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我當過一次順風車司機,那是唯一的一次,估計也是最后一次。倒是沒發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反而挺美好的。
國外那家網約車公司進入北京的時候,我坐過大概十次,車干凈,司機禮貌,車上備有礦泉水和充電線,如果帶著行李的話,會主動幫打開后備箱,拎行李。有那么兩三次,和司機聊得比較愉快。因為這家公司,我險些愛上這座城市了。
我就是在這一時期當了一次順風車司機。那天路過大望橋,剛好是下班高峰,橋下滿是臉色焦急等待回家的人們。轉彎的時候,車開不動,于是有人理所當然地把我的車當成想順路拉幾個活的順風車了,有個小伙子敲車窗,問“走不走?”,猶豫了一下,還是給車門解了鎖,說,“回通州,走。”
三個男乘客瞬間就坐了上來,準備出發的時候,又有一個女乘客敲車窗,三位男士短暫地交換了一下意見,然后坐在副駕那位,很紳士地擠到了后面,把單獨的位置讓給了女乘客。在縮短溝通成本,速度達成統一意見方面,北京的乘客效率是非常高的。
車上京通高速,有位男乘客問,“多少錢一位?”答“不要錢”。問話的男乘客顯然有種被噎住了的感覺,另一位接話,“為啥不要錢?”答“就是順路而已”。男乘客們不再說話,開始閑聊起來。到了收費站的時候,每人不約而同地拿出十元錢,說要交高速費,“這個您得收,不能讓您出過路費”,我說“真不用……”
結果,車里出現了類似于飯館中搶埋單的一幕,四個男士你推我搡,嘴里不停說著客氣的話。這一幕最后也不過持續了幾十秒,就差收費員高喊一聲“別搶了,這單我送!”過了收費站,氣氛不算融洽,多少有點尷尬,乘客不自在,司機也不自在。我想,大家都覺得破壞了市場秩序,以及這個城市年輕人之間形成的默契。
還好女乘客給了我一個面子,說了句“謝謝”笑吟吟地下車走了,三位男乘客為了避免我多繞路,約定在一個站點共同下車,下車的時候,最先敲窗的小伙子在手擋的位置放下了十元錢。幾天后,在后座兩側車窗的放置東西的那個位置,分別發現了兩張十元鈔票,是另外兩位男乘客的。把鈔票收起來的時候,我沉默了一會。有感動,也有別的一點說不清的情緒。
擁擠在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在按照他們遵循的方式、向往的方向,努力地活著,他們不吝嗇釋放善意,但更愿意建立一個大家都認同的規則,然后在這一規則下,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為什么人們要到大城市中來的緣故。想起某一年暴雨,社交媒體上有人號召家里有越野車的人,去機場免費接送乘客,我認識的一位導演在那天晚上為此奔波了一夜。我還記得報紙上寫過一個人,在幾年的時間里,堅持上下班以及出去辦事的路上免費順風捎帶乘客。
現在我為什么不再當順風車司機了?簡單的原因是,開車出去的機會實在太少,我已經躲在了離這個城市更遠的地方。復雜的原因是順風車司機已經被污名化,什么原因?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