為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形式,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當前的兒童戲劇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兒童戲劇表演教育缺乏權威且系統的教材及大綱是一直以來存在的最大問題。沒有系統的規劃,學習會無章可循。其次,從事兒童表演教學的教師主要來自其他師范專業或表演、導演等非師范專業。教師專業技能的缺失,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給教師發展帶來困難。第三,對學生的培養不能簡單停留在“能夠上臺表演”層面,而是要在綜合素質上進行培養。兒童戲劇表演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既不同于高校表演系的教法,又不同于基礎教育中其他學科的教法。
針對上述問題,現階段的兒童戲劇表演教育不能單靠校內或校外一方的努力。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中,在校內外融合育人思想的指導下,揚長避短、互補互助已成為校內外共同發展的大趨勢。兒童戲劇表演活動所具備的藝術性、綜合性、實踐性、融合性等特征,使其能夠成為推動校內外融合育人的有效切入點。
校內校外聯動,實現優勢互補。學校將課后一小時作為學生了解戲劇的窗口,校內外教師相互配合,為有意愿的學生提供深入學習的渠道。這對于兒童戲劇表演教育來說,或將成為普及型教學的有效方式。學校開設戲劇選修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督促與考評。校外方面,加強課程建設,提高質量,做出成績,形成資源優勢,以成品教學、小劇小戲的排演為主。
發揮校外機構特點,搭建專業平臺。課程實驗基地、活動實踐基地等,為學校及學生搭建了專業的活動平臺。基地應提高認識,真正發揮自身作用,密切合作,資源共享,促進校內外互相發展。因此,應以校外做橋梁,連接各學校,匯集各校力量共同發展基地,交流成功經驗并推廣至各學校。兒童戲劇表演可作為交流推廣的紐帶,將成熟的劇目在校際間進行交流巡演。
打造聯盟品牌,深度合作。校內外共同進行課程設計、開發與建設。結合學校特長,創設具有學校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并進行長期實踐與合作。打破校內外教研界限,校外專業教師與校內教師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以校外機構作為教師培養基地,組建專業化的兒童戲劇表演教師團隊。組織跨校跨年級的兒童戲劇表演比賽,鼓勵建立自發性的表演團隊。賽后評選出的優秀作品,由專業教師團隊進行輔導,作品成熟后進行校際巡演與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