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種不同風格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了人類悠遠的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我國目前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不管是哪一個民族和地區的舞蹈,其風格和情感表現都是相似的,總給人千篇一律和平淡無味的感覺,缺乏了我國各民族民間舞蹈本應具備的風格以及情感。本文講述了民族民間舞蹈“風格性”的涵義,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把握中國名族民間舞蹈表演風格的問題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表演風格;藝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099-01
舞蹈是一個美妙的表現形式,結合身體、心靈和精神,舞蹈也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借助音樂,也借助其他的道具。所謂“舞蹈風格,,是指一個舞蹈作品思想、形象、形式特點的總和,是內外一致、形神統一的顯現出來的舞蹈作品的風貌、神韻和品格,舞蹈風格蘊含著歷史的、時代的、民族的、階級的、社會的以及舞蹈家個人的經歷、個性、氣息和審美觀等因素,是長期穩定的客觀存在。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舞蹈的風格要素,更加有利于學生將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學習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真正地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和舞蹈的表達有機的融為一體,最完美地完成二度創作。
一、從審美特點和表現形式上認識民族民間舞蹈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每一個地區和民族的舞蹈都有著屬于他們特有的審美特點和表現形式,也正是這些風姿各異的藝術特征構成了我們國家豐富多彩的舞蹈文化。比如我國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其舞蹈風格特點便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匯新穎,風格獨特。蒙古族舞蹈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亞特婚祀、馴馬手、小青馬、盅碗舞等,節奏歡快、舞步輕捷,都表現出了蒙古族勞動人民純樸、熱情、精壯的健康氣質。這種舞蹈形象的塑造,只有長期生活在大草原上,和駿馬雄鷹朝夕相伴的蒙古族人民才能活靈活現、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所以說,要想真正的把握好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就必須將其審美特征和表現形式,與他們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予以綜合的審視。
二、從舞蹈服飾上理解民族民間舞蹈
舞蹈服飾是舞蹈演出時的衣著和服飾。它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舞臺綜合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能夠形象地說明角色的年齡、職業、身份、性格,表現時代、民族、地域等特征;同時能夠突出不同舞蹈作品的藝術個性,增強人物形象的藝術感染力。可以說舞蹈服飾就像是民族舞蹈的符號,比較典型的就是我國傣族的舞蹈服飾風格。傣族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流行面也很廣,并各有特點。代表性節目總的可分為自娛性、表演性、祭祀性三大類,最為人們熟知的便是孔雀舞。傣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國南部的云南省,這里處于亞熱帶地區,植被豐富,氣候宜人,江河縱橫。傣族人將孔雀奉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將孔雀奉若神明。傣族舞蹈的動作雖大多婀娜多姿,節奏較為平緩,但外柔內剛、充滿著內在的力量。既有瀟灑輕盈的“篾帽舞”,也有靈活、矯健、敏捷,且充滿陽剛之氣的象腳鼓舞、刀舞、拳舞等。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時而節奏緩慢單一,動作舒展,感情內在含蓄,時而節奏快速多變,動作靈活跳躍,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以特有的屈伸動律而形成的手、腳、身體“三道彎”的造型特點,以及剛柔相濟、動靜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風格,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傣族舞蹈服裝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男性舞蹈服裝一般都比較樸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這種服裝在跳舞時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所以說,舞蹈服飾的風格也是舞蹈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蘊含著這個舞蹈的氣韻和情感,對于舞蹈服飾風格的研究,對于一個舞蹈整體風格的把握,是尤為重要的。
三、正確把握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
要正確把握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表演風格,首先需要深入生活,不斷積累和深刻了解民族民間文化。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藝術,如果不能對這種情感在生活中的表現予以了解和領悟,那么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就會想無源之水。其次要善于剖析舞蹈動作的由來。我們所觀看的舞蹈表演,都是由廣大舞蹈工作者通過長期深入體驗生活,并經過藝術加工提煉之后才呈現在舞臺上的。舞蹈表演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飽含作者對舞蹈的理解和情感在里面。因此要表現出舞蹈的風格就要對每一個動作和體態予以剖析,在剖析的過程中往往可以發現舞蹈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