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月
摘要:分析宋徽宗趙佶其水墨與工筆賦色這兩種風格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分析宋徽宗趙佶這個人與繪畫之間的關系影響,在這基礎之上再看其花鳥作品的兩種風格。這兩種風格下的花鳥作品的構圖、用筆和設色等多方面分析,從而深入細致的了解宋徽宗趙佶花鳥作品的特點以及特色。
關鍵詞:花鳥;水墨;工筆;賦色風格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188-01
一、“筆墨天成,妙體眾形,兼備六法”的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對于宋代畫院的影響猶大,以至于在宋徽宗的統治時期畫院的發展最為迅速,當時畫院在規模上尤為的宏大,畫院的中的畫師數量眾多,作品的質量也特別的精良,而且對當時畫院的制度上也有了新的革新。北宋時期的畫院能夠出現這么大數量的精心的佳作,這都與宋徽宗趙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宋徽宗趙佶的藝術成績多在花鳥畫中顯示,而且在他所有流傳下來的作品中,也是以花鳥作品居多。根據宋徽宗趙佶花鳥作品的風格來說,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墨彩為主的和精工富麗極具色彩表現的這兩類。一類如《柳鴨蘆雁圖卷》和《枇杷山鳥冊頁》等的墨彩的作品,這類作品筆墨渾厚,不尚鉛華,給人一種安逸沉穩和氣韻閑靜之感。另一類也是宋徽宗趙佶作品數量最多,最能體現他繪畫風格的,以工筆賦色和富麗精工去塑造宮廷之中的各種珍禽花卉,這類作品在造型和賦色上以工致富麗專勝,明顯的具有著皇家典型的色彩。
二、水墨與工筆賦色花鳥畫的相同之處
(一)題字書法——“瘦金體”
無論是宋徽宗趙佶的水墨花鳥畫,還是工筆賦色的花鳥畫,趙佶在繪畫作品上的題字和題詩,都是用的“瘦金體”的書法進行書寫的。“瘦金體”的書法字體有著秀氣和力量的結合,就其用筆的筆跡而言,更像是“瘦筋體”。這種“瘦金體”的書法是宋徽宗趙佶所創。這種字體與工整的畫面結合起來顯得尤為的相得益彰。
(二)細致觀察的寫生
在宋徽宗趙佶的作品之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他仔細觀察的痕跡,就是由于這般的細心觀察才可以將花、草等植物和各種各樣珍稀的動物表現的這樣的生動。在鄧椿的《畫繼》里面還記載了宋徽宗趙佶關于在不同的時間,對于花朵的姿態也是有著細微差別上的嚴謹態度。“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說的是花朵在四時朝暮下的狀態會有著細微的差別,而不是一樣的,繪畫花朵之時更是要準確的把握花卉所在時間的下特有姿態。
正是由于宋徽宗趙佶這樣對于客觀事物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從而影響到了當時的畫院,為了迎合宋徽宗的喜好,畫院的畫師對于寫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在繪畫的技法上面也深入研究,從而創作出了精工細致的傳世佳作。
(三)工筆細致
宋徽宗趙佶無論是水墨的花鳥作品,還是工筆設色的花鳥作品,有共同點的就是沒有放棄運用工筆。趙佶的墨彩花鳥畫作品,運用工筆與寫意相結合畫法,大多都是先進行勾然后再進行染色的,這樣畫出的水墨花鳥畫的風格與徐渭的水墨寫意花鳥畫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這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帶給觀者的感受也不相同。這樣的畫法表現出了所繪制事物的本來面貌,顯示出了大自然本來的魅力,給人以真實性和質樸性。
三、水墨與工筆賦色花鳥畫的設色不同
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最大的不同在其設色的運用上,工筆賦色的花鳥畫對其畫中所繪的物體多施重彩進行暈染,如用石青、石綠等顏色進行著色,而水墨花鳥畫則在畫中的大部分以墨色打底,在整個色調上呈現出純樸、單純和洗練的效果,這種水墨花鳥畫在當時設色盛行的時代,其實是一種新穎的創新。
四、結語
宋徽宗時期的花鳥畫作品無論是水墨還是工筆賦色風格的,都是建立在對其所描繪對象真實的觀察之上。正是由于這種精細的觀察,使趙佶的花鳥作品能夠形象的描繪出花鳥的姿容情態,使整個畫面具著生動性。
觀賞宋徽宗趙佶的花鳥作品可以看出他將工細的筆法一直運用,細致工整的筆法,細膩的描繪出花鳥的小細節,對于這種小細節趙佶處理的很用心,既使畫面具有了真實性,又沒有讓其所描繪事物失去其靈動之感,完美的表現出物象的真實與其藝術的一面。在其花鳥作品中我們明顯感受到了藝術的“加工”,正是由于這種“加工”很好的彌補了真實中的那點小“缺憾”,這也說明了那句“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整個作品精彩非凡。精工細作加上墨彩與精致富麗,沒有使作品顯得俗氣,反而使畫面精細靈動。宋徽宗趙佶對于畫面的安排的特別巧妙,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