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靜
學校將數學課程體系分為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綜合性課程三部分。基礎性課程指的是國家課程,拓展性課程指的是數學學科本身所拓展的課程,綜合性課程指的是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的跨學科課程。
1.基礎性課程建構認知
基礎性課程是指國家課程,也就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教材內容。首先,教師要理解教材、把握本質。一是要理清基本概念,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一概念,這一概念的現實原型是什么,這一概念特有的數學內涵、數學符號是什么,以這一概念為核心是否能構建一個“概念網絡圖”。二是要明白思想方法,透過數學知識這條明線,深入了解其隱含的數學思想。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才能科學靈活地設計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三是感悟思維方式,每一個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角度,數學學科的主要思維方式有比較、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概括、不完全歸納等。在此基礎上,依據學情進行有效學習活動的設計,打造以思維發展為主線的“放、引、悟、升”的互動課堂模式。通過導學案和“小先生”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互動。
2.拓展性課程發展思維
拓展性課程是指從教育目標出發,以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需要為主要依據,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和實踐能力的課程。拓展性課程以建構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學校將超腦麥斯創意思維數學、數學步道、16部趣味數學紀錄片、有趣的悖論等內容作為拓展課程。以“說數學、做數學、玩數學”為三大法寶,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說自己的解題過程、說別人的解題歷程,深植數學概念;透過學具操作、觀察探索,建立數感、量感及空間感;通過數學游戲、合作學習,增進學習興趣與自信。
3.綜合性課程融合實踐
綜合性課程指的是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的跨學科課程。傳統的分科課程教給學生單一的知識,跨學科整合以主題為核心,將學科深井打通,讓學生形成以整體的、聯系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以綜合的方法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細化10%學科實踐活動的課時安排,組織教師開展以數學、語文學科為主的“1+x”學科整合類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們邊研究邊實踐,在摸索中前行,已完成趣味購物、生活中的包裝、生活中的對稱、辨別方向我能行和紙手帕中的學問等以數學學科為主的跨學科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