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光
摘要: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師生合作的過程,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整個課堂自然就充滿活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這句話在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只是學生不再是敵人而是我們親密的合作對象。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這樣的培養目標用發展的思想、課改的精神指導教學,不斷探索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承擔起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使命。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任務就要培養高中生良好的信息素質,提高學生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強化信息技術處理的意識和能力。為了打造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基本操作能力。
一、以興趣為主導授課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Authorware的課程中,在太陽從山的一邊升起到另一邊落下的制作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演示一下,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讓學生在開始學習之前就發現這門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不止一種,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關于Authorware這個軟件在生活中的運用視頻,讓學生學習的時候更用心,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理論與實踐適度結合
信息技術是一門動手操作的課程,最終的應用也離不開動手操作,我們不難發現,由于高中應試壓力等原因,很多信息技術課程被簡化成理論教學,這顯然是不對的。例如,在Flash動畫制作的教學中,關于菜單、工具箱初始的基本制作熟練之后,我事先把幾個制作好的Flash動畫源文件,共享給學生。上課時,改變傳統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打開這些源文件,讓他們自己去分析、探究源文件,而教師就引導他們查看每個源文件有幾個組件、幾個圖層,每一幀、每一個對象參數如何設置。教師要讓學生動手實踐,讓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讓信息技術課堂充分發揮其有效性。
三、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內容包括提出任務、情境導入、交流評價、分組探究和總結分析。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法是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合理分層:基礎、提高和拓展任務這三個層次。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保持積極鉆研的興趣和動力;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能在任務的驅動下,弄明白這堂課自己學到了什么,應該做什么等,對新知識的學習保持積極主動的欲望。
教師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時,要讓學生在“容易觸摸的”、“真實化生活”的情境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任務情境的創設要圍繞任務設計進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文件類型的內容時,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著手,教師可先從網上下載一段當前熱點問題的影音資料,讓學生們欣賞,但是卻無法打開,接著教師引出文件類型的概念,然后通過網絡查找能打開這一類型文件的應用程序有哪些。
任務設計還要有評價性,要有區分度,因此,在教師在任務設計上要實現分層目標。例如,在Photoshop圖片處理軟件教學中,簡單的圖片合成很難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布置一些更為綜合的任務來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如設計一幅學校宣傳畫,讓學生的操作水平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此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的評價標準也不同,就需要教師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評價量化規則。
四、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師要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視頻等豐富資源。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整合各種媒體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其優勢,輔助教師解決那些“學生難懂,老師難講”的問題,實現信息技術教學向“高效”的方面轉變。教師巧妙地應用動畫、視頻等形象、生動的軟件資源能帶給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2.充分發揮硬件資源的作用。當教師在講解網絡相關功能內容時,就要發揮學校局域網的優勢。教師可先設計一個軟、硬資源共享的方案,讓學生在進行資源共享操作的同時,就能具體、充分地掌握關于網絡資源共享的相關知識。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就很難讓學生理解,有利于減輕教師的講課難度。
五、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對學生評價是一種手段,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才是評價的目的。對學生科學、有效地評價能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要適當表揚那些主動探究問題,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使這些學生在肯定和贊揚中增加信心,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積極總結和反思,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優勢,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學習。
作品評價要注重發展性。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作品進行合理的評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技能和認知等方面的能力做客觀公正的評價,要多鼓勵少批評,多用鼓勵的語氣,讓學生充滿信心,進入更佳的學習狀態。
結語: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實踐模式。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真研究“高興課堂教學”,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曉勇.淺議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3).
[2]李霞.高中信息技術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中學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