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濤 王修君

9月11日至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據外交部部長助理張漢暉在9月7日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介紹,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出席東方經濟論壇,也是下半年中俄最重要的雙邊高層交往。
東方經濟論壇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5年親自倡議舉辦,是俄羅斯推進遠東合作的重要舉措。據悉,本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俄方已接收擬推介的投資項目申請179份,申報總投資17.76億盧布。另外,中、俄、蒙、日等國家領導人出席論壇,60多個國家代表團參會,共同討論發展亞太地區能源合作等問題。
習近平此番出席論壇,是中國國家元首在該論壇上的首次亮相,被媒體稱為“論壇的中心事件”。據俄新社消息,中方此次與會代表團總共約有600人,被俄方稱為“最具代表性的外國代表團”。據媒體早前的預測,論壇期間,中俄兩國元首有可能共同宣布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正式成立,資金總額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
“習近平主席來俄出席論壇是向世界表明,只有秉持互利共贏原則,完善區域經濟合作安排,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正確選擇。”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撰文指出。
自2013年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第七次踏上俄羅斯土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習近平也實現了同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年內的第三次會晤。
兩國元首在多雙邊場合和國事活動中的頻密會晤,引領中俄關系走向新的高度。習近平曾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同普京總統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系和良好的個人友誼,保持年均5次會晤的頻率,共同引領和規劃兩國關系發展。”
兩個相鄰大國的元首,在相互交往中創下多個“首次”。在2013年3月,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后,普京是與習近平通話的首位外國元首,俄羅斯也是習近平出訪的首個國家。2018年,普京開啟新一屆總統任期,同樣選擇中國作為首個國事訪問國家。
此外,中俄兩國元首相互出席對方舉辦的重大活動,也有先例可循。2014年新春,習近平赴俄羅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屆冬奧會開幕式,開創了中國國家元首赴境外出席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當時習近平說,“鄰居辦喜事,我當然要專程來當面向你賀喜。”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習近平與普京分別赴對方國家出席“5·9”和“9·3”慶典活動。
2017年7月,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普京向習近平授予了俄羅斯國家最高獎章“圣安德烈”勛章。習近平表示:“我將珍藏這枚象征著中俄兩國人民友誼的勛章。”約一年后,2018年6月8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向普京授予中國首枚“友誼勛章”。普京表示:“兩國戰略合作的堅實基礎是兩國元首之間的友誼和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我將珍藏這枚意義非凡的勛章,并愿同習近平主席攜手努力,共同致力于俄中繁榮昌盛。”
“兩國互相支持對方的重大倡議和發展戰略,兩國元首相互出席對方舉辦的重大活動,均是兩國關系高水平的重要體現,也彰顯了兩國領導人之間深厚的個人友誼和良好的工作關系。而成熟穩定的中俄關系不僅是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支撐。”外交學院院長助理、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高飛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習近平主席此行傳遞出明確信號,即中俄將進一步開展全方位友好合作,以中俄關系的高水平和確定性,加快東北亞地區經濟整合進程,來應對當今世界的不確定性因素。”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陸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稍早前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表示,美國揮舞單邊主義的大棒,對許多國家發起制裁和貿易戰,引發地區經濟動蕩,世界經濟增長受到威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俄經貿合作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全年貿易額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這恰是中俄雙方不斷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推進區域合作一體化的積極成果。世界各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貿易保護主義、單邊制裁措施只會適得其反,只有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才是解決世界經濟發展問題的唯一正確選擇。
自2015年中俄簽署“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議對接合作聯合聲明以來,有關對接合作工作分步驟、分階段進行,并已取得早期收獲。同時,中俄雙方正積極推進俄遠東開發、北極開發、數字經濟、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合作,打造雙邊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高飛認為,習近平主席出席本次論壇,將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也將為本地區經濟一體化合作開拓新空間。
如今,中俄兩國地方合作機制日臻完善,雙方建立了“長江一伏爾加河”、“東北一遠東”兩大區域性合作機制,以及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地方合作理事會,締結了140對友好省州和城市關系。
