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代群
大家好,我是和蘭花沒有半點兒親緣關系的百歲蘭。我屬于百歲蘭目百歲蘭科百歲蘭屬,在這個目里,有且只有我——百歲蘭這一個品種。在整個地球上,你完全找不到另一個物種,與我沾親帶故。在地球上,我舉目無親,仿佛天外來客,于是,人們給我起了個別名,叫“奇想天外”。
介紹了這么多,接下來,你們先聽我講個小故事唄。
活命的秘訣
1859年9月3日,非洲西南部的納米布沙漠。
這兒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十分荒涼。奧地利植物學家弗雷德里奇·威爾維茨頂著烈日,艱難地跋涉在這里。
忽然,他的目光投向了我這邊。難道,終于有人發現我了?我內心好激動。只見,他快步走了過來,蹲下了身子:“哦,原來這不是一堆枯草啊!”
“哼,我當然不是枯草!我是百歲蘭!”我小聲抗議,“我活得好好的。”
威爾維茨仔細地看了看我,拿出卷尺量量我的身高、體長,自言自語地說:“這個木質塊莖高約20厘米,只在頂上長著兩片大葉子。這兩片大葉子還會縱向開裂,讓百歲蘭看起來好像擁有很多狹長的葉子。這兩片葉子反向伸展,每片寬約30厘米,長有3米多。為什么這大葉子會破裂成很多條,看起來就像一團亂蓬蓬的布條呢?嗯,我知道了,肯定是風沙的摧殘和極度干旱的緣故。這葉子靠近莖的部分像皮革一樣堅硬而厚,但葉的頂端卻又薄又軟,所以,頂端就被弄成了一條一條的。”
他站起來,環顧四周:“哎,沙漠里氣候干燥,雨水稀少,蒸發量又大。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沙漠中的植物或脫去葉子,或葉子變態為針狀,好減少水分的損失。可是,這家伙為什么還要長著兩片大葉子?這不是消耗水分嗎?真笨!”
“嘿,別這樣說我,行嗎?”我有點兒不滿。他一定不明白,我匍匐著生長,風沙就不能打折我的身軀了呀,至于葉子的頂端嘛,損失一點兒沒關系,反正我又不長個兒,只長葉兒。
不好,這個人居然拿出一把鐵鎬,開始鏟我身下的沙子,然后,又去挖其他的百歲蘭:“嗯,這些家伙有著長長的圓錐形直根,可長達3米到10米。它們肯定是靠著這些根去吸收沙漠里的每一滴水的。”
一聲痛苦的呻吟傳來,我旁邊一株百歲蘭的主根被這人給弄斷了。天啦,他不知道我們斷了主根就不能活了嗎?他想干什么呀?
天黑了,這個威爾維茨不再折騰,他找了個背風處,搭起帳篷休息了。我舒了一口氣,生怕他回頭把我挖起來。
第二天,威爾維茨早早地起來了。“啊,好大的霧!”他歡呼起來,“我知道了,這些家伙能吸風飲霧呢!”他仔細地觀察了我的葉片:“非洲的這片沙漠靠近安哥拉海。每天早晨,濃濃的海霧會覆蓋這里。彌漫的海霧下,這些家伙打開葉片上的氣孔,大口大口地吸收著空氣中的水汽。不久之后,霧氣漸漸消散,葉片中的氣孔也會逐漸關閉,鎖住水分。靠著超深的直根系和能從霧氣中喝水的超大葉片,它們才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里生存啊。”
“可是,它們的葉子為什么不凋落呢?”威爾維茨怎么也想不明白。
葉子為什么不凋落?
好吧,還是由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的葉子基部有一條生長帶,位于那里的細胞有分裂能力,會不斷產生新的葉片組織,使葉片不停地長大。
你一定會說:“聽說,百歲蘭能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那,它的葉子還不得繞地球幾圈?”
當然不會了。納米布沙漠有一株壽命達到2 000歲的百歲蘭,它的葉片也只有1米多寬,長也就10多米而已。
我們的葉子也會老啊,只不過,不是一片一片地老,而是一截一截地老。
葉子前端最老,又最薄弱,會因氣候干燥而枯死,因風沙擊打而斷裂,或者因衰老而死去。但由于最基部的生長帶沒有出現問題,就會不斷長出新的部分,來代替消失的葉前端。
可是,我們雖然能活千年,仿佛青春永駐,但終歸會死亡啊。我們怎樣讓自己的家族繁衍生息呢?別擔心,我們有種子呢。
艱難的出生
我們百歲蘭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種子沒有種皮包裹,因此沒有果實,種子是裸露的),雌雄異體。雄花和雌花在每年的夏季同時開放。開花時,雄花會像其他裸子植物的一樣隨風放出大量的花粉,而雌花會在莖頂表面抽出球果狀的穗形花序,花片呈朱紅色,奇異而艷麗。要完成繁衍生息,還真不容易。
沙漠里,我們分布稀疏,相隔遙遠,即使有大量花粉,也沒法完全靠風傳播。不過,幸好有百歲蟲。它們是一種奇特的昆蟲,專門為我們提供授粉服務,我們則為它們提供生存場所。
成功授粉的球果經過9個月的“懷胎”,在第二年春天成熟。每顆種子都長著輕而薄的“翅膀”,隨風“飛”往遠處安家。
但是,安家后的種子并不能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它們中的絕大部分要么被一些動物吃掉,要么受真菌感染而“夭折”。
就算存活下來的幸運兒,也不一定能馬上啟動成長之旅。它們得等,等到某一天突降大雨,才能迅速地生根發芽。可是,即使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環境里,我們仍然沒有怨言,因為,生命是如此不容易,何不再快樂一點兒呢?