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平 田 寧
(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三分局)
(1)由一臺智能數控主機同時控制兩臺或多臺千斤頂同時、同步對稱張拉,實現多頂同步張拉工藝。
(2)智能張拉系統能精確控制施工過程中施加的預應力值,將誤差范圍由傳統張拉的±15%縮小到±1%。
(3)系統傳感器實時采集鋼絞線伸長量數據,反饋到計算機,自動計算伸長量,及時校核伸長量是否在±6%范圍內,實現應力與伸長量同步、雙控。
(4)實現了張拉程序智能控制,不受人為、環境因素影響;停頓點、加載速率、持荷時間等張拉過程要素完全符合橋梁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要求。
(5)能自動生成真實的張拉記錄表,使施工過程具有可追溯性。同時還省去了傳統張拉工藝對相關參數的測量、計算、填寫過程,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6)借助計算機遠程通訊系統,可為業主、設計、監理、施工、檢測單位提供遠程監控功能,突破地域限制,實現實時跟蹤、智能控制、及時糾錯,從而提高質量管理效率。
(7)采用智能張拉能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張拉施工周期、減少用工數量,降低工程成本,確保預應力施工安全、可控、精確、同步、自動。
本工法適用于預應力混凝土智能數控張拉施工。
(1)智能數控張拉系統主要由千斤頂、泵站及控制系統、位移傳感器(電腦或觸摸屏)三大部分組成。
①單束預應力兩端同步張拉(主要用于預制梁場)(見圖1)。
(2)千斤頂是系統給預應力束加載的執行機構,配置有位移傳感器(或位移、壓力傳感器),在張拉過程中測量千斤頂活塞伸縮及壓力的實際變化量(見圖3)。
(3)泵站系統(分主泵站、副泵站)為該系統的動力源,主要完成泵站的起動、調壓、卸荷及故障報警等功能。泵站系統主要包括:電機、泵組、換向閥、溢流閥、集成閥塊、液位計、溫度計、空氣濾清器、耐震壓力表、高壓油管、壓力傳感器等組成。

圖2 雙束預應力兩端對稱同步張拉

圖3 智能千斤頂及其尺寸(250T)示意圖
(4)程序控制系統包含手提電腦(或觸摸屏)、CPU控制單元、開關量、模擬量、采集模塊、變頻器、電器元件柜及相關控制線纜等;程序控制系統就是將泵站系統的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及各電器元件開關量、模擬量采集到的信息加以運算處理,通過對電磁閥、變頻器的動作控制實現預應力精確加載,并保持主泵與副泵高度同步,實現參數設置、配方管理、控制操作、完成報表等功能并支持internet遠程監控編輯為程序儲存在電腦(或觸摸屏)。

圖4 數控張拉工藝流程圖
4.2.1 準備工作
(1)準備與張拉系統能配套使用的限位板、錨具、夾片,電腦,三相電纜,施工太陽傘備用發電機等必須準備齊全。
(2)對照張拉系統清單,清點設備,確定設備完好、配件齊全。
(3)核對專用千斤頂的編號,由于專用千斤頂都在出廠前統一標定,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對應正確的標定公式。
(4)確定好待張拉的梁板。張拉前混凝土幾何尺寸、齡期和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強度應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等級值的85%,錨墊板下及周邊混凝土須密實,若有蜂窩及其它缺陷,拆模后應立即進行強化處理,待滿足要求后方可張拉。尤其要認真檢查預應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須保證尺寸與位置正確,平順暢通,無局部彎曲;孔道端部的預埋鋼板應垂直于孔道軸線,孔道接頭處不得漏漿,灌漿孔和排氣孔應符合設計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時,要清理或作好處理。
(5)進行技術交底,學習熟悉系統軟件說明文件及操作規程。
(6)布置張拉控制站。控制站選擇在確定待張拉梁板側面,要求不影響現場施工、控制站能安全工作、無陽光直射,在張拉過程中無需移動就能方便看到梁板的兩端,能連接到220V電源以保證電腦張拉過程中不掉電,取消電腦的屏幕保護,自動關閉硬盤等功能,安裝好控制軟件。將張拉儀主機和專用千斤頂布置于張拉端,并使之能與控制站保持直線可視狀態。
4.2.2 電源電線連接
由專業電工連接好三相電源(連接三根火線),接電箱中,一般數字2、4、6位置代表火線,字母N代表零線。不應該剪斷或拆除接線插頭,連接電線以后,用試電筆檢查電源是否正常。嚴禁帶電狀態下作電線連接操作。請見電線連接示意圖(圖5),其中2、4、6位置代表火線,N位置代表零線。

