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源 李麗 曾良 宋偉冬
今年是龍崗的“作風建設提升年”“東進戰略攻堅年”,也是龍崗打造“六個高地”的關鍵一年。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以“提高站位、端正站姿、謀劃戰法、持續戰斗”的精神持續打造查違工作軟實力,為拓空間保發展保駕護航。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龍崗查違在取得政府滿意群眾點贊的“四大戰績”之時,龍崗查違硬實力與軟實力并駕齊驅,龍崗查違工作出現新時期四大重大轉變:一、查違工作從“救火員”到“宣傳員”轉變;二、從社會上同情甚至支持違建到人人支持查違人人反對違建轉變;三、從輿論監督查違到主動引導輿論主動宣傳查違;四、從政府單一管控到社會共治轉變。
龍崗查違為什么出現新時期四大轉變?龍崗查違的軟實力具體表現在哪?龍崗查違軟實力的三大焦點為何是“黨建引領”“ 輿論先行”和“文化鑄魂”?
2018年6月29日上午12時,這是一個可以載入龍崗查違史冊的重要時間節點,這一天,龍崗率先在深圳市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環保督察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違建處置任務,共拆除處置一級水源保護區違建147處!實現深圳三個第一:進度第一!速度第一!數量第一!
根據中央環保督察拆違時間表,龍崗必須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147處違建的拆除處置任務。面對中央環保督察拆違時間表,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以舍我其誰的精神砸出了“硬班子”,敢啃“硬骨頭”,四大“實錘”。第一錘就是班子成員向區委區政府立下軍令狀:倒排查違時限,壓實班子成員責任,保證提前完成一級水源拆違任務!
第二錘就是“掛圖作戰”。班子成員制定工作清單,通過掛好路線圖、進度圖、責任圖,切實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推進,確保任務落實。
第三錘就是打好“攻堅戰”。確保“槍彈”落在實處。在拆違一線,班子成員以上率下當好“宣傳員”,身先士卒當好“爆破員”,臨陣指揮當好“指揮員”。在攻堅戰中,班子成員多次深入一線參加全區組織集中拆除行動和街道區域性拆除行動。
第四錘就是發起拆違宣傳攻勢,每個班子成員都下沉一線,深入拆遷戶家庭當“宣傳員”。同時,各科室負責人帶頭撰寫查違宣傳新聞稿件。
回憶起這147處違建的拆除處置,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黨支部委員、歷史遺留違法建筑處理科科長王麗敏依然心有“余悸”,她不知道在拆違的路上和同事們啃下了多少難啃的“硬骨頭”。她說,至少有三塊“硬骨頭”讓她記憶猶新。
第一塊“硬骨頭”是清林徑水庫的違建拆除。清林徑水庫是深圳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庫,涉及6個村的整體搬遷,在中央環保督辦的龍崗一級水源保護區147處違建中,清林徑水庫庫區內93處。在拆除蕉湖村一原村民的“蕉湖博物館”時,王麗敏和她的同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這個老人家生病都不愿意離開蕉湖村,更別說拆了他的房!”王麗敏說。

作為“紅船”上的“尖刀班”成員,王麗敏十分清楚,在拆違面前,她和同事們沒有退路,只能苦口婆心去做思想工作,只能采取“白加黑”和“五加二”工作作風。她記不清楚她和同事們到底去了多少次這戶原村民家,幾個月下來,終于有一天,這位原村民被感動了,最終在拆遷協議上簽了字。這是清林徑水庫庫區內最后一名搬遷者,伴隨著他的離去,清林徑水庫93處違建被徹底拆除。第二塊“硬骨頭”是一個誓與違建共存亡的倔老頭。王麗敏和她的同事登門多次,這個倔老頭總是采取閉門不見或上山打游擊的戰術躲避。后來,王麗敏和她的同事從一村民口中得知,這個倔老頭常年上山采藥,經常給村民看病。王麗敏和她的同事們于是改變戰術,和倔老頭談起了中醫并給倔老頭介紹患者,結果深受倔老頭信任。倔老頭最終歡歡喜喜搬離了龍口水庫。
第三個“硬骨頭”與龍崗相鄰的東莞鳳崗有關。龍口水庫毗鄰東莞鳳崗,這處違建本來屬于鳳崗,但被劃在了深圳的紅線范圍內。面對上門執法的深圳執法員,鳳崗村委會表示了強烈的抗拒情緒。負責此處拆遷任務的是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原副局長楊玉堂,他帶領王麗敏們連續半年跑東莞的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最終在當地政府部門的配合下,這處身處東莞的違建在鉤機的轟隆聲中轟然倒下。
長時間以來,只堵不疏讓查違工作難以為繼,也讓一些公共配套建筑成為“違建”。而在高速公路、地鐵等重大民生問題上,由于缺少政策支持,這些重大民生工程上的臨時建筑往往成為“違建”。鑒于此,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創新工作思路,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在全市臨時用地許可上先行一步,樹立了又堵又疏的龍崗標桿,啃下了一個最難啃的“硬骨頭”。
