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秀燕
(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8)
近年我國建筑市場規模空前擴大,在我國中部、南部非濱海地區一般以淡水為主,年降雨量豐富,地下水中化學分子離子、土中溶解性化學分子離子含量比較低,對混凝土的一般以微~弱腐蝕性為主,這個問題不突出;但在我國濱海地區[1~2]和西北鹽堿地區[3]地下水中化學分子離子、土中溶解性化學分子離子含量比較高,對由水泥和骨料組成混凝土的一般以中~強腐蝕性為主,防止混凝土劣化和破壞的耐久性方法會引起投資增加,因此設計單位重視防止混凝土劣化和破壞的耐久性設計方案,投資方重視采用防止混凝土劣化和破壞的耐久性方法引起投資增加。但目前我們各行業水、土腐蝕的評定項目大體相同,但分級不同,腐蝕性媒介濃度對腐蝕等級不同。
(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我國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市政勘察地下水、土的腐蝕性采現行《巖土工程勘察規范》相應的標準。
(2)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
我國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市政勘察地下水、土的腐蝕性采用現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標準。
同樣適用于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市政工程,現行的《巖土工程勘察規范》根據不同的3種不同的環境類型,腐蝕性分為4個等級;現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腐蝕性分級也分為3個等級,水、土中硫酸根離子分一般地區和干旱、高寒地區。各等級中離子深度也不完全一致。這會導致勘察人員判定成果設計人員無法直接使用,需要重新再判斷。
(3)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
現行《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的化學侵蝕環境的作用等級分為4級,與現行《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分級相同,但各級離子等介質濃度判定標準也不一致。

表1 按環境類型水和土對混凝土構件的腐蝕性評定和評價[4]
(4)水力發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現行《水力發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化學侵蝕環境的作用等級分為4級,與現行《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分級相同,但各級離子濃度也不完全一致。

表2 按地層滲透性水和土對混凝土結構腐蝕性評價[4]

表3 水、土中硫酸鹽和酸類物質環境作用等級[5]

表4 干旱、高寒地區硫酸鹽環境作用等級[5]

表5 化學侵蝕環境的作用等級[6]

表6 環境水腐蝕性判定標準[7~8]
(5)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現行《水力發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的環境水作用與現行《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一致。
(1)國內外對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除了各行業的規范外,各種研究報告也比較多。
(2)各行業對混凝土耐久性認識早晚不同,與海洋相關工程研究較早,但其工程直接對面海水,是按與海水相對位置(大氣區、浪濺區、水位變動區、水下區)來區分防腐蝕的措施,對內陸工程參考價值不大;其它行業相對較晚,推薦性的國標《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2008年才開始實施。
(3)部分行業勘察與設計脫節。我國工業與民用建筑、市政勘察水、土對混凝土的化學腐蝕性采是現行《巖土工程勘察規范》來判別的,但該規范只與現行《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相匹配,與多數民用建筑與工業建筑、市政工程設計采用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不匹配。
(4)各行業水、土對混凝土化學腐蝕性判定項目大體一致,但判定的濃度或含量的界限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
現在這樣的局面,是與各行業認知與研究水平不同造成,有些行業并沒有做很好的研究,別的行業有了,本行也應有,以這樣思維制定規范,很多照搬國外規范。為了結束這種混亂的局面,本人提出幾點建議:
(1)由國家建設主管部門委托國內權威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總結過去多年對水、土腐化學蝕性經驗,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
(2)對水、土中含的常規項目 SO42-、Mg2+、侵蝕性 CO2、HCO3-、pH 值等對混凝土腐蝕制定統一判定標準。
(3)各行業可根據本行業特點,制定特殊項目對混凝土腐蝕判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