圖5 電線連接示意圖
4.2.3 油管連接
連接好油管:仔細檢查油嘴及接頭是否有雜質,必須將其擦拭干凈,確保進油管與回油管不被混淆。回油管在千斤頂的安裝位置為張拉時千斤頂遠離梁板的一段,即千斤頂安裝了黑色安全閥的一端;油管連接處必須使用銅墊片以防止漏油。油管的保護彈簧應當靠近油嘴處以延長油管使用壽命,油管連接位置示意圖,如圖6所示,進油管安裝位置靠近數據線接口,保護彈簧靠近油嘴起到保護作用;回油管安裝位置遠離數據線接口,回油管的另外一端安裝在千斤頂帶有安全閥的油嘴處。

圖6 油管連接位置示意圖
4.2.4 專用千斤頂、天線、數據線安裝
安裝好限位板以后,起吊專用千斤頂。千斤頂必須采用鋼絲繩起吊以確保安全。起吊之后,安裝好工具錨、工具夾片。工具夾片的安裝必須符合《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F50-2011)相關要求。工具夾片未起作用或未完全起作用都會導致最終伸長量誤差偏大。然后連接張拉儀與千斤頂的數據線,張拉一孔完畢,不得拉扯該數據線用于移動千斤頂。為了使鋼絞線受力均勻,應當采用梳編穿束工藝,接下來安裝好儀器天線。
(1)千斤頂鋼絲繩、儀器天線安裝(見圖7)。
(2)數據線連接(見圖8)。
4.2.5 錨具安裝(見圖9)
安裝完畢,現場操作人員對以上安裝步驟和部件進行檢查。

圖7 千斤頂、儀器天線連接位置示意圖

圖8 數據線連接位置示意圖

圖9 錨具安裝示意圖
4.2.6 智能張拉施工操作要點
(1)控制軟件回到主界面,檢查軟件左下角的狀態欄,顯示正常,右上角的“張拉梁號”正確,“第1次”張拉為準備狀態。
(2)再次檢查確定梁板的兩端千斤頂安裝正確,然后啟動梁板兩端設備(按下綠色“油泵啟動”按鈕),啟動設備,電機運轉聲音正常,平順。儀器進行5min預熱;溫度低于10℃時,進行15~30min預熱。
(3)通知梁板兩邊工作人員,注意安全。點擊控制軟件的“開始張拉”按鍵,“第1次張拉施工”啟動,此時密切注意在電腦上觀測壓力值和位移值是否正常,有異常立即點擊“暫停張拉”并進行相關檢查。電腦在張拉施工過程中嚴禁運行其他程序,操作人員時刻關注相關數值,嚴禁離開控制臺。
(4)在張拉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梁板兩端設備和千斤頂的工作情況,注意安全,如有異常情況立即單擊“暫停張拉”、按下張拉儀“急停指示”按鈕,停止張拉,排除異常情況后,方可繼續張拉。
(5)每一孔張拉完成后,設備自動退頂,保存數據,并自動跳到下一個張拉步驟,在下一個張拉步驟開始之前,計算機操作人員應再次檢查錨具、千斤頂、限位板是否正確嵌套,數據連接線是否松動、被擠壓,千斤頂是否壓迫粗鋼筋等。
4.2.7 張拉結束
(1)整片梁板張拉施工完成后依次關閉軟件、電機、切斷電源,拆卸千斤頂、油管。
(2)張拉系統所有設備在張拉完畢以后必須妥善保管,儀器、千斤頂都必須有良好的防曬、防水措施。
(3)定期維護。油量不足情況下應及時加注符合要求的抗磨液壓油。每三個月更換一次液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