習近平此次出席東方經濟論壇,將進一步推進中俄地方合作。與其他形式的合作相比,中俄遠東開發合作,更具有地理毗鄰優勢、涉及范圍廣以及運作方式靈活等特點,已成為兩國地方合作的一張“名片”。
東方經濟論壇在俄羅斯實施遠東開發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5年的首屆東方經濟論壇以“加快遠東地區經濟發展,擴大亞太地區國際合作”為主題,共簽署80多份協議,總金額約為1.3萬億盧布(約合1268億人民幣)。2016年的第二屆東方經濟論壇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的3000余人參加,共簽署200多項合作協議,總金額超過1.7萬億盧布。2017年的第三屆東方經濟論壇共有60多個國家的近4200名代表出席,簽署了近220份合作協議,總金額超過2.5萬億盧布。
本屆論壇以“遠東:更多機遇”為主題,吸引6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代表參加,旨在進一步擴大俄羅斯遠東地區開放程度,吸引外國資本注入。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今年注冊參加東方經濟論壇的人數已達8000人,而出席人數也將達到創紀錄的5000人。
俄總統顧問科比亞科夫表示,本屆東方經濟論壇將舉辦一系列會議討論推動經濟和基礎設施現代化、提高遠東人民生活質量等發展問題。本屆論壇的商務活動將圍繞“投資者支持機制”“遠東優先領域”“全球的遠東:國際合作項目”以及“為改善民生創造條件”四個方面展開。
實際上,加強中俄遠東開發合作已是中俄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并已取得實際進展。從成立副總理級政府問合作委員會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落戶俄遠東地區,從資源深加工、港口物流、現代農業等多領域合作深化到同江鐵路橋、黑河公路橋等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持續推進,中俄遠東開發合作不斷提速。目前,中國已成為俄遠東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資來源國。
俄羅斯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丘弗林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俄中雙方在遠東地區有特別多的項目可以談。俄方近年來設立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跨越式發展區,已經從制度上做好準備迎接各方投資。兩國領導人的會晤將為遠東經貿發展注入新活力。從經濟論壇會議主題和分論壇設置上,可以看出經貿合作是論壇重點。論壇期間,俄中有望在遠東基礎設施建設、物流、農業等議題上達成合作意向。
據李輝介紹,下一步,中俄雙方將充分利用好兩國政府問和地方間合作機制,加強政策、法規等方面的溝通與協調,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繼續完善跨境大橋等基礎設施建設,旨在打通區域間交通鏈,為兩國經貿合作提供新動能;努力全面調動中小企業積極性,密切雙邊人員往來,簡化相關手續。
在陸剛看來,雖然存在法律不夠健全及執法問題等軟件方面的問題,但是在如今俄羅斯的發展布局中,遠東地區受重視程度顯著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也明顯加大。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各類資源方面優勢明顯。此次論壇選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俄政府力圖在遠東地區打造“俄版深圳”來“以點帶面”,促進整個遠東地區快速發展。
前幾年,對于中俄關系,輿論中一直有著“三熱三冷”的說法,即高層熱、民間冷,政治熱、經濟冷,上年紀的交流熱、青年人交流冷。如今,在中俄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和親身推動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樹立了大國、鄰國交往的典范。
“目前,熱的更熱,冷的也已經熱起來。”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他看來,目前中俄合作的領域和地域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中俄合作加速推進和深化,建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聯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成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互辦國家主題年。如今,中國作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主要外資來源國和最大外國游客客源國的地位更加鞏固。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今年以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呈現更加積極的發展勢頭。前4個月中俄貿易增速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中位列第一,全年雙邊貿易額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簽署經貿合作協定,“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進一步激發兩國地方之間的合作熱情,地方合作基本實現領域和地域全覆蓋。
普京今年5月宣誓就職后簽署總統令,提出俄羅斯在2024年前要成為全球五大經濟體之一。
陸剛表示,俄羅斯當前經濟發展狀況欠佳,而俄遠東地區資源豐富、土地廣袤,又臨近中日韓等經濟強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加強遠東地區開發是俄羅斯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
目前,西方國家的制裁迫使俄羅斯以更大決心、更多精力“向東看”。同時,朝鮮半島局勢出現積極的轉圜勢頭,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作出“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轉向。
陸剛認為,在美國采取“極限施壓”方式、揮舞貿易制裁大棒的背景下,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則迎來“全面升級”的重要契機。該區域國家加強在遠東地區的合作,對抵御和消減貿易摩擦或經濟制裁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