正是有了這種“硬班子”啃“硬骨頭”的精神,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榮獲2016-2017年度龍崗區委專項工作嘉獎。2018年7月,該局被龍崗區委評為龍崗區首批“典型示范黨支部”。查違隊伍也因此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共產黨員:支委王麗敏同志多次評為優秀公務員,榮立區委區政府三等功;支委楊娟同志榮獲“龍崗區棚改先進個人”“龍崗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
值得一提的是,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能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首先在于該局的“硬班子”建設。打鐵還須自身硬,該局不斷完善廉政風險建設,相繼推出“三個一”“四個不”和“五個嚴禁”,其中“四個不”是專門針對班子成員的。
所謂 “三個一”:即每周利用一樓大堂新設電子顯示屏學習1條廉政語錄、每月開展1次黨風廉政教育、每季度召開1次廉政風險形勢分析會,以“三個一”為抓手持續推進黨風廉潔建設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四個不”是指:局領導班子成員堅決不接受吃請、不收受好處、不打招呼說情、不插手一線執法,對于違反“四個不”原則的情形都一一回絕,依法依規開展查違工作落實。
“五個嚴禁”是指查違執法人員嚴禁擅離崗位和發現違建行為不主動執法;嚴禁沒有執法資格進行執法和不按程序規范執法;嚴禁酒后執法和粗暴執法;嚴禁參與有損執法公正的宴請、娛樂、旅游和收受、索要違法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財物;嚴禁包庇、支持、參與違法建設和買賣違法建筑。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龍崗區委區政府的持續關懷。區委書記張勇多次親自調研龍崗查違工作,今年8月6日,張勇書記又專程來到該局開展調研,對規劃土地監察局各項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局領導班子不錯,有戰斗力,查違隊伍通過大項任務帶出了精氣神,這在全區上下都達成了共識;首創兩首查違歌曲,深入街道社區組織開展查違論壇、先進事跡巡回宣講等大項活動,形成了很好的查違執法輿論氛圍,大家要繼續發揚好的方面,將宣傳工作與執法工作緊密結合,執法要嚴,加強宣傳。
戴斌區長多次親臨一線拆違現場,指導拆違工作。在今年拆除清林徑蕉湖村歷史遺留違法建筑這塊“硬骨頭”時,戴斌區長親任指揮長。戴斌指出,今年,龍崗區委區政府對于征地拆遷、治水提質、市容環境等重點工作早部署早行動,開展2018年一級水源保護區違建拆除暨消化存量第一次集中拆除行動,也是確保查違這項重點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龍崗的查違宣傳工作位居深圳第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庚祥對區規劃土地監察局的宣傳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今年6月27日,胡庚祥部長親臨龍崗區查違原唱歌曲廣場舞大賽現場,他強調,區查違系統的文化活動,對提升龍崗區查違原創歌曲知名度,加強與基層群眾的交流溝通,營造和諧執法環境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作為分管查違工作副區長,高旭敏副區長在所有重大拆違行動中都是親力親為。在今年拆除清林徑水庫違建時,高旭敏強調,全區查違系統要勇于擔當作為,敢于自我加壓,力爭率先完成“硬任務”;要多措并舉推進,持續攻堅克難,用心用力啃下“硬骨頭”;要實施立體防控,依法嚴厲打擊,確保新增違建“零增量”。
今年8月30日,龍崗街道執法隊對南聯巫屋居民小組轄區內一汽車配件廠三樓搭建的鐵皮房進行拆除。這樣一個幾十平方米的鐵皮房剛剛搭建完就遭到了村內10幾戶村民的舉報,村民把這個不起眼的違建舉報到了龍崗街道執法隊和深圳的一些媒體,在媒體記者的見證下,鐵皮房被徹底拆除。
為什么昔日熱衷于搞違建的村民如今如此反對違建?是什么改變了他們對違建的態度?面對記者的鏡頭,村民的態度一點也不含糊:這些年電視和報紙經常報道龍崗查違厲害,政府主辦的查違宣傳活動多次進社區,家家戶戶都知道政府查違,搞違建得不償失。而且,我們村要搞舊改,如果什么人搞違建,我們村的舊改就會受影響。我們每家每戶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村民都反對搞違建。
短短三四年,村民對違建的態度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什么改變了村民根深蒂固的思想?為什么社會上從同情甚至支持搞違建轉變為人人支持查違工作人人反對違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查違軟實力建設,其中善用媒體主動引導媒體宣傳查違工作起了關鍵作用。
