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馬力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的文化寶典之一,涵蓋了孩子人生啟蒙的方方面面:生活習慣、禮節禮儀、品德修養,等等。在之前的“紅紅”中,我們已經了解了《弟子規》的一部分內容。今天,我們繼續通過幾則有趣的漫畫來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大家準備好了嗎?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從小到大,當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的時候,最擔心的人就是父母。我們必須理解長輩的那份心情,保護好自己。而如果我們的品德不好,則會令父母蒙羞。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品德修養。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父母的批評和念叨也是對我們的愛,不能因為爸爸媽媽老是叮囑我們做作業,就厭煩他們。其實,權威型的父母既能給予孩子溫暖與理解,也有“嚴格合理”的控制,能促進孩子適應能力和其他能力的發展。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父母也不是萬能的,當父母犯了錯,我們可以善意地指出來,耐心地勸他們改正。但是,在指出的時候,我們不能板著臉,要微笑著,聲音放低一點兒、輕柔一點兒。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想想我們小時候,感冒發燒時,爸爸媽媽總會日夜相陪。當父母年紀大了,生病了,就是我們回報他們的時候,“藥先嘗”“不離床”都是應該的。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人能感恩祖先,能感恩過世的長輩,才不敢胡作非為。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能丟父母、祖先的臉。像畫中這樣學英語,實在是大不敬。
小小年紀的我們,往往把乖巧、聽話給了老師,把友善、親切給了同學,而把最壞、最任性的脾氣留給了父母。在世界上,如果還有誰能全心全意包容我們所有的錯誤,毫無疑問,那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既是最無私的人,也是最需要我們溫柔關懷與照顧的人。《弟子規》中這些看似簡單的要求,我們都應該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