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生
摘要: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已然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不再以環境污染為代價,人們對于生活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更加注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環境藝術設計是對環境進行改變時注重自然的生態平衡,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念
中圖分類號:TU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041-01
一、環境藝術設計及生態理念的概念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首先環境即空間環境,不僅包括空氣、陽光、植物等客觀存在的自然物,也包括以人為本、親近自然的理念。其次,藝術是指要有美感,注意協調性、對稱性、統一性,藝術的存在就是給人以心靈的震撼。最后,設計就是對事物進行規劃、改變,這種事物不只是城市中的立交橋、雕塑等人造物,也包括花草、植被等自然物的設計。生態理念是指生態理念是指人類對于自然環境和包括小城鎮在內的社會環境的生態保護和生態發展觀念,涉及到人類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它是以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為前提,使社會發展既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又可以促進人類發展、進步。
二、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必要性
1.環境保護的需要。當前社會雖然人們已經重視環境問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攀比心理也逐漸增強,追求快速消費,產品的使用周期縮短,生產廠家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運用合成產品。如優衣庫這一衣服品牌,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更快,衣服材質也并非純棉等優質材料,服裝基本都是纖維、化學材料的合成品,這對環境就存在這污染。
2.人們健康生活的需要。工業化的發展確實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豐富的生活產品,但是許多產品沒有充分利用自然物,沒有充分考慮產品污染物的排放問題。如過去我國的城市發電主要是依靠煤炭,但是燃燒煤炭發電產生的污染物會造成酸雨、空氣污染、PH2.5污染顆粒的加大,給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現代家庭中使用的玻璃、地板等是合成物,這會加大輻射,不利于健康。
3.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已得到滿足,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得到提升。在城市設計中加入生態理念,增加了城市的新穎性,可以使人們更加關注自己城市的變化,并且在城市設計中加入生態理念,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需遵循的原則
1.以自然為中心。自然孕育了世間萬物,產生了人類文明,是最偉大的設計師。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同時,必須自然環境為中心,尊重自然,符合自然規律。此外,人們在設計時,必須注重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自然是一個循環體,有自我調節能力,要充分發揮自然的自我凈化、調節能力,避免人為干預。
2.關注人為感受。環境藝術設計是為人服務的,必須要注重人為感受。第一是設計出的產品必須有利于人們生活,要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如立交橋具備美感,也緩解了交通壓力,節約了人們在路途中的行駛時間。第二是要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能夠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四、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體現
1.以自然物為本體。在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近年來武漢大學5月份的櫻花盛開,都會迎來大量游客,該校在園林設計時注重以自然環境為基礎,種植櫻花樹,這樣既對校園環境做出改變,也尊重了自然,給校園帶來美麗的風景。除此之外,許多公園都會保留其中的花草樹木,并且設計出河湖、天鵝等環境藝術。
2.重視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己然成為世界各國的關注點。在改變環境時,必須要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污染物的排放情況,使人們低碳生活。如城市建設中的發電問題已由之前的煤炭發電改變為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環保的方式。
3.以人為本的理念。環境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服務,促進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要根據到人們的需求,考慮人們的生活條件進行設計。當然,這種環境除了要展現人文情懷,也要保護環境,注重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社會上有各種人,他們的需求也會有所差異,如老人、小孩、身體有殘缺的人,環境設計也需要關注這部分群體的需要。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生態可持續性是社會發展的主流,人類社會也必須發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平衡了環境保護與人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