龍崗在“輿論先行”方面可謂亮點紛呈,主要亮點是:一是結合重大活動和查違重點工作不斷掀起查違宣傳工作高潮。結合“市民開放日”活動,宣傳整治“違建”“攻堅戰”相關專項行動,不斷加大策劃溝通,不斷掀起查違宣傳工作高潮,做到“日常宣傳不間斷,重點宣傳有特色”。二是利用微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打造深圳首個查違微信公眾號—“龍崗智慧查違”,第一時間展示龍崗“查違”工作動態和查違成效。三是深入社區開展“查違宣傳進社區”活動。該活動以查違原創節目為主,以快板、小品、歌舞等形式進行。四是每年在各類媒體發查違信息宣傳稿件1000余篇,營造出全民查違濃厚宣傳輿論氛圍。
據悉,龍崗的查違輿論宣傳排名深圳第一。在排山倒海的輿論宣傳中,試圖搞違建的人被“洗腦”,同情和支持違建者開始“倒戈”,村民深受教育人人反對違建支持查違工作。這是一場曠日持久沒有硝煙的宣傳戰,宣傳戰所到之處,“陣地”一個個被收復,昔日熱火朝天的違建工地不見了,違建業主們偃旗息鼓。
對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來說,查違文化首先就是一種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正是有了這種查違文化的精神追求,該局才能凝神聚力,統一思想,才能在工作中攻堅克難。
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局長余世猛特別強調,文化能凝聚人心,文化能出戰斗力,文化是查違軟實力的靈魂。
追塑龍崗的“文化鑄魂”史,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2017年龍崗在全國首創兩首原創歌曲《違法建筑不要搞》《守候美麗家園》。作為這兩首歌的作詞人,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局長余世猛介紹說,《違法建筑不要搞》主要是本著“接地氣、受廣大群眾歡迎、朗朗上口易傳唱”這一創作思路,通過創作這首歌,把不搞違法建筑對于龍崗打造東部中心發展空間、共建美麗龍崗的重要意義,用廣大市民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而《守候美麗家園》這首歌主要是謳歌長期以來默默奮戰在查違、土地執法一線,勇于擔當、能打硬仗、守土有則和執法壓力巨大的國土衛士們,歌曲鏗鏘豪邁,感染力強。
繼全國首創兩首原創歌曲后,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在“文化鑄魂”的主題上又打出了一組漂亮的“組合拳”:2017年推出文化盛宴“查違論壇進社區”,40多個重點社區沐浴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文化盛宴洗禮!2018年,龍崗區最美國土衛士評選拉開帷幕。這是龍崗一線查違衛士首次走向演講舞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查違論壇進社區”系列文化活動中,小品《拆違》節目由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原創打造,上臺演員全部為規劃土地監察局查違執法一線人員,原汁原味,精彩紛呈。而榮獲最美查違衛士評選一等獎的獲獎者是來自寶龍街道查違辦張劍。談到一線查違最難忘的經歷時,張劍動情地說:“我曾經在拆除違法建筑過程中,受到一對老年夫妻的阻攔。雙方僵持到中午時,盒飯送過來了,我順手拿了兩個盒飯遞給兩位老人。兩位老人吃完盒飯后說你們拆吧。這是因為盒飯,也不是因為盒飯,這是換位思考的群眾工作思維、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帶來的改變。”獲得二等獎的吉華街道三級執法員譚光輝說:“如果遇到賴的橫的就躲,那還談什么勇于擔當,做國土衛士?我們習慣了忍受白眼,忍受不理解,習慣背后,是堅守的忠誠、責任和擔當。”
縱觀龍崗查違軟實力建設,不外乎余世猛局長定義的“12字方針”:黨建引領,輿論先行,文化鑄魂。
資深媒體人士易小文認為,違建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毒瘤,龍崗的違建能戛然而止,悄然興起的是龍崗特色的查違軟實力。軟實力不是你拆了人家多少房子,更不是執法隊員在拆違一線與違建者硬碰硬。軟實力歸根到底就是一種文化,查違文化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引領社會進步的文明。
深圳黨史研究專家李述康認為,前幾年為什么好多執法隊長身陷囹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這些執法隊長面對違建者的糖衣炮彈早已忘記了自己是共產黨員的身份,面對利益輸送,成了對方的俘虜。多年的共產黨員領導干部為何成了對方的俘虜?還是黨建出了問題。黨建一旦成了擺設,共產黨員就會迷失方向。龍崗區規劃土地監察局把黨建放在查違軟實力建設的最核心位置,大是大非的方向性問題解決了,軟實力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