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軒 張芷齊
摘要:江南二胡以音樂優雅,柔美,精致以及細膩的藝術風格與江南民間音樂的藝術風格一脈相承,它產生于長期以來江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發展之中。本文將通過了解二胡的歷史概況以及風格形成的基礎上,對二胡音樂的江南風格特點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二胡藝術;江南風格;文化;形成
中圖分類號:J6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159-Ol
一、前言
研究中國二胡江南風格研究,對于我們研究二胡作品與傳播二胡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平時的二胡教學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唐代,中國民族出現了拉弦樂器,名字叫做奚琴,也叫稽琴。到了宋元時期,才出現了馬頭胡琴,而且江蘇有“馬尾胡琴隨漢車,天下名弦盡江左”的美稱。直到20世紀初,二胡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二、江南文化的形成
“南方謂荊揚之南,其地多陽,陽氣舒散,人情寬緩和柔。”江南,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江南曾被中原稱為“吳越”。即今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嘉興,湖州和杭州九市,其共同組成的長三角部分地區。江南不僅素以富庶水鄉、繁榮發達以及風景秀麗著稱,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江南逐漸由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嬗變化為一個具有地理以及文化層面的景象。江南文化傳統的演化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商周以前——江南文化的發軔期
根據考古資料來看,江南文化的淵源要回溯到舊石器時期,這一紀元吳越居民在水稻栽植、陶器、玉器的生產及漁獵等方面取得了光輝造詣,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天然文明,最能映現江南人民藝術想象力非玉器莫屬,并且也為后世的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二)春秋戰國——江南文化的成型期
這一時期,吳越兩國的國力愈發強大,江南文化也逐漸隨之崛起。而且,鑒于春秋戰國各國諸侯爭霸,使得各國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仍,因此,吳越兩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造船、航海、漁業等。此時,是江南文化成型的重要時期。
(三)秦漢——江南文化的過渡期
越滅吳后未幾,國力開始下挫,最后為秦所滅。秦朝統一六國后,再結合吳越兩國和北方人民的相互遷徙,促使江南文化的性質發生變動,逐漸向尚禮崇文嬗變。秦漢時期相比較于中原地區江南文化比較落后,再加上中央朝廷和人民對江南的忽視,因此,此時是江南文化的過渡時期。
(四)魏晉南朝隋唐——江南文化的轉型成長期
晉唐這一時期隸屬江南文化大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江南相對于兵亂不絕的北方而言社會較為穩固,在加上東晉與南朝在江南創辦的證券愈加促進了江南的經濟文化發展。
到了隋唐時期,隋唐大運河的開發對于江南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中流砥柱的影響,它通過江南與中原水系的維系,使得南北地區的交通與運輸通行無阻。同時,也加強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促使江南文化在全國的地位愈發凸顯了。
三、二胡藝術的形成
二胡藝術的產生,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中國器樂藝術的改進。清末初期,二胡也逐漸開始參照西方音樂文化,而其后又在劉天華先生的融會貫通下,二胡藝術才得以形成。
(一)中西文化的碰撞
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意識鑄成中國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相對緩慢,西方卻異軍突起。在二胡藝術形成初期,伴隨著中西方文化的撞擊以及小提琴藝術逐漸傳入中國,使得二胡的江南藝術才露出萌芽。例如這一時期由劉天華創作的《良宵》、《空山鳥語》、《月夜》等作品,通過借鑒西方的表演形式以及小提琴樂器的演奏技法,再加上劉天華的帶領,都早已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贊同。
(二)江南藝術家的改進
清朝末年,隨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國的古老封建體系開始瓦解,逐漸接受西方的音樂文化。在器樂方面,江南絲竹長期以來是最為廣泛傳播的,但是和外來的新音樂文化相比還是略微遜色,于是其表演形式卻受到了西方音樂文化的沖擊。這時期顯現了對國樂產生影響的一批人,例如周少梅、劉天華等。周少梅出生在音樂氣息濃厚的家庭,從小就愛好學習技藝的他自幼學習二胡,不到二十歲便成了有名的絲竹名手。他積極研究二胡的音色音域,使得音色更加飽滿圓潤,音域更加寬廣。他最大的成就在于他是第一位把二胡帶入學堂的人,編寫了《國樂講義》,這些都對日后二胡藝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他培養的學生最有名的當屬劉天華,作為劉天華的啟蒙導師,對劉天華以后的影響是巨大的。
(三)二胡藝術的最終形成
二胡藝術的最終形成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劉天華。劉天華出生于江南文化濃厚的江陰,自幼受到江南民間音樂文化的熏陶,他在周少梅老師的指導下,萌生了改進國樂的想法。他不僅繼承和發展老師的音樂思想,他創作的大量樂曲都源自于他的導師。后來劉天華北上北京,將二胡課程帶到北京大學課堂里,獲得了與其他器樂演出的機會,愈來愈多的人愿意接受二胡藝術,在那時起,二胡藝術才得以形成。
四、二胡演奏的江南風格
二胡的江南風格通過汲取當地的文化,以及語言等,用當地人所表達的方式,反映了地區一定的生活理念和審美方式等。所以二胡的江南風格多為柔美流暢,音色圓潤細膩,加入一些修飾音,代表曲有《江南春色》,《月夜》等。而江南當地的文化習俗,也對于二胡作品的創作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一)左手技法
左手的常用技法有滑音,揉弦等。滑音是指以二三度小跳,常用的有墊指滑音,通常是小三度音程滑音。滑音不能過于快或者直接,而是要“滑”出柔美的感覺,同時要注意的是也不能有太大的痕跡以及雜音。揉弦包括滾揉、壓揉和滑揉等。三種揉弦的運用也很有講究,需要恰到好處的揉弦給樂曲不一樣的色彩。此外,長音符揉弦會給人一種無限回味的遐想。
(二)右手技法
右手技法就是運弓的長短問題。江南風格的曲子多為舒緩,想要通過二胡表現出悅耳的旋律,就要把握好運弓的技巧方法。長連弓還有拍子的強弱,這些都是右手技法需要注意的。
(三)呼吸
江南風格作品中對氣息的掌握極為關鍵,能否讓曲子有“生命”,就要看呼吸做的怎么樣。在一般抒情比較偏于緩慢的旋律中,呼吸能使曲子具有流動性且連貫自如。通過呼吸傳遞給聽眾其演奏者對于樂曲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
五、結語
二胡的江南文化風格不僅是江南文化的產物,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二胡的江南文化,加深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理解,對于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是極其重要的,這集中體現了中國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